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1.
研究了普通低碳钢奥氏体昌粒的细化及其对形变强化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奥氏体区进行低温(850℃)较大变形,奥氏体晶粒尺寸可细化至约10μm。奥氏体晶粒尺寸对形变相变后的铁素体晶粒尺寸产生影响。奥氏体晶粒细小,则铁素体晶粒细小且均匀。但其影响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而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2.
车彦民  章华明  陈其安  朱涛 《中国冶金》2006,16(8):27-29,45
研究了CSP热轧SPHC单张板和板卷的氧化皮厚度,并与传统热连轧产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从CSP板卷宽度中心至边部氧化皮厚度逐渐增加,且中心到1/4宽处的增加趋势比1/4宽到边部的强;单张板的氧化皮比板卷的厚;下表面的氧化皮比上表面的厚;CSP板卷厚度(h)与氧化皮厚度(x)间呈x=3.95695+2.09607h关系,而传统热连轧产品则呈x=8.152+3.132h;CSP板卷的氧化皮较传统热连轧的薄,其厚度对板厚也不太敏感。应以板卷下表面的氧化皮性状作为制定酸洗工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Gleeble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采用变形开始的同时喷水淬水和产减少变量的方法,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的形成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形变导致了铁素体的块型相变和针状铁素体的相变析出,同进在奥氏体温区形变诱导铁素体在变形后具有不稳定、自发逆相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低温变形低碳钢超细铁素体的形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Gleeble 2000热模拟实验机上通过变形同时水淬和减少变形量的方法,对普通低碳钢低温变形获得超细晶铁素体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细晶铁素体的获得主要是形变诱导铁素体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870-760℃低温80%变形可以获得的等轴均匀超细晶铁素体。形变量控制铁素体的析出量和动态再结晶。应变速率影响形变诱导铁素体所需的临界变形量。冷却过程对铁素体的析出量不产生决定  相似文献   
15.
低碳钢热轧钢筋再结晶控制轧制与控制冷却实现晶粒细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低碳钢低的再结晶温度使得其在钢筋的连续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再结晶控制轧制及控制冷却工艺来实现晶粒细化。试验结果表明,成分为0.18C-0.22Si-0.60Mn的低碳碳素钢在850℃或更低温度以较大的变形量变形时,可以获得10~20μm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当加以20℃/s或更高的冷却速度冷却时,可以得到4~6μm或更细小的铁素体晶粒尺寸。晶粒细化使得钢筋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普通碳素钢超细晶临界奥氏体控轧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在Gleeble-2000热变形模拟机上模拟实验,研究了低温变形条件下的工艺参数对普通低碳钢Q235获得微米级超细晶组织影响规律。利用实验研究结果在型钢轧机上轧出晶粒尺寸约为5μm的400MPa级钢筋,研究表明对于低碳钢Q235利用形变诱导铁素体和铁素体动态再结晶机制在Ae3-Ar3℃附近的临界(亚稳)奥氏体温度范围内变形,可以获得4-6μm等轴均匀的超细晶铁素体。  相似文献   
17.
在Thermecmastor-Z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了低碳钢Q235的双道次压缩试验,确定了该钢静态再结晶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在大变形量下,即使变形温度较低(850~800℃),应变速率较高时,静态再结晶的速度仍然很快.通过静态再结晶可以将奥氏体晶粒尺寸细化至10~2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