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2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医药卫生   2684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6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70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目的 研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采用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级1班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2020级2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运动系统理论知识测试成绩、解剖标志考核成绩和专业应用测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两种教学模式效果分析.结果 试验组运动系统理论知识、解剖标志和专业应用测试成绩[分别为(69.12±1.92)分、(77.06±2.82)分和(83.43±0.41)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69±1.95)分、(62.83±2.96)分和(66.67±0.96)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61.18%的学生认为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对掌握解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很有帮助,而对照组仅有32.78%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在以上方面很有帮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2.
乳腺肿块是女性的常发病,严重影响着女性健康。准确检测及定位乳腺图像中的肿块将大大提高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研究表明,肿块的组织结构、表面粗糙度等构成了肿块图像的纹理特征,是判别肿块的重要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乳腺肿块多级分形特征提取方法,通过对可疑病变区域建立分形特征向量,实现了乳腺图像中腺体和肿块部分的特征提取及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分类方法,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对110幅乳腺图像进行分形特征向量提取和分类,肿块准确率达到90%。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多级分形特征提取及判别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乳腺肿块诊断的准确率,对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张雪 《妇幼护理》2021,1(2):421-423
目的 探究儿童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评价体系。方法 从本院中随机选择 86 例儿童危重症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入院时间介于 2019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之间。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43 例。对照组采用常 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危重症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监测管理。观察疾病危重评分、危重指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入院 当天,对照组及实验组患儿疾病危重评分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两组患儿疾病危重评分均有所提高,与对照组 相比,实验组更高(P<0.05)。相比对照组危重指标发生率,实验组均更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更高(P<0.05)。结论 在对危重症患儿展开护理干预期间,建立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管理措施,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4.
目的应用3dMD?面部三维成像系统研究拔牙矫治对青少年骨性Ⅰ类错 畸形面部软组织三维特征的影响,为正畸矫治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2016—2019年期间于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青少年骨性Ⅰ类患者50例,其中拔牙组25例,非拔牙组25例为对照组,应用3dMD?收集正畸治疗前后的面部三维图像数据,通过3dMD? vultus软件测量线距、角度、体积变化,应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各项测量指标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结果正畸治疗后,在线距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前下面高变化量分别为(0.28 ± 2.28)、(1.85 ± 2.1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238,P = 0.031);拔牙组下颌高、颏高、唇宽变化量分别为(-0.52 ± 2.31)、(-1.14 ± 2.64)、(-1.33 ± 3.62)mm,非拔牙组则分别为(1.64 ± 2.42)、(0.93 ± 2.51)、(1.40 ± 2.1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下颌高 = -2.878,P下颌高 = 0.007;t颏高 = -2.506,P颏高 = 0.017;t唇宽 = -2.942,P唇宽 = 0.006)。在角度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鼻唇角变化量分别为4.91° ± 3.12°、1.50° ± 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92,P = 0.011);拔牙组、非拔牙组颏唇角变化量分别为-0.24° ± 6.83°、4.82° ± 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373,P = 0.023);拔牙组、非拔牙组唇角变化量分别为-16.80° ± 12.65°、-1.04° ± 1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171,P<0.001)。在体积方面,拔牙组、非拔牙组唇部变化量分别为(-0.66 ± 1.24)、(0.46 ± 1.4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584,P = 0.014);拔牙组、非拔牙组颏部变化量分别为(-0.16 ± 0.94)、(0.65 ± 0.91)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766,P = 0.009)。 结论(1)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患者面下1/3水平向无明显影响,但对面下1/3的垂直向影响有差异,非拔牙较拔牙矫治更易导致面部高度的增加;(2)开唇露齿的青少年患者经拔牙矫治可有效改善颏、唇部形态;(3)对于面部消瘦、颧部凸出的患者,应慎重拔牙矫治。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临床发现的1例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凝血相关指标检测和基因型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采集先证者及其家属共4人的外周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及8项凝血因子指标。对编码纤维蛋白原3条肽链的FGA、FGB和FGG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进行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先证者及其长姐的8项凝血因子中FⅤ、FⅧ稍高,TT明显延长,Fg明显降低;测序结果显示FGG基因存在c.901C>T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突变改变了原有的蛋白结构,减少了氢键数目。结论:纤维蛋白原γ链c.901C>T杂合突变是引起该家系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的主要原因,该突变是首次在国内外报道。  相似文献   
76.
目的 优化那他霉素粗粉精制工艺,提高其精粉质量。方法 采用正交对比试验方法,对那他霉素粗粉溶解剂、粗粉溶液浓度、结晶溶液pH、淋洗挖洗影响、挖洗剂种类等精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 成功开发了那他霉素粗粉的精制优化工艺,即:粗粉溶解剂为75%甲醇-水溶液、粗粉溶液浓度为(25000±1000)u/mL、结晶溶液pH为6.0~7.0、结晶后沉淀需要用75%丙酮-水溶液淋洗后再挖洗,该工艺制备的那他霉素精粉纯度高达99.84%、收率可达94.05%,杂质含量为0.2%。结论 那他霉素粗粉精制工艺经优化后,大幅提高了精粉质量,且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放大生产。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及其会诊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来该院进行会诊的165例骨髓细胞涂片进行细胞形态学检验,同时对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会诊骨髓细胞涂片中,大部分涂片的患者临床信息不完整(57.58%)或缺失(29.70%);部分骨髓细胞涂片未染色(18.79%),经染色后部分涂片细胞形态无法观察(5.46%),被退回;部分骨髓细胞涂片取材稀释(5.12%)或制片不好(9.62%)。会诊骨髓细胞涂片中,病种复杂,以白血病(30.40%)及恶性肿瘤(20.95%)为主,也存在一些罕见病种。结论患者临床信息完整性对骨髓细胞涂片的会诊结论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及预后以加深对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的了解。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的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68例、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6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 结果高热、乏力、干咳为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最主要的首发症状,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患者既往患有糖尿病、支气管扩张病史的比例高于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最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及曲霉菌。9例(13.2%)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5例(7.6%)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累及左肺,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在累及部位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9例(13.2%)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10例(15.2%)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合并胸腔积液;8例(11.8%)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11例(16.6%)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11例仅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49例(72.0%)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7例(10.2%)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7例(10.2%)表现为片状磨玻璃影和实变同存。7例(10.2%)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11例(16.7%)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11例死亡。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和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在治疗、预后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流感高发季,如老年人出现高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生化提示乳酸脱氢酶升高,肺CT提示双肺弥漫性间质渗出、实变,应高度警惕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的发生,早期进行治疗干预,乙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死亡率不低于甲型流行性感冒合并肺炎。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采用系统药理学多维阐释探寻透解祛瘟颗粒(TJQW)治疗新型冠状肺炎(COVID-19)药效物质基础,并筛选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数据库搜寻、文献挖掘与类药性指标筛选确定TJQW化合物、疾病阳性药物及作用靶点,基于活性成分-阳性药物-疾病潜在靶点交联互作明确关键节点靶标,并对其进行 GO 生物过程分析和 KEGG 通路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核心靶标对TJQW组分进行虚拟筛选,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效应图,最后对活性成分分子结构特征进行阐释。结果 从TJQW组方中得到159个化合物,基于活性成分-阳性药物-疾病三者交联得到18个核心节点蛋白,结合新近报道的4个COVID-19相关蛋白共22个靶标构成了COVID-19靶标。虚拟筛选结果显示每个靶标蛋白有14个及以上化合物与其应答,其中与NR1I2蛋白结合效应的分子多达64个,多途径、多成分、多靶点阐释了TJQW抗COVID-19物质基础,共筛选得到与疾病核心靶标结合较好的前30个分子,黄酮类起主导作用。结论 从“关键活性药效分子-疾病关键节点靶标-相关生物学通路”角度来揭示TJQW多个成分、多个靶点和多条通路机制治疗 COVID-19的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基础,并筛选出前30个活性先导物,为该组方的临床应用和深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喻望清  孙宇  焦二龙  肖睿  张兆钰  张雪  崔丹 《口腔医学》2019,39(11):998-1002
目的测定新型高熵合金AlFeCoCuTiNbx的血液相容性。方法通过溶血实验、动态凝血实验、抗凝血时间测定、血小板粘附实验手段,测试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结果 AlFeCoCuTiNbx(x=0.4、0.5)合金的血液相容性最佳,所有样品合金溶血率均小于0.5%,在抗凝血性能中,动态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Nb0.4、Nb0.5与纯Ti,和Ti6Al4V的时间相当,比其他试验组相对延长,而在PT试验无明显差异。血小板粘附实验显示Nb0.4、Nb0.5较少出现血小板粘附、团聚及伪足伸出现象。结论高熵合金AlFeCoCuTiNbx(x=0.4、0.5)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在医疗领域上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