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23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经后路一次切除半椎体治疗先天脊柱畸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 9例由先天性半椎体造成的脊柱侧弯和后凸畸形经后路一次半椎体切除植骨固定矫正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9例患者 ,半椎体的位置在胸腰段或腰椎 ,手术采用后路切口 ,切除半椎体后 ,内固定矫正畸形 ,植骨融合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2 0 .6月 ,术前、术后拍摄站立位的脊柱正侧位片。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侧弯和后凸畸形 ,侧弯角由术前的 37.7°矫正至 10° ,后凸角由术前 30 .5°矫正至 6°,躯干位移从 2 3mm恢复至 5mm ,无任何手术并发症 ,无内固定断裂脱落 ,均融合。结论 此手术方法对发育前期的患儿且半椎体位于胸腰椎或腰椎造成的先天性脊柱畸形 ,是一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游离齿突小骨的影像学征象(附23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经影像学研究探讨游离齿突小骨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23例游离齿突小骨患者,其中10例有明确的外伤史。明确游离小骨的诊断后,须经影像学检查来明确寰枢关节的不稳定程度和颈脊髓的压迫。1例无症状的患者行保守治疗,22例行手术治疗。结果 随访2~4年(平均2年8个月),23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均较满意。结论 对游离齿突小骨患者,无论有无寰枢椎不稳、有无症状和脊髓损伤的体征,均可成功进行影像学评估。建议对此类患者宜常规行颈椎正侧位、开口位、屈.伸侧位摄片和CT平扫,并根据实际情况尽可能行三维CT重建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23.
溶血性贫血1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而骨髓造血代偿不足引起的一类贫血.由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明确诊断需较高条件的实验室检查.苏州儿童医院1998年~2003年收治各类溶血性贫血132例,入院后结合医院自身条件积极进行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现对这132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分析两组间术后记录的最高体温以及术前1 d、术后1 d、3 d和5 d白细胞总数、PCT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术前白细胞总数、PCT、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5、1.60、1.06、1.47、0.63,P均>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间白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7、1.51,P均>0.05);两组患者间PC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4、4.99、4.08,P均<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均明显低于开腹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3、2.89、4.53、3.02、6.13,P均<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PCT均低于开腹组,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0、3.77、1.99、6.08,P均<0.05),两组间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硬化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5.
带锁钢板内固定在颈前路术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带锁钢板内固定在颈前路术的应用何海龙1李家顺1贾连顺1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伤病的治疗,但由于植骨块缺乏支持、不稳,植骨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1〕。采用坚强内固定显然有利于提高融合率,但对内固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较高,为此前路钢板一...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观察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 12月至 2008年 5月, 应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患者共 11例。男 10例, 女 1例;年龄 17~56岁, 平均 34岁;T12 5例, T11 4例, T10及 T8各 1例。骨折按 AO分型: A2.2型 4例, A3型 7例。脊髓神经功能按 Frankel分级: A级 5例, C级 2例, D级 2例, E级 2例。术后第 1年随访 3次, 分别是 3、6和 12个月, 其后每 1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项目包括症状、体征、X线或 CT检查以及 Frankel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 手术时间 3.5~8h, 平均(5.2±1.6) h, 术中出血量 600~3800 ml, 平均(1195±576) ml。术后 1例患者出现肋间神经痛, 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 36~65个月, 平均(49.5±5.9)个月。 24个月随访时摄 CT片均证实植骨已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 Frankel分级: A级 5例, D级 2例, E级 4例。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合并椎间盘损伤的下胸椎椎体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但该方法技术要求高, 具有较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27.
目的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经环磷酰胺(CTX)、阿糖胞苷(Ara-c)、6-硫鸟嘌呤(6-TG)(CAT方案)化疗后发生肝静脉闭塞病(VOD)的临床和预后特征,探讨VOD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8年4月-2009年4月本科经CAT方案化疗后发生VOD的4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例患儿在CAT方案化疗后均出现腹痛、腹胀,并伴黄疸、腹水及肝大,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指标均异常,且血小板输注无效。予对症支持、保肝及小剂量肝素治疗。结果3例患儿经积极治疗后血常规、肝功能、出凝血指标、彩色多普勒检查腹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1例患儿病情进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结论ALL患儿发生VOD可能与CAT方案化疗药物联合不良反应有关,血常规变化尤其是血小板下降,常早于VOD的临床症状,早期诊断和积极干预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小剂量肝素在VOD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对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 ia,AL)MLL基因重排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方法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多重RT-PCR技术,联合染色体R带核型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检测,对27例儿童AL进行分析。结果25例儿童AL中的9例(36.0%)有MLL重排,ALL中的发生率为4.0%,AML中的发生率为3.7%。多重RT-PCR检测到MLL易位产生的融合基因4例,分别为MLL/AF4 2例、MLL/AF9和MLL/AF10各1例;27例白血病患儿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22例(81.5%)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在MLL重排中ALL均为B系ALL,AML均为M5b。结论MLL基因重排可能与儿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B细胞系ALL有关。  相似文献   
29.
30.
目的探讨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变化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HPS患儿(HPS组)的临床资料,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初诊时、治疗后CD4+/CD8+的比值水平;2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对照组)。结果 HPS组治疗前、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HPS组治疗前与治疗后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S组患儿治疗前CD4+/CD8+比值正常组和异常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6.0个月、2.0个月,治疗后比值正常组和异常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0个月、2.0个月,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治疗前CD4+/CD8+比值正常组的中位生存期与治疗后比值正常组比较,治疗前CD4+/CD8+比值异常组与治疗后比值异常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CD4+/CD8+T细胞功能紊乱是HPS患儿重要的预后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