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8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7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约21~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目前已鉴定出8000余种miRNA,广泛分布于动植物和病毒,在人类miRNA的种类也超过800种,调控着近1/3的基因表达.miRNA不仅在造血、细胞增殖与凋亡、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等方而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显示miRNA还参与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  相似文献   
82.
NSAI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应按需用还是持续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蕊  刘湘源 《新医学》2011,42(3):196-198
NSAID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阻断前列腺素生成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NSAID作为As治疗的一线用药,可有效缓解外周关节和(或)腰背疼痛及僵硬症状,临床上多间断“按需”对症使用NSAID治疗AS,但有研究显示,持续服用NSAID可起到改善病情作用。该文就NSAID治疗AS是“按需”用还是长期持续使用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CEPC)的数量、功能(包括抗炎功能)以及整体状态的变化.方法 研究共纳入35例病情处于活动期的SLE患者(女性28例,男性7例),另选择35名年龄和性别与之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CEPC的数量通过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方法确定;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以及单核细胞系细胞(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能力均采用细胞黏附计数法进行评价;CEPC的迁移能力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率分析法来分析;采用离体Matrigel上成管实验方法检测CEPC的成管功能.分别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Western-blotting法测定CEPC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表达,以及细胞黏附分子(ICAM)-1和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后者反映CEPC的抗炎能力和整体状态).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CEPC的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4±0.018)%和(0.079±0.017)%.P=0.094],但其部分功能受影响:CEPC在纤维连接蛋白上的黏附能力显著下降(50±17和24±11,P=0.04)而THP-1细胞向CEPC的黏附功能显著增强(10.0±2.0和32.0±3.0,P<0.01);CEPC的迁移功能下降[(4.81±0.23)%和(1.21±0.08)%,P<0.01];CEPC在Matrigel上的成管功能显著下降(18.0±2.0和12.0±3.0,P=0.024);CEPC中iNOS和IL-6(P均<0.01)的表达和ICAM-1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而p-akt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CEPC数量并未显著减少但其部分功能受损,包括迁移和成管能力等.活动期SLE患者CEPC细胞状态差,抗炎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84.
病例:患者,女,45岁.因"发热、咽痛"于2010年1月8日入我院治疗.主诉:于2010年1月2日出现发热、咽痛,最高体温38.5℃,无畏寒、咳嗽、流涕,服"日夜百服宁1片"治疗,体温降至37.1℃.1月3日,患者咽痛,最高体温37.6℃,就诊当地医院,考虑"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国产)2.0g每日1次静脉滴注",并口服"感冒清热冲剂".三天后,患者咽痛消失,但体温明显上升,最高39.4℃.查血常规白细胞10.8×109/L,中性粒细胞85.6%.继续给予头孢曲松钠(罗氏公司生产,批号:SH1170)静脉滴注.  相似文献   
85.
脑电图作为检测和评估大脑功能的手段,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同原因造成以及不同程度的脑功能异常往往有不同的脑电图异常模式。其中,三相波(triphasicwave,Tw)在1950年由Foley等最早描述,是一种少见的脑电图异常表现,由于具有相对特异的形态特征,在1955年正式被命名。研究显示,三相波的存在提示了广泛性的脑功能障碍,同时,尽管三相波多见于肝性脑病,但研究也显示三相波也可以见于其他的疾病。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antigen,CA)19-9、CA724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结直肠癌的患者153例为患者组,同期选择6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按检测结果将患者组分为肿标阳性组和肿标阴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项肿瘤标志物检测水平在肿标阳性组、肿标阴性组及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肿标阳性组三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高于肿标阴性组及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项肿瘤标志物诊断结直肠癌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32.09%、14.18%、11.94%,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43.28%.肿标阳性组、肿标阴性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EA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CA19-9水平在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CA724水平在肿标阳性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标阴性组患者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处于不同Dukes分期的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在不同Dukes分期患者中,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均在40%左右.结论 三项肿瘤标志物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阳性率均较低,建议临床高度怀疑结直肠癌的患者,即使在各肿瘤标志物均为阴性的情况下,也应及早接受肠镜检查,以免贻误病情.对于已手术的患者,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可作为其术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7.
刘蕊  戚娟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84-28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对156例经TCT诊断为细菌性阴道病的病例进行细胞学分析及方法学的评价。结果:染色后的阴道变异菌群着色良好,线索细胞结构清晰。结论:经TCT制片HE染色的涂片背景清晰、细胞结构及线索细胞特征明显,在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
目的:编制肠造口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动机问卷.方法: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通过文献分析、小组讨论、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小样本预实验形成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6例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进行项目分析及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肠造口患者健康促进行为动机问卷共12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外在调节、内摄调节、认同调节、内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应用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征.方法 40例正常人和25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PCI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标准心尖三腔心切面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彩色血流动态图像.VFM涡流模式脱机分析,测量收缩期左室内涡流横纵径、横向位置、纵向位置,涡流的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比较急性下壁梗死患者与正常人及其PCI术后上述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左室涡流纵径增大(P<0.05),横向位置靠近后侧壁,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下降(P均<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于PCI术后1个月涡流纵径小于术前(P<0.05),横向位置靠近前间隔侧,涡流最大向量速度、流量、涡强度较术前增加(P均<0.05).结论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收缩期左心室涡流变化有其一定特征,PCI术后涡流相关参数较术前有改善,VFM可作为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及其PCI术治疗前后心腔内血液流场变化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观察自制携带IL-8单抗靶向超声造影剂与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探讨IL-8在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交联剂将抗人IL-8单克隆抗体偶联到SonoVue微泡表面,制备靶向性超声微泡;倒置显微镜下分别观察SonoVue微泡、靶向性微泡与正常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的结合作用,高倍视野下计数内皮细胞及黏附的微泡数,通过计算微气泡与内皮细胞的比值对两者之间的结合作用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仅有极少量对照组SonoVue微泡黏附于正常及损伤内皮细胞;而镜下可见携IL-8单抗的SonoVue微泡黏附于内皮细胞,黏附于损伤内皮细胞表面的微泡数显著高于正常内皮细胞.结论 携IL-8单抗的靶向性超声造影剂能够特异性结合在损伤细胞表面,拓展了超声成像技术检测血管内皮损伤、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