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23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以停经、腹痛、阴道流血为三大症状,结合超声、血HCG的检测及后穹隆穿刺等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以往主要采用手术治疗,对于迫切要求生育,对手术有恐惧心理的妇女,保守治疗尤为重要.笔者观察了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宫外孕32例,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凌霞  于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8):1631-1633
目的:通过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观察,拟定中药外治法治疗本病的规范治疗方案。方法:将中药煎或汤剂150mL,通过直肠给药,保留30min以上,同时予以脐为中心的局部热疗。结果:本研究通过8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为97.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外治法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的方法,进一步规范操作方法,可提高本治疗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63.
孕期干预减少宫内感染所致出生缺陷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孕期干预减少人巨细胞病毒 (HCMV)和弓形虫 (TO)宫内感染所致出生缺陷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 ,检测 3 0 95例有异常孕产史的孕妇外周血中的 HCMV和 TO特异性抗体 Ig G和 Ig M,对 HCMV Ig M阳性者再检测 HCMV晚期 m RNA。对 119例 HCMV Ig M和 HCMV m RNA均阳性者服用中药金叶败毒颗粒 ,12 9例作为对照 ;给 13 1例 TO Ig M阳性者服用西药螺旋霉素 ,13 9例作为对照。结果 中药金叶败毒颗粒可使孕妇 HCMV Ig M和 HCMV m RNA转阴率从自然状态下的 42 .64 % (5 5 / 12 9)提高到 71.43 % (85 / 119) (χ2=2 0 .87,P=0 .0 0 1) ,宫内传播率从自然状态下的 47.5 0 % (19/ 40 )下降到 2 0 .0 0 % (15 / 75 ) (χ2 =9.47,P=0 .0 0 1) ,并大大减少了流产、死胎、先天畸形等子代生长发育异常。西药螺旋霉素可使孕妇 TO Ig M转阴率从 3 5 .2 5 % (49/13 9)提高到 72 .5 2 % (95 / 13 1) (χ2 =3 7.63 ,P=0 .0 0 1) ,宫内传播率从自然状态下的 2 4.2 4% (8/ 3 3 )下降到 7.3 5 %(5 / 68) (χ2 =5 .65 ,P=0 .0 0 2 )。结论 筛选孕期 HCMV Ig M和 HCMV m RNA阳性以及 TO Ig M阳性的妇女 ,分别给予金叶败毒颗粒和螺旋霉素可减少因因宫内感染所致的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64.
乙酰螺旋霉素治疗孕期弓形虫感染62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乙酰螺旋霉素治疗孕期弓形虫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62例弓形虫活动性感染孕妇和育龄妇女给予口服乙酰螺旋霉素0.5g,6小时1次,共服10天,另选择20例弓形虫活动性感染育龄妇女未给任何治疗作为对照,比较两组弓形虫特异性IgM抗体的转阴率。结果 治疗组29例孕妇和33例育龄妇女Tox-IgM的转阴率分别为86.2%和84.8%,而对照组的自然转阴率为15%,经统计学检验两者均与对照组有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讨慢性单侧前庭病变(CUVP)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34例CUVP患者纳入研究。详细采集 病史;完善前庭功能评价,包括行双温试验并计算半规管轻瘫(CP)值,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HIT);行头晕 残障量表(DHI)评分;进一步分析CUVP患者的CP值、病程及DHI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UVP患者占同 期就诊的单侧前庭病变患者的 33.7%,平均年龄(49.84±9.31)岁,平均病程(9.1±6.0)个月,其中左侧病变 16 例,右侧病变18例。患者中,32.4%合并高血压,14.8%合并高脂血症,11.8%合并糖尿病,8.9%合并免疫 异常。47.1%为原发性CUVP,52.9%为继发性;其中32.4%为慢性缺血性单侧前庭病可能,13.5%为前庭神 经元炎,6.3%为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双温试验平均CP值为(46.15±13.26)%,其中35.3%伴有vHIT异 常。DHI总分平均值为(38.9±5.0)分。本组CUVP患者的CP值、病程及DHI值之间无相关性。结论:CUVP 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病因诊断较困难,原发性CUVP最多见。CUVP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外周前庭 器官的损伤程度及病程无明显相关,提示外周前庭受损并不是其症状慢性化的唯一相关因素,需进一步评 价其中枢代偿状态。  相似文献   
67.
目的:借助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慢性单侧前庭病变(CUVP)患者的静息态脑自发活动的改变。方法:右侧CUVP患者18例纳入CUVP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8例纳入对照组。详细采集入组患者的病史;行眼震电图、冷热试验等前庭功能评价;行头晕残障量表(DHI)评分;行fMRI检查,计算比率低频振幅(fALFF),并分析fALFF值与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UVP组患者右侧枕中回(X=30, Y=-84, Z=3)fALFF值显著降低(P=0.01,FWE校正);而右侧辅助运动区(X=9, Y=3, Z=54)fALFF值显著升高(P=0.01,FWE校正)。CUVP患者右侧枕中回的fALFF值与DHI评分呈负相关(r=-0.430, P=0.003),但与CP值和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P=0.833, 0.784)。结论:CUVP患者右侧视觉皮质自发脑功能活动降低,感觉运动网络自发脑功能活动增高,推测中枢动态代偿不完全可能参与CUVP的发生,CUVP患者的视觉替代不足,主要依赖于加强姿势控制进行行为替代。  相似文献   
68.
眩晕病因学复杂,涉及多学科知识,诊断难度较大。临床上,伴有位置诱发眼震的眩晕患者绝大多数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近年来,研究者发现一种表现为持续向地性变向性位置性眼震的位置性眩晕,通常 持续时间>1 min,多无潜伏期和疲劳性,且存在眼震消失平面,被称为“轻嵴帽”。在此背景下,本文即就“轻 嵴帽”的诊治发展史、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9.
本文介绍了由Bárány协会国际前庭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Vestibular Disorders,ICVD)委员会和国际头痛协 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偏头痛分类小组共同制定的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的诊断标准。本文包含 了部分文献更新,原2012版本的诊断标准仍然不变。诊断标准包括VM和很可能的VM两类。根据常规的IHS流程,VM作为一个 新的疾病类型,将首先被纳入第三版国际头痛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ICHD)的附录。随着研究证据 的进一步增加,很可能的VM也有待被纳入到未来的ICHD版本中。VM的诊断包括:反复发作的前庭症状、偏头痛的病史、前庭症 状与偏头痛症状存在时间关联,且排除其他可能导致前庭症状发生的相关病因。符合VM诊断的症状包括多种类型:如眩晕、头动 诱发的头晕伴恶心等,但临床上,上述症状的严重程度须为中度或重度,急性发作的持续时间需在5 min~72 h。  相似文献   
70.
目的:建立热解吸-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方法。方法:用活性炭管吸附,热解吸进样,FFAP大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室内空气中24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24种挥发性有机物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为0.9963~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3%~7.8%,其中苯、甲苯、二甲苯的检出限为(0.5~1)×10-3μ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对仪器设备要求不高,准确灵敏,适用于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和低浓度组分有机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