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在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2014年7月收治的112例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熊去氧胆酸治疗,研究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McGill 疼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PI、PRI 与 VAS 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味联合熊去氧胆酸是一个疗效确切的治疗胆囊炎的药物组合,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4例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基因重排,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的头颈部,常为单发结节。(2)肿瘤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层。(3)肿瘤细胞小~中等大,轻~中度异形性,大细胞少于30%。(4)肿瘤细胞CD4~+/CD8~-,一般不表达CD30和细胞毒性标记。(5) T细胞受体克隆性重排。结论原发性皮肤CD4~+小/中等大小T细胞淋巴瘤属于少见的皮肤原发T细胞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肿瘤完整切除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应用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院确诊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尿激酶25万U+生理盐水500ml于4h滴完,同时给与低分子肝素钙5000U脐周皮下注射,2次/d,共5d,后换用血塞通500mg静滴,共14d。对照组除不采用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外,余治疗与治疗组相同。治疗前后应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比较其对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的影响,观察其安全性。结果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总有效率80%)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4%),且进展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比较纤维蛋白原下降(P<0.05),血小板、PT较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尿激酶、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调查体检人群肝吸虫的感染情况和对肝吸虫病的认知情况,分析肝吸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4月间,在三水区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的当地居民2 632名,收集粪便,镜检肝吸虫卵;选择符合标准的病例,分为肝吸虫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检出肝吸虫感染303例(11.51%),男性感染率(16.87%)明显高于女性(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749,P<0.05);与其他年龄段相比,40岁以上人群感染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92,P<0.05)。公众对肝吸虫病的知晓率为81.27%,对其危害知晓率为75.76%。肝吸虫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性别、饮酒史、胆系改变、胆结石、嗜酸性粒细胞(EOS)、谷氨酰转肽酶(GGT)、肝吸虫抗体、胆固醇(CHOL)和甘油三酯(TRIG)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公众对肝吸虫病的危害不够重视,需要加大其危害性和防治方法的宣传;提高粪便虫卵检出率,对肝吸虫病早诊断早治...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Ⅲ、Ⅳa期鼻咽痛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化放组及单放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及颈部,鼻咽剂量DT 70-76 Gy,7-7.5周,颈部剂量DT 50-70 Gy,5-7周.诱导化疗采用DDP+5-Fu方案.结果:化放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6%、20%;单放组分别为96%、60%、18%,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放组远处转移率为20.9%,单放组为4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导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的远处转移率,但没有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诱导杀伤 (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 细胞胸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对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置管引流术及胸腔灌注治疗;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胸腔灌注化疗组,顺铂(40 mg)联合氟尿嘧啶(0.75 g),每周2 次, 1~2 周;另一组为CIK细胞胸腔灌注组, CIK细胞1×109个细胞/次,1次/d,连续灌注3 d.结果:CIK细胞胸腔灌注组患者的胸腔积液缓解疗效高于胸腔灌注化疗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CIK细胞行胸腔内灌注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以争取获得进一步的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比研究静吸复合麻醉和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神经外科麻醉的应用。方法40例择期手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组20例,全凭静脉麻醉组20例。静吸复合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3mg·kg^-1·h^-1,同时吸入1%~2%的七氟烷维持,全凭静脉组诱导后给予异丙酚8mg·kg^-1·h^-1,瑞芬太尼0.25ug·kg^-1·min^-1持续泵入,根据血压调节,直至手术结束。观察麻醉维持及苏醒、拔管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记录拔管、苏醒以及清醒时间,苏醒期躁动以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全凭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较平稳,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清醒时间明显短于静吸复合麻醉组,同时苏醒期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结论全凭静脉麻醉较静吸复合麻醉更适合应用于小儿神经外科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28.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主要由角膜和晶状体构成的屈光系统和视网膜构成的视觉神经系统2个部分构成。眼睛各组织的发育和功能异常都可影响视功能,甚至致盲。现有的致盲眼病的治疗方式均存在各自瓶颈问题,新的诊治方法亟待开发。近年来,得益于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学的发展,结合现有眼各组织的发育理论知识,研究者们利用多种来源的干细胞在体外成功诱导出具有组织特异结构和功能的眼类器官。眼类器官研究为利用干细胞研究眼组织发育和眼病发病机制、药物筛选以及替代治疗创造了新机遇,将干细胞治疗眼病的转化研究推向了一个更高平台。本文将对现有眼类器官的技术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将人参皂苷Rb1作用于人成纤维细胞,观察其对皮肤胶原代谢的作用.方法 人成纤维细胞在不同浓度的Rb1中的增殖情况,结果 用MTT法测定.消化法检测羟脯氨酸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细胞分泌Ⅰ型前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酶-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人参皂苷Rb1能显著提高细胞增殖水平,羟辅氨酸含量、Ⅰ型前胶原及TIMP-1的蛋白质表达量(P<0.05),显著降低MMP-1蛋白质表达量(P<0.05).结论 皮肤胶原代谢受人参皂苷Rb1调节.这表现在能促进HSF增值;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蛋白质的表达促进胶原合成并抑制胶原降解,结果提高胶原蛋白总量.  相似文献   
30.

晶状体发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多种信号分子及其构成的通路网络调控。近年研究发现,平面细胞极性(PCP)信号通路在晶状体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形成晶状体正常透明度和形态的基础。PCP的深入研究为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提供了指导意义,同时更是有望成为完善再生晶状体的新干预靶点。本文结合目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就PCP在晶状体的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