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31.
介绍抗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炎,实验证实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的血液、脊髓液中存在的抗AQP4抗体对NMO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对来诊的视神经炎全部患者行抗AQP4抗体检查,其中的阳性病例即抗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炎,其临床表现多复发,视力严重受损乃至失明(临床表现见文中表1),以后还能发生脊髓炎,留下脊髓障碍后遗症,抗体阳性确定之后,须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结合本院的NMO材料得出结论:脑核磁共振无多发硬化症改变、视力降低迅速且严重、复发、女性,激素低效或无效的特发性视神炎病例可能是抗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炎,要留意以后可能出现脊髓炎,针对性治疗不可缺.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价应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上海迪康医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儿童弱视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对弱视儿童210例346眼进行不同空间频率的PVEP搜索检测,测量出最符合该弱视眼的视觉刺激频率,制定电脑弱视训练软件,有针对性的进行弱视家庭训练。结果:治疗并随访24~26mo,弱视治疗总有效率为90.5%。随着视力提高,PVEP潜时缩短,振幅值提高。低年龄组疗效好于高年龄组。结论:采用DV-100VEP视觉诊疗系统可以根据PVEP检测结果制定出个性化的弱视训练软件,训练过程中可根据PVEP的变化监测弱视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miR-138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与正常人透明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及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氧化应激模型中miR-138的表达水平。利用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源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向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38 mimics,mimic controls,miR-138 inhibitors,inhibitor controls 72h后细胞暴露于400μmol/L H2O2 1h,采用RT-qPCR检测p53和Bax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53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组织中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中miR-138的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中内源性ROS的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对于对照组,miR-138 mimics组p53和Bax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细胞增殖活力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miR-138 inhibitors组p53和Bax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细胞增殖活力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

结论:miR-138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囊膜组织中表达上调,通过正调控下游靶基因p53和Bax,下调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抑制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修复,从而参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层黏连蛋白对体外培养的人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PE)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辅助的显微分离法对成人眼进行IPE的原代和传代培养,观察其形态;以不同浓度的层黏连蛋白(0,1,5,10mg/L)处理第3代IPE细胞,MTT法作出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CK1)表达的变化.结果:原代培养的IPE细胞内色素丰富,而传代培养后色素显著减少;低浓度层黏连蛋白(5mg/L)明显促进IPE细胞增殖(0.187 vs 0.151,0.236 vs 0.176,0.245 vs 0.215,0.261vs 0.238,0.279 vs 0.254;P<0.05);高浓度(10mg/L)明显抑制细胞增殖(0.121 vs 0.151,0.081 vs 0.176,0.094 vs0.215,0.065 vs 0.238,0.078 vs 0.254;P<0.05);CK1染色均为阳性,高浓度层黏连蛋白(10mg/L)使IPE细胞聚集,CK1表达明显增强.结论:层黏连蛋白对IPE细胞具有双重作用,低浓度的层黏连蛋白适于IPE细胞的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微切口Acri.smart 36A人工晶状体(德国Acri.tec公司)的非球面设计对人工晶状体眼的视觉质量和光学质量的影响.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6名28眼随机1眼植入Acri.smart 36A或者Acri.smart 46S,如另外1眼需要白内障手术,选择相同型号的人工晶状体.人工晶状体Acri.smart36A组13眼,46S组Acri.smart 15眼,患者年龄,术前散光度数,所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度数,昏暗环境下瞳孔直径,药物散瞳后瞳孔直径大小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种微切口人工晶状体都通过1.4mm微切口植入.术后1mo测散瞳下波前像差(日本Nidek OPD-Scan波前像差仪);散瞳前后分别矫正到最佳视力后用OPTEC6500(美国Stereo optic公司)对比敏感度仪测得对比敏感度.结果:正常瞳孔下,两组人工晶状体不同空间频率(1.5,3,6,12,18cpd)的对比敏感度没有显著差别(Mann-Whitneytest P>0.05).散瞳后Acri.smart 36A组"白天"(75cd/m2亮度)下12c/d和"白天 眩光"下1.5,18c/d的对比敏感度比Acri.smart 46S组大(Mann-Whitney test P<0.05);Acri.smart 36A组"夜晚"(3cd/m2亮度)1.5,3c/d及"夜晚 眩光"下1.5,6,12c/d的对比敏感度比组高(Mann-Whitney test P<0.05).3mm瞳孔直径下两组患者的球差无显著差别(Mann-Whitney test P>0.05),而4mm和5mm瞳孔直径下Acri.smart 36A组的球差明显比Acri.smart 46S组小(Mann-Whitney test,分别为P<0.05和P<0.01).结论:Acri.smart 36A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波前像差和对比敏感度比Acri.smart 46S人工晶状体有优势.对于瞳孔直径大的患者选择Acri.smart 36A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36.
波前像差仪测量近视患者低阶像差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通过波前像差仪与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量近视患者屈光状态结果的对比观察,探讨波前像差仪对低阶像差测量的准确性。方法:随机选取2005-06/2005-09来我院进行LASIK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67例100眼,分别应用波前像差仪、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对其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散光轴向测量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波前像差仪、自动验光仪、综合验光仪3种方法测得的球镜度数分别为-6.18±2.77,-5.80±2.80,-5.88±2.72D;柱镜度数分别为-0.73±0.57,-0.75±0.59,-0.72±0.56D;散光轴向中位数分别为66.00°,45.50°,27.50°,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62.75° ̄11.25°,160.00°~4.25°,161.00°~5.00°;等效球镜度分别为-6.55±2.90,-6.17±2.91,-6.24±2.81D;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波前像差仪在准确测量眼高阶像差的同时,能够准确地测量近视患者的低阶像差。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儿189例,随机分为九味肝泰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各63例。九味肝泰组口服九味肝泰胶囊,1粒/次,3次/d。恩替卡韦组口服恩替卡韦分散片,0.5片/次,1次/d。联合治疗组口服九味肝泰胶囊和恩替卡韦分散片,用法用量同上。3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肝功能、白细胞介素(IL-10)、透明质酸(H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情况。结果治疗后,九味肝泰组、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愈显率分别为73.01%、82.53%、95.23%,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93.65%、98.41%,联合治疗组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九味肝泰组和恩替卡韦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总胆红素(TBIL)、谷氨酸转移酶(GG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和天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恩替卡韦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IL-10、HA和TGF-βl水平均显著下降,而恩替卡韦组和联合治疗组HBV-DNA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九味肝泰组和恩替卡韦组,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GSH和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DA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恩替卡韦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九味肝泰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肝功能,调节炎性反应,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评价IOLMaster与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SRKⅡ、SRK/T、Holladay l、Haigis)的准确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顺利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100例(100眼)(AL≥22.0 mm),应用IOL-Master测量眼前节相关参数(B组),同时应用接触式A型超声、电脑验光仪测量作为对照(A组).术后2周测量实际屈光度.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分别应用机器自带的四种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计算术眼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ean absoluate error,MAE).结果 B组测量的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值分别为(24.17±1.73) mm、(2.94±0.49) mm,高于A组(23.61±1.83)mm、(2.69±0.51)mm(均为P<0.05),而角膜曲率测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AL下,两组通过四个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所得的MA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22.0≤AL< 26.0 mm患眼中四种计算公式所得MA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AL≥26 mm患眼中应用Haigis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公式所得MAE:A组为(0.80±0.50)D,B组为(0.71±0.65)D,小于SRKⅡ公式计算所得MAE:A组为(1.29±0.89)D,B组为(1.28±0.92)D(P<0.05).结论 IOLMaster前节生物测量与传统接触式A型超声、电脑验光仪测量通过四种计算公式预测人工晶状体度数具有相同的准确性;22.0≤AL< 26.0 mm患者SRKⅡ、SRK/T、Holladay 1、Haigis公式具有相同的准确性;AL≥26.0 mm患者Haigis公式准确性优于SRKⅡ公式.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本科2009年3月~2012年5月37例(41眼)眼肌麻痹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史、视力、瞳孔、眼底、眼睑、眼球运动、代偿头位、视野、同视机、眼肌超声、颈动脉和球后多普勒超声、眼眶断层扫描(CT)、头部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头部磁共振成像(MRI)及纵隔CT检查以及血液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检查。结果本组眼肌麻痹患者中,既往有糖尿病史者12例、高血压病史者15例、高血脂病史者11例、心脏病病史者9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史者4例、甲亢病史者1例。眼球运动受限检查:水平方向受限17例(20眼),垂直方向受限16例(16眼),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受限4例(5眼)。微血管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同时伴有球后血流速度减低、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具备双眼视盘水肿、眼球水平运动受限和视野生理盲点扩大;颅内垂体肿瘤压迫导致眼肌麻痹伴双眼视神经萎缩;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肌麻痹者可发现双侧多条眼肌肥厚。结论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寻找原发病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40.
背景:动物实验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促进脑损伤的修复。目的:综述经鼻内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到颅内的现状。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PubMed相关文章,检索词为“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 ,brain injury,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1月万方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损伤、移植”,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38篇。结果与结论:近年来,较多的研究证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脑损伤模型动物的脑神经功能。许多研究者对移植的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文章比较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入颅内的不同移植途径,重点从鼻黏膜的处理、移植入脑的路径、干细胞的标记与颅内观察、动物实验4个方面对经鼻内移植的途径进行了介绍,可见经鼻内途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到颅内,作为一种非侵袭性移植方法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