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01.
应英国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RCP)邀请,由上海市卫生局委派,与上海长海医院、长征医院、仁济医院的3名急诊科医生一起,在英国Lundon、Boumemouth和Cambridge三地,共计6周时间,参观学习了英国独有的Acute Medicine.将英国AcuteMedicine概念、流程和科室设置,作一基本介绍.  相似文献   
102.
马可  刘陇黔  李平惠 《华西医学》2009,(8):1934-1936
目的:探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临床特征以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12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和疗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我们对126例患者进行了2月至5年的随访,其中治愈50(40.0%)例,改善60(47.6%)例,失败12(9.38%)例。结论: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手术治疗要按减弱直接拮抗剂或配偶肌,加强麻痹肌或间接拮抗肌的原则进行。手术的目的是消除垂直偏斜和代偿头位,避免成年后颜面、颈部和脊柱的畸形,建立双眼单视和恢复正常的眼球功能。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六步法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3月采用六步法腹腔镜脾脏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4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其中1例为寻找脾动脉造成严重出血,1例为术后脾窝有活动性出血,腔镜下无法满意止血;合并肝癌4例,术中同时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癌射频消融术;合并胃间质瘤1例,一并切除。手术时间平均(160.6±42.8)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20.9±150.2)mL。术后发生脾静脉血栓12例,门静脉血栓4例,无胰瘘、腹腔感染、肝功能衰竭、胃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5.6±1.2)d,术后平均住院(9.7±3.2)d。术后2个月因门静脉系统广泛血栓形成死亡1例。结论:六步法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安全、有效的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杜芸  马可  冯若冰  房捷欣  丰雷  胡永东 《北京医学》2022,(2):153-155,158
艾司氯胺酮具有与氯胺酮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且可能更安全有效,这为抑郁障碍的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本文对艾司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其快速显著的抗抑郁作用、快速抗自杀作用、长期重复使用的有效性、预防抑郁复发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总结,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是评价妊娠在CT肺血管成像(CTPA)检查中是否会影响肺动脉的对比增强。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同一时期怀疑急性肺栓塞的16例妊娠病人及16名非妊娠妇女的CTPA检查.通过测量肺动脉的CT值来评价肺部血管的强化。本研究采用盲法评估,对肺动脉对比增强做了主观分级。结果2组的动脉增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6.
论吴鞠通对大黄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可迅 《河北中医》2010,32(7):1076-1077
吴鞠通是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他具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许多药物的运用也具有独到的心得,其对大黄的论述颇有见地。自《神农本草经》记载大黄“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瘕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后,历代医家多有发挥。吴鞠通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体会,在其著作中多次论述了大黄的使用方法。总体归纳为2条:一是指出使用大黄之误;二是明示使用大黄之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研究SNHG6通过调控miR-186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57名肝癌患者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SNHG6和miR-186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NHG6和miR-186的靶向调控关系;将SNHG6的小干扰RNA(si-SNHG6组)、阴性无意义对照序列(si-con组)、si-SNHG6与anti-miR-186抑制剂(si-SNHG6+anti-miR-186组)、si-SNHG6与miR-186抑制物阴性对照(si-SNHG6+anti-miR-con组),均以脂质体法转染至肝癌HepG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Transwell检测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肝癌细胞CDK4、Cyclin D1、MMP-2、MMP-9及EMT的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结果:与癌旁正常组织或正常肝细胞相比,SNHG6在肝癌患者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升高,而miR-186表达降低,两者存在负相关性。与si-con组比较,si-SNHG6组HepG2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迁移和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CDK4、Cyclin D1、MMP-2、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降低,E-cadherin蛋白表达增加。SNHG6靶向负调控miR-186表达,抑制miR-186表达可部分逆转下调SNHG6对HepG2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下调SNHG6可能通过负调控miR-186表达和调控细胞EMT过程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相似文献   
108.
足籽骨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足的籽骨位于第1跖骨头下,发生骨折的机会少见。临床误诊率高,近10年来作者遇到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7例,女2例;年龄19~43岁;高处坠落伤4例,行走过程中2例,扭伤1例,自公共汽车迈下摔伤1例,无原因1例;9例均为胫侧籽骨,仅1例为粉碎性。...  相似文献   
109.
为了探究不同脑力负荷下与任务时间效应相关的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设计了基于0-back和3-back任务的任务时间效应实验范式,以此开展了基于20名健康受试者的任务时间效应研究,并分析了被试在任务中的行为学和事件相关电位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在3-back任务中,受试者工作记忆任务的平均反应时间随着任务时间的增加显著下降(P<0.05)。而3-back与0-back任务中,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变化系数随任务时间增加显著上升(P<0.05)。在不同认知负荷下,受试者两侧枕区的N1幅值均随任务时间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前额区的P2幅值和P300幅值则随任务时间显著下降(P<0.05)。在0-back任务中,受试者枕区P300幅值变化量显著低于3-back任务(P<0.05)。在0-back和3-back任务中,受试者前额区P2幅值变化和反应时间线性相关(r=-0.44,P<0.05;r=-0.59,P<0.05),同时P2幅值和反应时间相关系数呈显著负相关(r=-0.39,P<0.05;r=-0.42,P<0.05...  相似文献   
110.
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以血气分析仪监测大鼠血气参数,对空白组、内毒素组(5mg/kg)、低体积分数CO吸入组(250×10-6)、腹腔内CO注射组(2ml/kg),内毒素(5mg/kg) CO吸入组(250ppm)以及内毒素(5mg/kg) 腹腔内注射CO组(250×10-6)组,分别在1、3、6h时间点上,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测定肠道丙二醛(MDA)含量,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肠道细胞的凋亡率进行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3h时间点上的肠道病理变化。结果吸入250×10-6的CO以及腹腔内注射2ml/kg的CO,没有造成大鼠的缺氧,而外源性的CO降低了内毒素血症时大鼠肠道组织中的MDA含量,同时提高了SOD的活性,肠组织细胞的凋亡率降低。对肠细胞凋亡的影响,腹腔内注射组CO的作用早于CO吸入组,而持续吸入组抗凋亡作用维持时间较长。结论低体积分数的CO(250×10-6)吸入和一次性腹腔内注射CO(2ml/kg)对大鼠是安全的,补充外源性的CO可以对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损伤提供保护作用,抑制肠道细胞的凋亡,保护肠道免受内毒素导致的进一步损伤。腹腔内注射CO对内毒素肠道细胞凋亡的影响早于CO吸入对肠道细胞的影响,但一次性给气维持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