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的临床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已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402例(713眼)患者进行研究,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期的干眼症状及各项干眼相关指标的检测。结果:术后1周至3月与术前比较干眼症状加重、角膜荧光着色眼数明显增加、泪膜破裂时间明显缩短、泪液分泌量减少、泪液乳铁蛋白的含量减少,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6月出现干眼症状例数较少,各项泪液学检测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眼症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与手术损失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相关,通常在半年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2.
患者.男性.21岁.因左眼前黑影及视力急剧下降6天于2001年5月12日入院,1986年患者6岁时曾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检查:左眼视网膜劈裂.有内层孔。无外层孔.无视网膜脱离.存在右眼视网膜周边霜样变性。当时进行左眼视网膜荧光照影检查,诊断为:“左眼先天性视网膜劈裂”。2001  相似文献   
53.
眼睑腺炎是门诊常见的外眼疾病,又称麦粒肿,多为葡萄球菌感染.由于病程长并因皮肤破溃、切开排脓或肉芽组织形成造成面部组织瘢痕,给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不便及痛苦,故应早期治疗,控制炎症发展,使疾病在早期得到根治.本人曾在同仁医院进修时间及本科自2004年1月至2005年3月对41例早期麦粒肿患者采用耳尖针刺放血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视光参数为设计基础,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理论参数的精确计算,并以此筛查、分析、探讨LASIK治疗超高度(等效球镜度数>-10.00 D)近视的中远期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Gullstrand(1号)精密模型眼的生理光学参数为基础,推导出LASIK手术理论参数,并以之为超高度近视LASIK术前筛查指标,结合我院德国SCHWIND ESIRIS准分子激光屈光不正矫治系统治疗超高度近视的实际手术矫正值,对48例(83只眼)超高度近视行LASIK矫正,患者术前屈光度数-10.00~-21.50 D,平均(-12.48±3.12)D(等效球镜),其中-15.00 D以上9只眼。常规行裂隙灯显微镜、三面镜眼底检查、角膜地形图ORK分析系统、眼压、A超、角膜测厚、电脑验光、散瞳检影、主观验光等检查。术后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LASIK单光学区切削矫正屈光不正度(R)、切削半径(r)、切削厚度(T)、切削光学区弦长(L)的理论参数及数理关系是:r=0.346/(R+44.928)=L2/[8(C-T)]+[(C-T)/2];LASIK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者72只眼(86.75%),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69只眼(83.13%),未见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于2行以上的眼;屈光度数稳定在±1.00 D以下者59只眼(71.08%),角膜上皮瓣微皱褶1只眼,诉暗视力下降、眩光3例(6只眼)。结论: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有效安全。对于屈光度数太高而角膜厚度偏薄者行LASIK应慎重,可考虑应用Epi-LASIK、眼内屈光手术或联合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55.
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双目间接镜直视下与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30例30眼,第一组用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第二组在直接检眼镜下进行手术.比较两种方法术后的解剖复位率和视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第一组30例患者视网膜复位27例,解剖复位率90%,未复位3例,占10%,其中2例二次手术后成功复位,二次手术总计复位率96.6%.术后视力提高者27例,占90%.第二组30例,视网膜复位20例,占66.6%,未复位占10例点33.4%,术后视力提高20例,占66.6%.二者比较视网膜复位率及术后冷冻反应经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双目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比传统直接检眼镜下行视网膜脱离(RD)复位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6.
刘琳琳  曾祥云  王辉 《山东医药》2010,50(42):27-28
目的观察环孢霉素A对碱烧伤兔角膜新生血管(CNV)的抑制作用。方法 24只大白兔,双眼均用NaOH烧伤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将24只兔的左眼作为对照组,右眼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点眼,4次/d;实验组用环孢霉素A眼液点眼,4次/d。两组均于角膜烧伤后3 d及1、2、4周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测算CNV的面积,同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实验组各时点的CNV小于对照组(P均〈0.01);实验组角膜上皮及基质层的VEGF表达较对照组弱。结论环孢霉素A可以有效抑制碱烧伤兔角膜CNV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角膜VEGF表达。  相似文献   
57.
58.
47例角膜异物裂隙灯显微镜下剔除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7例不同类型角膜异物裂隙灯显微镜下剔除术的回顾分析,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在裂隙灯显微镜下,用4号半针头剔除角膜异物,然后用庆大霉素和生理盐水清洗角膜面,抗生素眼膏包患眼,次日复诊,应用抗生素及贝复舒眼液交替点眼.结果:通过上述方法异物全部取出,无感染病例,刺激症状改善,视功能恢复.结论:在裂隙显微镜下剔除不同类型的角膜异物具有光线集中,定位准确,组织损伤小,有利于角膜面修复的特点.  相似文献   
59.
在医学教学中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灵活性,训练其积极进行科学思维和探求创新的能力,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同步化”。要达到这一要求,我们觉得无论是在基础医学还是在临床医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按照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对求得教与学的同步化,提高教学质量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0.
目的:评价白内障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调查56例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力、角膜、前房角、眼压及其并发症.所有患者均为Ⅱ期植入.随诊时间为1~72个月.结果:术后视力在1.0以上者7眼占12.5%,0.5~0.9者22眼占39.3%,0.1~0.4者25眼占44.6%,0.1以下者2眼占3.6%.术后的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及葡萄膜炎.结论:对于无条件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进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