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角膜破裂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32眼)角膜破裂合并外伤性白内障患者施行角膜破裂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矫正视力<0.1者3例,占9.38%,0.1-0.5者22例,占68.75%,>0.5者7例,占21.88%。结论 角膜破裂缝合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病程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衡阳市中心医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嗜血杆菌的分离率、产酶率,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控制嗜血杆菌的流行。方法用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对来自不同科室的607份临床标本(痰、咽拭子、支气管分泌物)进行分离培养,用卫星现象鉴定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与副流感嗜血杆菌(H.parainfluenzae,Hp)、头孢硝基噻吩纸片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琼脂纸片扩散(K-B)法检测Hi和Hp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共分离培养出嗜血杆菌136株,检出率为22.4%(136/607),其中流感嗜血杆菌31株,检出率为5.1%(31/607),副流感嗜血杆菌105株,检出率为17.3%(105/607);各科室中以呼吸内科检出率最高,检出率为9.7%(59/607),其次为儿科和心内科,分别为2.6%、2.8%。136株嗜血杆菌对青霉素普遍耐药,耐药率高达90.4%,对洛美沙星和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是68.4%、48.5%,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呋肟的耐药率分别是9.6%、11.8%、22.1%,对四环素类如:四环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38.2%、8.8%,对壮观霉素、头孢曲松全部敏感,共检出产β-内酰胺酶菌株32株,产酶率为23.5%(32/136)。结论该院呼吸道嗜血杆菌感染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以呼吸内科感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儿科和心内科,临床上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的有效药物是头孢曲松、壮观霉素。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内胶原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苦参碱(Mat)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合成的影响。方法 RLECs培养后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以DMEM为培养基;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组以DMEM+50μg/L rhEGF为培养基;Mat组以含50μg/L rhEGF和1.0 g/L Mat的DMEM为培养基。利用50μg/LrhEGF诱导RLECs增殖,加入1.0 g/L Mat培养24 h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 50μg/L rhEGF作用后,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57.65±4.54μg/L和1.59±0.19μg/L,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Mat作用后,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浓度分别为21.74±3.96μg/L和0.56±0.21μg/L,较rhbFGF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 Mat能抑制体外培养的RLECs内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给小鼠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建立小鼠铁过载干眼模型并初步探索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将40只雄性C57BL/6小鼠(取右眼为实验眼)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分为4组:对照组10只,每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 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10只为模型组,每次分别腹腔注射浓度为12.5、25、50mg/mL的右旋糖酐铁溶液0.2mL。每3d注射1次,共注射28d。注药后第7、14、28d观察各组小鼠眼表炎症指数、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量(SⅠt),评估干眼及眼表炎症程度。28d后处死小鼠,取角膜、结膜及泪腺组织,进行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以及组织铁检测,评估小鼠炎症反应及铁过载情况;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一系列干眼症状,小鼠眼表炎症指数增高,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BUT缩短,泪液分泌量减少(均P<0.05); 模型组小鼠角膜、结膜及泪腺组织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各组织眼表铁沉积情况较对照组加重,组织铁含量明显增加(均P<0.01); 模型组小鼠角膜、结膜及泪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MMP-9)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随着右旋糖酐铁注药时间及浓度增加,小鼠干眼及眼表炎症程度逐渐加重。

结论:腹腔注射右旋糖酐铁可成功建立小鼠铁过载干眼模型,其机制可能与铁过载加重眼表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观察泪小点栓塞术对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眼部症状体征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泪小点栓塞术对中度混合型干眼的疗效。方法对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行泪小点栓塞术。对患者术前、术后30 和60 d的OSDI 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实验(未表面麻醉的Schirmer I)以及角膜荧光染色评分进行评估,并且测量泪液中炎症因子IL-1β、金属蛋白酶9(MMP-9)及TNF-α的表达,比较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34 例(68 眼)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干眼患者OSDI 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泪液中炎症因子IL-1β,MMP-9 及TNF-α的水平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泪小点栓塞术能改善中度混合型干眼患者的眼部症状体征,降低眼表炎症因子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动态观察大鼠角膜碱烧伤后Toll样受体-2(Toll like-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 like-receptor4,TLR-4)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情况及变化规律,分析Toll样受体家族(Toll like-receptor familys,TLRs)与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表达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方法 选用健康SPF级SD大鼠40只,右眼为烧伤实验眼,左眼为正常对照眼,用浓度为1 mol·L-1 NaOH建立Ⅲ级角膜碱烧伤模型(模型建立时及模型建立后出现大鼠角膜烧伤程度不是Ⅲ级、大鼠角膜穿孔或前房积血等情况,均予以剔除,最后随机选取32只符合条件的大鼠进行后续实验),随机分为碱烧伤后3d组、7d组、14 d组、21 d组,每组8眼.分别在模型制作后观察大鼠眼前节,评估其角膜炎症指数,然后摘取大鼠眼球,行HE染色,计算炎症细胞数,同时用Western blot蛋白检测法检测大鼠角膜中TLR-2、TLR-4、IL-1β、TNF-α表达情况,分析各组差异,评估TLRs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大鼠角膜中可检测到TLR-2、TLR-4、IL-1β、TNF-α蛋白少量表达,碱烧伤后其表达量增加,并于碱烧伤后7d达到峰值,以后逐渐递减,各组间(3d组、7d组、14 d组、21 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TLR-2与IL-lβ(r=0.986,P<0.05)、TNF-α(r=0.986,P<0.05)的表达量呈正相关,TLR-4与IL-1β(r =0.975,P<0.05)、TNF-α(r =0.990,P<0.05)的表达量亦呈正相关.结论 TLRs参与并可能启动角膜碱烧伤的免疫炎症反应,介导炎性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及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患者结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42例(71眼)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组(A组)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及术中应用MMC组(B组),分别手术前、术后不同时间应用硝酸纤维素薄膜滤纸取2组患者眼表结膜上皮组织,结膜印迹细胞学对杯状细胞、炎症细胞等进行定性检查,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率进行定量检查.结果 翼状胬肉区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明显(100%),细胞变长,核/浆比减少,杯状细胞较多;术后30 d、90 d结膜上皮细胞形态规整、小而密集、含大量杯状细胞.2组术后非胬肉区结膜杯状细胞数量较术前均显著增加(P均<0.05),2组术前、术后各观察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F=4.48,P=0.02;B组:F=3.47,P=0.04);术后1~14 d炎症细胞明显.2组患者术前非胬肉区球结膜上皮细胞凋亡率A组平均9.52%±4.42%,B组平均9.66%±3.91%,与正常(6.75%±1.29%)相比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前、术后各观察阶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A组:F=5.21,P=0.001;B组:F=4.53,P=0.003),其中A组术后7d、14 d与其他观察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4 d与其他观察阶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中局部应用MMC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改善眼表,且毒副作用小,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局部滴用阿托品建立兔干眼模型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滴用阿托品建立兔干眼模型的优劣。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选1眼滴用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对侧眼作对照。用药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组及对照组行Schirmer试验、结膜角膜虎红染色、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检查。第35d取结膜、角膜及泪腺组织行光学显微镜检查,泪腺组织同时行电镜检查并采用酶标仪检测其中的乙酰胆碱浓度。结果滴用阿托品后第1d,实验组Schirmer试验值下降,荧光素染色及虎红染色积分上升(P<0·05),至用药后第1周表现最明显,之后逐渐减轻。用药前后杯状细胞密度未出现差异(P>0·05)。滴药后第35d,实验组结膜、角膜、泪腺组织光镜及电镜检查未见异常,泪腺中乙酰胆碱浓度[(18·99±9·79)μmol/mg]比对照组明显增高[(13·10±7·34)μmol/mg](P=0·0318)。结论滴用阿托品可以使兔很快出现干眼,但随时间延长而减轻,因而这种干眼模型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出现的Confoecan 2.0共焦显微镜是一种新型、无创伤性角膜影像学检查仪器,能在活体上对角膜从四维(三维空间和时间)水平进行扫描成像,并能通过Z-Scan系统测量角膜各层组织厚度,这为角膜厚度的测量提供了新的检测手段。为评价共焦显微镜在角膜厚度测量方面的价值,本研究利用该技术测量了62例85眼正常和病变角膜中央厚度,并与Orbscan Ⅱ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系统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矫治近视的手术方式,如何提高术后的视觉质量、减少并发症是研究的热点.由于羊膜具有独特的结构特性和生物学活性,而且来源广泛、处理相对简便,使其成为较理想的生物材料,在国内外已逐渐应用于眼科临床,特别是近年来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已见诸多报道.就羊膜的组织结构、特性、作用机制及近年来羊膜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中的应用及预后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