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目的 探讨Ghrelin基因C408A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RFLP方法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120例RA患者(观察组)和15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Ghrelin基因C408A位点多态性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情况。结果 Ghrelin基因C408A位点存在碱基二态性C或A。对照组基因型CC型107例(71.3%)、CA型41例(27.3%)、AA型2例(1.4%),观察组CC型71例(59.2%)、CA型46例(38.3%)、AA型3(2.5%);对照组等位基因C频数255例(85.0%),A为45例(15.0%);观察组为等位基因C 188例(78.3%),A为52例(21.7%)。各基因型在两组中的分布经卡方检验,P〈0.05。纯合AA型(P=0.019,OR=1.963,95%CI为1.362-5.015)与杂合的CA型(P=0.023,OR=1.971,95%CI为1.117-3.752)可能增加RA的发病风险。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A等位基因可能增加发病风险(P=0.022,OR=1.607,95%CI为1.121-3.218)。观察组基因型为CC、CA、AA者发病年龄分别为(46.3±11.6)岁、(37.5±10.3)岁、(38.8±5.9)岁,不同基因型者发病年龄有统计学差异(F=26.067,P〈0.05),基因型为AA者发病年龄较小。观察组基因型为CC、CA、AA者男性病例数目分别为27、18、1例,不同基因型RA患者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A患者Ghrelin基因C408A位点存在多态性。基因型为AA、CA者RA发病风险高于CC者。A等位基因者发病风险增加;基因型为AA者发病年龄较小。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老年及中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否存在差别,为老年ACS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年龄>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A组),ACS患者30例(B组)。选择中年ACS患者30例(C组),均于入院第3天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VEGF的水平。结果B组及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具有显著性差异。C组的血清VEGF的水平高于B组,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CS及中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均高于SAP患者,这是由于发病时心脏缺血缺氧所致,但老年ACS的血清VEGF的水平低于中年ACS,这是由于衰老等因素影响了血清VEGF的含量。  相似文献   
63.
恶性肿瘤患者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恶性肿瘤患者常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本文通过对良性、恶性肿瘤及肿瘤转移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测定,探讨FIB在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监测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4.
半自动血凝仪检测的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冯忠军 《河北医药》2002,24(11):908-908
血栓与止血实验检查的临床重要性与日俱增 ,检验内容不断扩大 ,工作量也日益增多 ,尤其在我国卫生部决定淘汰过时的出凝血时间检测方法 ,而用APTT、PT、血小板计数组合取代已作为术前检查得到应用[1] 的今天 ,不断出现的新方法改变了以往靠手工操作、自配试剂工作效率低的局面。我院用DIAGNOS TICASTAGOST4半自动血凝仪测定APTT、TP ,现就检测过程中的有关影响因素做探讨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为我院门诊近 6个月外伤急诊或择期手术病人 2 63 2例 ,年龄 10个月~ 74岁 ,男 15 64例 ,女 10…  相似文献   
65.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阿齐红霉素和克红霉素,将其与红霉素作了比较,指出了它们在治疗某些少见的致病菌感染中的独特作用,并对这两种新药的未来应用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6.
目的:对2013年河北省细菌耐药性监测网(Hebarin)三级甲等成员单位临床分离细菌的菌种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谱型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 Hebarin 收集细菌药敏试验监测数据,采用 K-B 纸片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试验,判断标准按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clinical an laboratory standard institute,CLSI )2012年版,数据分析采用 WHONET 5.5软件。结果共收集细菌348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659株,占76.5%;革兰阳性菌8206株,占23.5%。革兰阴性杆菌中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中前5位的细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ESBL)的检出率分别为62.4%和37.8%;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小于5%,变形菌属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9.9%、2.7%。金葡菌中甲氧西林耐药株所占比率为50.5%。未发现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属细菌。成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11.1%,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为29.6%。结论细菌耐药性是不断变化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7.
冯忠军  梁芸  闻海丰  牛艳丽 《河北医药》2009,31(19):2527-2529
目的研究中国河北地区健康汉族人群PADI4基因padi4-94位点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比较种族间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6例河北地区汉族个体,对padi4-94位点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结果中国汉族人群padi4-94位点存在三种基因型,AA、AG和GG,频率分别为22.6%、40.6%和39.8%,等位基因频率A为42.9%,G为57.1%。将日本、英国、西班牙、瑞士、北美等人群相关资料与本研究比较发现,此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国河北汉族人群padi4-94位点存在多态性,这种多态型在种族间可能不存在差异,这将为在汉族人群中研究padi4-94相关疾病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8.
刘春在  冯忠军 《河北医药》2010,32(5):525-52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大蛋白(HBV-LP)与HBV DNA、HBeAg的相关性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共检测416例乙肝患者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BV-LP、乙肝病毒标志物(HBV M);FQ-PCR定量检测HBVDNA。结果416例HBV感染者血清中,HBV-LP浓度与HBVDNA含量(拷贝数对数)间呈正相关(r=0.358,P〈0.05);在253份HBV DNA阳性标本中HBV-LP阳性率(90.51%)高于乙肝病毒前S1抗原(HBV PreS1Ag)的阳性率(77.0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4例HBV感染组中,HBV-LP、HBV DNA、HBV PreS1Ag与乙肝病毒前S2抗原(HBV PreS2Ag)间均有显著相关性(χ2=4.793、3.927、6.769、P〈0.05);HBeAg阴性组中HBV-LP与HBV DNA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LP是判断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程度的可靠指标,HBV-LP与HBVDNA呈正相关,是反映HBeAg阴性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情况新的敏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9.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组织型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t-PA)、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及血管紧张素Ⅱ(AⅡ)水平变化。方法 测定39例AMI患者及20名健康人血浆t-PA、PAI及AⅡ水平。结果 AMI后血浆t-PA水平降低,PAI及AⅡ水平升高,依那普利可使血浆PAI及AⅡ水平降低,t-PA水平升高。结论 依那普利可提高血纤溶系统活性,降低血浆AⅡ水平。  相似文献   
70.
消化内镜在医院的广泛应用,使内镜清洗与消毒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其材质特殊、精密度高、结构复杂,很难完全除去污染,不完全的清洗使细菌在消毒过程中可继续存活,任何残留的有机物都会在微生物的表面形成保护层,妨碍消毒灭菌的作用。医疗器械使用彻底的清洗,去掉附着在上面的血液、脓血、体液等有机物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因此,严格的清洗才能保证消化内镜的消毒、灭菌完全,达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我们对某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9家三级医院内镜室的清洗环节进行了专项调查,找出影响其清洗质量的因素并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