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0篇
  免费   453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医药卫生   5922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187篇
  2021年   171篇
  2020年   177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47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69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01篇
  2002年   17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目的依据仿生原理制备新型的胶原多糖基纳米羟基磷灰石(HA)复合骨支架材料,并与成骨细胞复合培养,检测其细胞相容性。方法以胶原分子与透明质酸钠的交联产物为模板,调制钙磷盐在液相中沉积其上,得到矿化胶原多糖基复合材料;采用液相分离法与少量聚乳酸复合进一步制备成为三维多孔支架,使用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于该支架上培养。用X—ray衍射、扫描电镜、万能材料测试机等对材料进行观察和测试分析;并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等观察和分析细胞在支架材料中的生长、分化情况。结果胶原多糖基纳米HA仿生复合材料的晶粒度较低,晶体极为细小,与天然骨中羟基磷灰石的组装结构类似;该复合支架为多孔状,孔隙率约82%,孔径大小为200~650μm;抗压性能好,成骨细胞可在其上贴附、生长和繁殖,并表现出较高的成骨活性。结论所制备的胶原多糖基纳米HA仿生骨支架材料,无论从组分和结构上均与天然松质骨类似,与成骨细胞相容性好,可望成为较理想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992.
注射用头孢拉宗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注射用头孢拉宗钠的体内外抗菌活性。方法选取663株临床分离致病菌为实验菌,以头孢美唑、头孢西丁、头孢替坦、头孢米诺、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吡肟为对照药物,分别采用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绘制杀菌曲线(KCs)并行诱导耐药实验,观察头孢拉宗的体外抗菌作用;建立小鼠腹腔感染模型,评价头孢拉宗皮下给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结果头孢拉宗对多种革兰阴性菌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尤以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更为突出,其MIC50、MIC90分别为0.5、8μg/ml,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也较强,其MIC50、MIC90分别为4、8μg/ml;头孢拉宗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大多优于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替坦和头孢呋辛,而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活性较弱,与头孢替坦和头孢米诺相近。MBC和KCs测定结果表明,头孢拉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均具有杀菌作用。以1/4MIC剂量诱导20d后,头孢拉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抗菌活性无明显改变。头孢拉宗皮下给药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大肠埃希菌1515、肺炎克雷伯杆菌7、肺炎克雷伯杆菌9613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明显优于头孢美唑和头孢唑啉(均P〈0.01);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与头孢美唑相近(P〉0.05),但弱于头孢唑啉(P〈0.01)。结论注射用头孢拉宗钠对多数革兰阴性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同时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腹腔感染小鼠的体内疗效也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设计一套动态应变加载系统和三维灌流培养系统,并测试其性能。方法明确动态载荷与循环灌流生物反应器的设计原则;设计并构建动态应变加载系统和三维灌流培养系统,研制供三维灌流与加载专用的培养舱;测定培养系统的无菌效果以及其应变加载的精确度和稳定性,进行组织工程骨的初步培养观察。结果该生物反应器可为组织培养物提供不同大小和频率的压应变以及不同流量的灌流条件,可控精度高、操作简单可行、性能稳定;连续运转5 d后,培养液中无细菌生长。初步培养结果表明,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10 d,其成骨细胞的增殖和成骨活性明显高于静态培养和单纯灌流培养。结论该生物反应器可以成为三维条件下进行骨细胞生物力学研究的一种较理想的动态培养与应变加载装置。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中低频电疗并中药直流电导入治疗颈椎病,研究颈椎病的较佳疗法。方法采用中低频电疗与中药复方制剂直流电导入的综合治疗法,对6 00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并以单纯中低频电疗法治疗颈椎病1 000例作对照,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定,统计数据经χ2检验。结果综合治疗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率为9.3%,总有效率为97.3%。综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461.3,P〈0.01)。结论中低频电疗加中药直流电导入综合疗法,可使颈椎病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95.
320排CT心电编辑功能在冠脉支架置入术后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心电编辑功能在冠心病冠脉支架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320排螺旋CT对14例有冠心病冠脉内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行冠脉血管成像,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心电编辑软件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并重建,比较心电编辑前后重建的冠脉内支架显像质量.结果 14例患者冠脉内支架图像在心电编辑前图像模糊、出现伪影或分支血管缺失,其中编辑前诊断狭窄10例,1例无法显示冠脉支架及其远端分支而不能判断,仅3例诊断为支架通畅;心电编辑后冠脉内支架图像质量较前明显提高,诊断支架再狭窄4例,10例支架通畅;其中1例无法显示支架结构的病例支架近端狭窄.心电编辑前血管评分总均值为2.14±0.86,编辑后评分总均值为3.07±0.7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P<0.001).结论 320排CT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心电编辑技术能明显减轻或消除心律不齐及支架摆动、伪影而造成的图像失真,清楚显示支架形态及远端分支血管的变化,提高冠脉内支架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96.
妇产科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在卫生部的号召下,在全国深入开展.临床工作围绕在以夯实基层护理为切人点,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及护理服务水平,不断创新和完善护理工作模式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逐渐摸索符合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的新的工作方法.做为综合医院妇产科,面对患者周转快,病情重,病种多的情况下,试点病房逐渐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摆脱固有思想,开拓思路,寻求有效工作模式,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以患者满意、护士满意、医生满意为准则,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准.近半年来,妇产科试点病房逐步扩大开展,下面将试点病房的相关经验和方法总结分享.……  相似文献   
997.
重视教学方法,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神经病学的特殊性,临床实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提高神经病学实习效果也成为临床带教教师关注的热点之一。本研究从"加强教师素质建设,教书育人;加强医学模拟教学模式的建设;开展启发式教学,培养实习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医学生的医德素质和法律意识培养,构建和谐的医患互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在医学模式转变的情形下,提高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共选取30例心功能稳定的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训练组(n=15)及常规治疗组(n=15),2组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训练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运动训练;并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对2组患者进行血乳酸、心脏超声及6min步行试验等检查。结果运动训练可以显著降低训练组患者血乳酸水平(P0.05),增加6min步行距离(P0.05)。结论运动训练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乳酸水平,可能对微循环具有改善作用,并改善其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99.
Background For partial-thickness tears of the rotator cuff, double-row fixation and transtendon single-row fixation restore insertion site anatomy, with excellent results. We compared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ouble-row and transtendon single-row suture anchor techniques for repair of grade Ⅲ partial articular-sided rotator cuff tears.Methods In 10 matched pairs of fresh-frozen sheep shoulders, the infraspinatus tendon from 1 shoulder was repaired with a double-row suture anchor technique. This comprised placement of 2 medial anchors with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s at an angle of .≤45° into the medial margin of the infraspinatus footprint, just lateral to the articular surface, and 2 lateral anchors with horizontal mattress sutures. Standardized, 50% partial, articular-sided infraspinatus lesions were created in the contralateral shoulder. The infraspinatus tendon from the contralateral shoulder was repaired using two anchors with transtendon single-row mattress sutures. Each specimen underwent cyclic loading from 10 to 100 N for 50 cycles, followed by tensile testing to failure. Gap formation and strain over the footprint area were measured using a motion capture system; stiffness and failure load were determined from testing data.Results Gap formation for the transtendon single-row repair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P 〈0.05) when compared with the double-row repair for the first cycle ((1.74±0.38) mm vs. (2.86±0.46) mm, respectively) and the last cycle ((3.77±0.45) mm vs. (5.89±0.61) mm, respectively). The strain over the footprint area for the transtendon single-row repair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P 〈0.05) when compared with the double-row repair. Also, it had a higher mean ultimate tensile load and stiffness.Conclusions For grade Ⅲ partial articular-sided rotator cuff tears, transtendon single-row fixation exhibited superior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when compared with double-row fixation.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评估快速序贯器官衰竭(qSOFA)评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并与Glasgow Blatchford评分(GBS)和内镜检查前的Rockall评分(pRS)的预测价值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17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需要进行输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