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铜火法冶炼过程中,精矿中的铼大部分挥发进入烟气,烟气经洗涤后铼富集于废酸中。研究了采用"废酸选择性沉铼-富铼渣高压浸出-KCl沉铼"工艺从铜冶炼废酸中提铼制备高铼酸钾,结果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下废酸中铼沉淀率99%以上,产品高铼酸钾纯度99.5%。该工艺过程无废水、废渣排放,可实现与现有废水处理工艺的较好匹配。  相似文献   
72.
本文介绍了银电解液水解净化新工艺,利用杂质离子与银水解pH值的差异,实现杂质离子的有效脱除。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经过两段水解,电解液中Cu和Pb含量分别降低至8.96 mg/L和4. 21mg/L,Bi和Sb的含量降低至0.05 mg/L以下,杂质脱除率大于95%。应用实践证明,该工艺综合经济效果显著,可实现银电解液中杂质离子有效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3.
银阳极泥在硝酸浸出时,大部分铂和钯会进入溶液,最终返回熔炼系统,铂钯直收率因此偏低。研究了亚硫酸氢钠还原沉淀硝酸浸出脱银液中铂和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还原剂用量、硝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均对铂和钯沉淀率有影响。在优化条件下,铂和钯的沉淀率分别可达到99.5%和99.7%,所得精矿中铂和钯含量分别为1.70%和13.59%。  相似文献   
74.
以国内某企业闪速炉铜渣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软件,建立3D模型,研究了在夏季和冬季工况铜渣缓冷制度下的热场分布。结果表明:闪速炉铜渣在夏季和冬季缓冷时,其内部温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着缓冷时间的增加,温度由内到外逐渐降低,高温区域不断缩小。但是夏季铜渣内部和渣包侧壁温度分布比冬季高,铜渣内部温度分布在12 h时温差达到最大67.86 ℃,在冷却水缓冷前两个小时温度下降最快,夏季和冬季降温速率分别为86.63、100.66 ℃/h。此阶段温度下降速度过快,不利于铜渣中含铜颗粒的长大。渣包侧壁自然缓冷时平均温度夏季比冬季高4.62 ℃,冷却水缓冷时平均温度夏季比冬季高3.96 ℃。在冷却水缓冷后期,渣包侧壁的温度下降缓慢,冷却水缓冷效果相比之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5.
苯酚磺酸气味大、对人体有害,亟需开发新型绿色添加剂替代苯酚磺酸。采用溶氧仪、恒流极化、线性电位扫描、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比研究了锡电解精炼过程中苯酚磺酸、甲苯磺酸对溶解氧浓度、Sn2+稳定性、Sn2+沉积动力学、阴极锡形貌、电流效率的影响,解析了酚羟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酚羟基具有还原性,可以降低电解液溶解氧浓度,进而抑制Sn2+氧化水解,减缓Sn2+的贫化,有利于提高电流效率。此外,酚羟基可以改变Sn2+沉积反应路径,阻滞Sn2+阴极沉积,增大阴极极化,进而获得平整致密的阴极锡。  相似文献   
76.
采用生命周期评价(1ife cycle assessment,LCA)方法,对生物提铜、浮选—闪速炼铜生产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清单分析,得到了铜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环境负荷数据。结果表明,生物提铜过程环境影响明显低于浮选—闪速炼铜的环境影响,生物提铜的能耗、水消耗、温室效应、酸化效应分别只有火法炼铜的38.35%、12.85%、37.50%和15.09%。  相似文献   
77.
介绍文丘里泥提碲工业化试验和试生产实践,重点分析了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8.
介绍对铜电积液"超声波破乳气浮+物理吸附"两段深度除油净化新工艺,在除油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药剂,电积液脱油率大于98%,有机相回收率95%,具有除油率高、无污染、低能耗、有机相回收率高的特点。实践证明,该工艺综合经济效果显著,有效消除电积液中有机相对铜电积工艺、阴极铜产品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稀贵厂阳极泥处理采用酸浸氧化脱铜—奥图泰卡尔多炉粗炼—银电解精炼—金精炼工艺。设计年处理量2 000t铜阳极泥,白银年产量176t,黄金年产量4.8t。从银电解精炼工艺、设备应用等方面分析生产前期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工艺调整、设备优化改造两方面对银电解精炼作业进行优化,使银电解精炼稳定产出合格的银粉。  相似文献   
80.
以载金黄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pH值对中度嗜热混合菌氧化载金黄铁矿的影响.载金黄铁矿生物氧化过程中由于载金黄铁矿氧化溶解产酸使生物氧化体系不断下降,经过5 d搅拌氧化pH值已降至0.9左右,低于中度嗜热菌的最适生长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载金黄铁矿生物氧化.控制生物氧化体系的pH值至1.2和1.6使铁离子浓度从13.08 g/L增大至15.75 g/L和13.58 g/L, 控制载金黄铁矿生物氧化体系pH值至1.2显著促进载金黄铁矿生物氧化.XRD分析结果表明:中度嗜热菌氧化载金黄铁矿过程中不生成黄钾铁矾和单质硫等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