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1.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眼科很难治愈的一种眼病。我们采用扁平部开窗次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3例病人,经1.5~1.3个月的追踪观察,眼压不用降眼压药控制良好,虹膜红变消失,故提出该种手术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玲  樊芳  贾志旸 《眼科新进展》2020,(11):1084-1089
青光眼滤过性手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作为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中及术后使用抗代谢药物如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其具有威胁视力的严重并发症。为进一步提高GFS的成功率,抗瘢痕化治疗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对近年来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的抗瘢痕化药物及新型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为临床中寻找抗瘢痕化效率高、不良反应少、安全性好的药物或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替奈替普酶(TNK—TPA)联合六氟化硫(SF6)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患者50例(50只眼),随机分为A、B组。A组于玻璃体腔内注射TNK-TPA50μg(0.1m1)、SF60.5ml,同时口服沃丽汀,B组仅口服沃丽汀。结果治疗10d、30d、3个月,A组出血吸收情况及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均优于B组(P均〈0.05),且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TNK-TPA联合SF6玻璃体内注射治疗黄斑部视网膜下出血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伴有眼后段并发症的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7例(10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效果。其中玻璃体积血5眼,玻璃体积血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眼,周边劈裂腔进展累及黄斑2眼。所有病例均有周边视网膜劈裂及黄斑中心凹劈裂。1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其余9眼行玻璃体手术。结果随访12~51月,平均38月,玻璃体积血者术后屈光间质透明,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且视网膜劈裂无明显进展。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用于治疗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症眼后段并发症,不仅可以清除浑浊的屈光间质,而且可以解除玻璃体牵引,阻止劈裂腔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改善和稳定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长期硅油填充眼的眼部并发症及取出原则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眼内长期硅油填充引起的并发症及取出的原因和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05年共59例59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患者的眼部情况及硅油取出结果。结果硅油填充后经过0.5~5a的随访,视网膜完全复位57例,部分复位2例,并发症包括:角膜变性9例,硅油乳化33例,继发性青光眼13例,视盘颜色变淡19例,晶状体混浊11例。其中46眼行硅油取出术,随访1~5a,视网膜保持完全复位者41例,部分浅脱离者3例,有2例完全脱离,患者放弃治疗。硅油取出后9例角膜变性好转,11例高眼压得到控制,另外2例眼压较高者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恢复正常。随访中绝大部分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矫正视力低于0.05者11例,≥0.05者35例,≥0.1者21例,0.3以上者12例。结论硅油取出可缓解硅油并发症的发展,但对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重视并积极防治,以提高玻璃体手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不同球差的非球面人工晶体( IOL)后全眼球差的可预测性。方法收集2013年1-5月拟行手术治疗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58例(58眼),随机分为3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并分别植入非球面IOL。 Tecnis组20例植入Tecnis Z9003,IQ组19例植入ArcySof IQ,PY-60AD组19例植入 PY-60AD。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6.0 mm瞳孔直径时的角膜及全眼球差。结果术后3个月3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值、手术诱导的角膜球差、预测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前、后角膜球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全眼球差的预测值与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植入不同球差的非球面IOL,术后假晶体眼全眼球差的可预测性较好,为非球面IOL的个性化植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一例女性24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突发右眼视力下降至无光感,经检查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伴发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神经炎。治疗1个月后随访患者视力无提高。(眼科,2021,30: 24, 4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9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单切口和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术后随访半年视力均有明显提高(P<0.01),术后半年眼压单切口组从平均(33.28±4.51)mmHg降为(15.26±4.51)mmHg,双切口组从(35.33±3.98)mmHg降为(14.48±4.11)mmHg,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差异,两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半年后功能性滤过泡数量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除1例患者术中出现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外,其余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单切口或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均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安全、有效、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M超乳术后患者应用芪明颗粒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滴眼液在预防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增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眼科收治需要进行白内超声乳化手术的糖尿病患者的98例(98眼),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术后采取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芪明颗粒联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部检查结果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BCVA情况显著均高于术前(均P0.01),而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BCV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2组患者术后的黄斑中心凹厚度均显著高于术前(均P0.01),并且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厚度为(166.88±15.90)μm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73.15±16.60)μm(P0.05)。观察组中有3例(6.12%)患者出现黄斑水肿,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时有9例(18.37%)患者出现黄斑水肿。结论:在超声乳化手术后对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和芪明颗粒、普拉洛芬滴眼液,能够显著减少患者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并且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出现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脉络膜造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的脉络膜循环特点,探讨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循环的改变及其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45例分为NDR、NPDR、PDR三组,并选择2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德国海德堡共焦激光眼底扫描系统对所有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同步进行FFA及ICGA,对比观察两种影像特点,阐述糖尿病患者脉络膜循环病变特点。
  结果:(1) DR各组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充盈时间与正常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脉络膜动脉充盈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减慢,有显著性差异(P<0.05)。(2)各组DR患者中,病变程度越重,发生充盈倒置的比例越大。(3)随着病变程度加重,造影早期脉络膜充盈不良及晚期斑点状强荧光的比例逐渐增多。
  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ICGA揭示了脉络膜循环状态的异常,是FFA的一个重要补充,并且研究提示在DR发生之前已有脉络膜循环的异常,充分证明了糖尿病脉络膜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