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沙门氏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常通过感染该菌的食品从业人员污染食物、餐具等途径在人群中传播。故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沙门氏菌带菌情况调查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站1991-1996年的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背景:由于聚乳酸表面亲水性差、缺乏天然分子识别位点等缺点而限制了其应用。通过复合、化学接枝等方法试图引进亲水性基团,但过程比较复杂,并应用大量有机试剂,影响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目的: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聚乳酸进行表面改性,改善其亲水性。 设计:对比观察。 单位:暨南大学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10在广州人工器官和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实验用主要材料:聚乳酸(Mr 29 000,山东医疗器械研究所),乙烯基吡咯烷酮(美国Acros公司,使用前经重蒸纯化)。 方法:通过改变不同的工作条件(功率=150 W,时间=3,2,l min;功率=30 W,t=10,8,5,3,l min) 选择优化条件,然后通过气相法和常压液相法进行PLA-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反应。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扫描电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态;水接触角测量仪测定材料等离子处理和等离子接枝前后亲水性的变化;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材料的结构变化;通过材料改性前后质量变化分析材料的接枝情况。 结果:①扫描电镜显示等离子处理和接枝后的材料表面呈现大小不一的气孔和沟痕。②接枝后的水接触角由原来的78°下降到50°。③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表征1 750 cm-1吸收峰的低波数侧1 637.19 cm-1出现新的吸收峰,该峰对应于聚乙烯基吡咯烷酮链段上酰胺基团中的羰基伸缩振动吸收。④聚乳酸膜材料经低温等离子处理后,材料的质量变化百分数为-0.6。 结论:等离子处理和接枝后材料的亲水性有明显变化,材料表面呈现大小不一的气孔和沟痕,此表面有利于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23.
目的:了解无锡地区性病流行趋势,为预防和控制性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1991~2001年我市(包括锡山、江阴、宜兴)性病监测系统报告性病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各种性病发病呈迅速增长趋势。由1991年的1940例(发病率27.51/10^5)上升至2000年的11101例(发病率258.16/10^5)。年均增长订19.77%。2001年报告病例8578例,较上年下降21.12%。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发病率仍高达199.48/10^5。结论: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政府与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是降低性病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4.
1997年4月9日,广州市某商业中心的临时雇工在午餐时进食了该中心快餐部提供的盒饭后,约1小时后开始相继有雇员出现阵发性剧烈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病潜伏期为l-25小时,发病人数48人。平均年龄16-30岁之间,男23人,女25人。48名病人经送院医治l-2天后均痊愈出院。经调查,疑为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现就其病原学鉴定分析如下:l细菌学检验用肛拭子对28名重症病人进行了粪便取样,并对该快餐部及其食物加工场所的厨工取便检查,共9份;厨工手部细菌检查4份;餐具门份;食物门份。各类检材均分别以7.5%NaCI肉汤、营养肉…  相似文献   
25.
痛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医认为痛风间歇期多为先天脾虚,又肥甘过度,导致脾胃受损,内生湿浊,加之外感风寒湿邪,内外相合痹阻关节经络而发病,可见脾虚湿阻是痛风间歇期的发病基础,其基本病机以脾虚为本、湿浊为标。故健脾渗湿法是治疗痛风间歇期的根本治法,彭江云教授团队以健脾渗湿方治疗本病,收效颇佳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6.
本研究利用壳聚糖与海藻酸钠为囊材,借助油包水(w/o)乳化交联技术制备了新型肝素微胶囊,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微胶囊中壳聚糖的含量的增加,肝素在胶囊里面的包封率增大,而释放速率则降低。当微囊中的壳聚糖含量达到20%(wt)时,肝素的包封率可以达到58%。  相似文献   
27.
抗生素后效应(postantibiotic effect,PAE)是指细菌接触抗生素一定时间后,药物浓度下降至最低抑菌浓度(MIC),或清除时其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PAE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临床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应用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认识。  相似文献   
28.
监管场所羁押人员HIV抗体筛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据资料显示,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蔓延,艾滋病防治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监管场所羁押人群是艾滋病防治的重点对象,其感染情况直接影响艾滋病的传播速度。为了及时掌握监管场所羁押人员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以及与行为、年龄的关系,为监管场所管理人员相应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丁珊  李立华  周长忍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3):161-164,i0006
背景:壳聚糖、海藻酸钠是良好的天然的微肢囊制备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应用广晓。本课题组以往制备的抗凝血材料主要是运用材料的惰性以及模仿血管内壁的液晶态,而本实验是在此基础上,利用低分子肝素的生物抗凝活性及其他特异性能,对肝素进行微胶囊化,以期使肝素在体内的释放达到一种缓释的效果。 目的:以天然的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微胶囊的包囊材料,对低分子肝素进行微胶囊化,以保证肝素在体内的稳定性,分析壳聚糖含量对肝素微胶囊性能的影响。 设计:开放性实验。 单位:广州暨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实验于2004-10/2005-06在暨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材料实验室完成。肝素(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分子量〈5000);壳聚糖(脱乙酰度≥90%,黏度〈100cps,上海伯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藻酸钠(青岛明月海藻工业有限公司);乳化剂为Span80,CaCl2均为国产化学纯。 方法:①肝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取一定量肝素水溶液乳化于石蜡油中,充分搅拌使反应体系呈乳液状,然后使整个体系升温到50℃并维持20min。然后缓慢滴加20g/L壳聚糖水溶液,使体系升温到60℃,再滴加戊二醛,并使反应体系于80℃保持1h。离心分离,过滤洗涤,除去残留有机物,烘干。②肝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取一定量的海藻酸钠和肝素水溶液乳化于石蜡油中,充分搅拌使反应体系呈乳状液,维持20min。然后缓慢滴加含有不同浓度壳聚糖的CaCl2水溶液,保持30min。离心分离,过滤洗涤,除去残留有机物,烘干。③测定药物含量与包封率,确定肝素标准曲线,测定肝素微胶囊体外缓释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壳聚糖溶液浓度对肝素-壳聚糖微胶囊制备的影响。②戊二醛用量对肝素-壳聚糖微胶囊制备的影响。③海藻酸钠溶液浓度对肝素-海藻酸钠的影响。④壳聚糖浓度对肝素-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制备的影响。⑤不同材料包裹的肝素微胶囊的体外释放情况。⑥肝素含量与包封率的测定结果。⑦肝素微胶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结果:①随着壳聚糖溶液初始的增大,产物颜色加深,颗粒度增大,但颗粒的均匀性和成球性提高。②戊二醛用量增大,产物颜色加深,且使产物相互黏着严重。未与壳聚糖作用的戊二醛也可以自身固化而呈不规则颗粒物。③随着海藻酸钠浓度的改变,产物的成球特性没有明显的变化。④随着壳聚糖浓度的增加,成球性好,但当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微球之间有相互黏结的现象。将壳聚糖的浓度控制在质量比为2%较好。⑤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大,肝素的释放速度变慢。⑥当微囊中的壳聚糖含量质量比达到20%时,肝素的包封率可以达到58%。单纯利用壳聚糖包埋肝素,肝素的包封率可以达到79.9%。⑦含有壳聚糖的微胶囊表厦比较致密,同时随着戊二醛含量的增大,微胶囊会粘连在一起。 结论:壳聚糖在一定浓度下对微胶囊的均匀性和成球性存在影响,壳聚糖的用量可以改变肝素的包封率,且随着壳聚糖用量的增加肝素的包封率随之提高,同时肝素的缓释速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30.
聚乳酸材料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可降解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但是由于其表面亲水性差,影响了细胞的黏附和生长。为了提高聚乳酸材料表面的细胞相容性,首先利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L-乳酸(PLLA)膜材料,然后采用氨等离子技术进行表面处理,采用光电子能谱(XPS)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处理条件对材料表面的化学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的PLLA膜的亲水性基团和表面平均粗糙度明显增加。最后研究了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黏附,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成骨细胞在处理后的材料表面的黏附和生长较改性前有了很大提高,细胞能够更快地进入细胞分裂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