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熊果酸(UA)对RAW264.7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促进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转运蛋白的表达,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巨噬细胞,用20 mg·L~(-1)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孵育48 h诱导成泡沫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光镜下鉴定泡沫细胞形态变化,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的流出率,并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PPAR-γ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巨噬细胞经ox-LDL诱48 h后转化为泡沫细胞,与空白组比较,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的胆固醇流出率上升(P0.01);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基因表达上调(P0.01),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10,15,20,25 mg·L~(-1)质量浓度UA干预组泡沫细胞内PPAR-γ的蛋白表达增加(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20 mg·L~(-1)ox-LDL的诱导后,巨噬细胞分化为泡沫细胞,细胞内脂质大量增加,UA促进巨噬细胞内胆固醇流出,可能与上调细胞内PPAR-γ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2.
目的:分析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983-2005年所做49325例胃镜检查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种类、构成比、发生原因及其防治对策。结果:1053例患者发生胃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为2.13%,其中以咽部疼痛及损伤最为多见,占67.9%,其次是少量出血,占17.8%。消化道穿孔及心跳骤停最少,分别占0.28%及0.09%。结论:胃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消化道疾病的一种检查方法,致死性的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放松配合医师检查;检查医师动作轻柔,操作熟练,遵循检查原则,活检时掌握好位置及深度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某院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医嘱的情况及原因,并通过持续整改提高合理用药质量。方法:收集某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不合理医嘱1 131份,利用帕累托图对其进行统计、分类、分析,确定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使用存在的主要类型,再应用鱼骨图分析不合理使用的根本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整改。结果: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医嘱1 131例,其中整改前(1-6月)的不合理用药医嘱792例,整改后(7-12月)339例;帕累托图分析显示不合理用药类型中,主要问题类型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适应证不适宜(占36.52%)、用法用量不适宜(占28.38%)、遴选药品不适宜(占14.94%)。经整改后重点监控药品占药品总费用比例从第一季度的11.72%下降至四季度的7.10%;合理率从58.75%上升至82.34%。结论:临床药师通过应用帕累托图+鱼骨图分析法分析重点监控药品不合理用药具体情况,继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药学服务,有效促进了重点监控药品合理用药质量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54.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珊  李祎  陈君毅 《临床荟萃》2002,17(6):355-356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少见病。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易发生漏诊误诊。我院 1990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共确诊 6例。现将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分析如下 ,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确诊率。1 临床资料6例患者均为我院消化科近 11年间的住院患者 ,其中男4例 ,女 2例。年龄 2 6~ 5 1岁 ,平均 37.2 5岁。病程 3天至 2个月。其中 5例病程在 1周内。另 1例病程迁延为 2个月。诱因为进食海鲜 2例 ,酸笋 1例 ,芒果 1例 ,使用头孢噻肟过敏 1例 ,氨苄青霉素过敏 1例。临床症状腹痛 6例 (10 0 % )。其中阵发性绞痛 4例 ,胀痛 1例 ,隐痛 1例 ,腹…  相似文献   
55.
电镜技术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是揭秘针灸作用机制的可行方法之一。由于多种原因,目前这一方面研究数据较少。本文复习了近10年来28篇电镜在实验针灸学中的运用。研究范围涉及炎症性肠病、糖尿病眼病、心肌缺血、脊髓损伤、血管性和老年性痴呆等。  相似文献   
56.
谢力  荣桦  余珊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8):102-104
目的了解昆明市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同类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提供借鉴经验及决策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及电话随访法对昆明市卫生学校4个专业2005~2008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及2007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进行系统调查并分析统计数据,分析昆明市卫生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问题,从学校的角度探讨应对措施。结果昆明市卫生学校2005~2008年4个常设专业总体就业率为92.59%,4年间的就业率无显著性差异,护理专业就业率为97.91%,药剂专业为90.54%,医学检验专业为96.23%,助产专业为73.75%。结...  相似文献   
57.
酒精性肝硬化并戒酒综合症误诊为肝性脑病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珊  李永昆 《云南医药》2000,21(1):39-40
我院消化科1989~1999年共收治酒精性肝硬化患者76例,其中出现戒酒综合症11例,首诊误诊为肝性脑病6例,误诊率达545%。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6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59岁,平均486岁,均有长期慢性饮酒史,确诊酒精性肝硬化时间半年~35年。6例患者均因肝硬化腹水入院治疗。其中大量腹水1例,中等量腹水4例,少量腹水1例。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2~3天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其中出现幻听、幻视1例,胡言乱语、打人毁物3例,谵妄震颤2例。患者出现上述精神神经症状后,首诊均误诊为肝性脑病,按肝性脑病处理,给谷氨酸钠、精氨酸等治疗。误诊…  相似文献   
58.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中国现患心血管病人数约2.9亿,而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心血管等疾病的价值。ACEI/ARB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阻滞剂,可上调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水平。而ACE2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生发展的关键分子靶点,一方面它是侵入人体细胞的必须受体,触发了COVID-19的发生,另一方面在COVID-19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抗炎保护作用。本文探讨在疫情防控期间能否使用ACEI/ARB,以期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合理使用ACEI/ARB提供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临床技能实训中心的建设及管理模式.方法:分析本校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设及管理使用的情况,提出建设思路.结果: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模拟医院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环境逼真、管理严谨,使用效果良好.结论:以“模拟医院为模式,就医流程为导向”建设临床技能实训中心是临床实验室建设的一种良好模式.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及其肾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SBP患的临床资料,与非SBP肝硬化腹水患比较在临床症状、并发症发生、肾损害发生及死亡率方面的差异。结果肝硬化SBP患临床表现不典型,仅发热症状与非SBP患相比有显差异;SBP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患;SBP患肾损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BP患,且与SBP的高死亡率有关。结论肝硬化并SBP后增加了患肾损害的发生及死亡率,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