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0篇
  免费   208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医药卫生   282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13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82篇
  2012年   174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樟脑搽剂中樟脑和苯酚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m-pack VP-ODS;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25℃。采用DAD检测器,检测波长范围200~400nm。结果:樟脑在288nm处有最大吸收,苯酚在270nm处有最大吸收。樟脑和苯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5140~1.028mg/ml(r=0.9999),0.05232~1.046mg/ml(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0%(RSD=1.5%)和98.43%(RSD=1.8%)。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樟脑搽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micro RNA-25(mi R-25)在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检测多种不同直肠癌细胞中mi R-25的表达,并检测直肠癌细胞转染mi R-25前体(pre-mi R-25)上调mi R-25的表达或转染mi R-25抑制剂(anti-mi R-25)下调mi R-25的表达后生物学行为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直肠黏膜组织比较,不同的直肠癌细胞中mi R-25的表达均不同程度的明显升高(均P0.05)。在mi R-25表达水平相对较低的直肠癌HR-834细胞中转染pre-mi R-25,在mi R-25高表达的直肠癌SW-837细胞中转染anti-mi R-25后,两种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无明改变(均P0.05),但侵袭及迁移能力在HR-834细胞的明显增强,SW-837细胞减弱(均P0.05)。结论:mi R-25在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50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时间分成分为2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0天的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肝脏贮备功能和营养状况、总共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0天观察组白蛋白、纤维链接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氮平衡等各种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3.33%)高于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实施肠内营养及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的肝脏贮备功能和营养状况,有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跟骨解剖型钛板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患者(42足)采用跟骨解剖型钛板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8~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疗效:优30足,良8足,可4足,优良率90.4%。结论跟骨解剖型钛板治疗累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内固定坚强,可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门诊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应用糖尿病护理门诊健康教育模式,对94例糖尿病护理门诊会员进行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血糖控制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差异。结果:在疾病知晓、血糖监测、用药、识别和处理低血糖反应、控制饮食等糖尿病知识掌握方面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施前后患者空腹、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专科护士护理门诊为主导,护理联络小组和多学科专业教育团队共同参与的健康教育模式,有效地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去势对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3月龄未交配健康雌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A组:假手术组(SHAM组,10只);B组:去势组(OVX组,10只)。去势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去势组大鼠仅切除部分脂肪组织。定期称重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术后1.5个月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ECLIAA)检测大鼠雌激素水平,术前及处死前,采用双能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大鼠腰椎、双侧股骨的骨密度变化,术后1.5个月,分别取两组大鼠颅盖骨,用组织块法行成骨细胞培养,细胞计数,动态观察形态学差异,MTS法检测成骨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1)一般情况:去势后,去势组大鼠体重较假去势组明显增加(P<0.01),去势组大鼠骨密度降低,与假去势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形态学观察:去势组大鼠成骨细胞的爬出、增殖速度明显减慢,P1代细胞爬满培养瓶80%需要8d,假去势组需要4d。去势组成骨细胞数目较同期假去势组少,去势组P1代细胞胞浆内黑色颗粒及空泡现象多余假去势组,细胞增殖缓慢,细胞汇合时形态不规整。衰老成骨细胞(约占细胞总数的60%)明显多于假去势手术组(约占细胞总数的10%)。(3)细胞增殖:去势后,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假去势组明显降低,增殖缓慢,并且很快进入增殖的平台期。结论:去势后,大鼠体重增加明显,骨密度减低,去势大鼠的成骨细胞形态改变,增殖能力减弱,空泡现象明显,衰老速度加快,衰老细胞数目比增高。  相似文献   
67.
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一1)以及其受体CXCR一4组成的生物轴与多种信号通路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与细胞多项生理功能相关。同时SDF-1/CXCR一4生物轴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组织再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对SDF一1/CXCR一4生物轴在细胞功能、疾病发展以及组织再生方面研究新进展做以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前后对结肠镜检查耐受性改变。方法:选择120例诊断为 IBS 并使用黛力新治疗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结肠镜检查,治疗效果采用改良 IBS-QOL 专用量表进行评价,结肠镜检查术耐受评价标准采用修正 Gloucester 标准。结果:(1)IBS 患者黛力新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术疼痛耐受性对比差异显著(χ2=23.809,P <0.001)。显效组与部分有效组治疗前后结肠镜检查术疼痛耐受性均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显著(χ2=6.306与9.6,P 分别为0.043与0.008),而无效组治疗前后对比无统计学差异(χ2=5.851,P =0.054)。结论:黛力新对于 IBS 疗效可能在改善精神症状同时也可改善内脏神经感觉功能,但具体作用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VIP)、EMbase、PubMed数据库,检索2018年8月前关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采用 RevMan 5.3 处理软件进行Meta 分析。结果 纳入18项RCT研究包括1596例患者,其中试验组803例,对照组793例。给予试验组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给予对照组其它药物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血糖(FPG)、AST水平、ALT水平、GGT水平、LDL-C水平、TC水平、TG水平和提高HDL-C水平、超声检查指标改善率和肝/脾CT值比值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降低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患者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由于纳入研究的整体质量不高,仍需多中心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合并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科并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合并HFpEF患者326例,按照急诊PCI术中血流情况,分为正常复流组(255例)和无复流组(71例).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分析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并HFpEF的STEMI患者,PPCI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21.8%(71/326),两组之间急诊收缩压(SBP)[(113.75±23.27)mm Hg比(127.84±34.58)mm Hg,P=0.046]、即刻血糖水平[(14.32±6.75)mmol/L比(9.17±7.50)mmol/L,P=0.038]、发病到再灌注时间[(118.07±41.35)min比(9.74±39.23)min,P=0.037]、球囊扩张次数(12.5%比10.1%,P=0.0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诊SBP(OR=1.089,95%CI 0.746~18.247,P=0.031)、球囊扩张次数(OR=1.980,95%CI 0.883~1.087,P=0.039)、发病至再灌注时间(OR=2.985,95%CI 0.064~0.982,P=0.048)是急诊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EFpHF合并STEMI患者行PPCI后无复流发生与入院收缩压、球囊扩张次数、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