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全国中医内科肺病学组第二次学术会议于1987年8月在长春召开,共收论文117篇,现就会议的部份论文综述如下。痰瘀伏肺为哮证发病的“宿根”一些学者对“哮喘主于痰”,痰为哮喘之“宿根”这一理论提出了异议。冯世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提出瘀血为哮喘的“宿根”。  相似文献   
42.
老公爱养花,常常在下班的路上带回些瓶瓶罐罐,间或从挑担的老人那儿买两株当季正开得旺的花。可他又不善此道,所以阳台上空置的瓦钵渐渐多了起来。一日回家,望见独自在寒风中摇摆着的枯叶,不禁心生怜悯,那些让我心动的花儿们啊……  相似文献   
43.
欧阳等对台湾尖吻蝮蛇毒进行分离纯化,并对类凝血酶组分进行系统研究后指出,类凝血酶具有去纤维蛋白原作用,能使血液产生低凝状态. 张洪基以及李麟仙等对大陆尖吻蝮蛇毒进行分离纯化,研究了“去纤酶”的体内抗凝血作用,对大鼠动静脉实验性血栓的形成有预防效应. 本文报导家兔静注尖吻蝮(Agkistrodn acutus)类凝血酶对体外血栓形成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药效满意.  相似文献   
44.
呼吸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系统全面地整理和总结古今中医内科学术成就和经验,充分反映当代中医内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新成就、新进展,由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组织全国中医内科专家、学者共同编写了《中医内科全书》。本书在内容和体例上力求反映出中医内科的时代特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临床上注重实用性,以临床疗效为核心,内容注重系统、完整。本书上篇以中医病症为主体,下篇收载中医有独特疗效的西医病种,全书共收病种300百余种,是一部可供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医教研人员的参考书。为了提高本书质量,特将部分样稿在一些中医杂志上刊出,以征求国内外同道的意见。  相似文献   
45.
带状疱疹是较常见的皮肤病,西医治疗此类疾病以抗病毒、抗炎、止痛为主,中医治疗多以清泻湿热、清肝泻火为主。然并不是所有的带状疱疹都适合以上治疗,同一病因作用于不同体质,所表现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感染后咳嗽患者咳嗽敏感试验前后咳嗽阈值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参照相关方法使用生理盐水稀释辣椒素,配成相应递增浓度,受试者通过空气压缩雾化器吸入试剂,激发时从最低浓度(1.95μmol/L)吸入,依次倍增,每次吸入时间为15s,吸入后30s记录咳嗽次数,刺激咳嗽次数≥5次时为咳嗽激发阳性,该刺激浓度作为受试者的咳嗽阈值(C5)。结果:6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C5为15.6(7.8,125)μmol/L,存在咳嗽高敏感性。经相关治疗后,对咳嗽敏感性试验进行随访复查,C5为125(62.5,500)μmol/L,与治疗前咳嗽敏感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P0.01)。结论:咳嗽敏感试验对感染后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评估有重要价值,但咳嗽敏感试验C5阈值的正常值应得到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7.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临床多见气阳虚弱、正气不足、复感外邪,故治以温肺祛邪。本文讨论的两则咳嗽变异性哮喘病案中,根据发病特点疾病性质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气阳虚弱贯穿于疾病的各个阶段,初期邪盛为主治以温宣温散,中期本虚标实治以补虚泄实,后期气阳虚弱为主治以温补气阳。全程运用温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以温法和温药为主线,达到温肺散寒、助阳祛邪的目的,有助于从根本上改善患者体质,减少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48.
哮喘是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外邪引诱乃哮喘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控制及预防哮喘发作变为极为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益气护卫汤的组方理论、机理及临床病案来阐述益气护卫汤在哮喘缓解期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评价丹龙口服液缓解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症状、改善热哮证证候的作用,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2001年5月—2002年10月由4家临床评价中心共同完成。观察病例284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口服丹龙口服液,对照组口服咳喘宁口服液,2组均治疗7 d,选用近期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肺功能指标等有效性评价指标。结果 共收集病例284例,其中试验组204例、对照组80例。试验组、对照组的近期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7.25%、73.7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23%、78.75%,两指标各疗效等级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报告临床不良事件(皮疹)1例次,经研究者判断,与试验用药无关。结论 丹龙口服液对儿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证)的近期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药,临床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0.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也是中医的特色所在。本文通过一例汗证患者的辨证论治过程来阐述中医辨证论治的精妙之处,说明辨证论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