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研究了矿浆浓度、氧化时间、充气量和氧化过程pH值对某高砷难处理金矿生物搅拌预氧化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浆浓度17%、氧化时间7 d、搅拌速度300 rpm、温度40℃、充气量0.4 m3.L-1.h-1、初始pH=2.0、细菌转接量10%,氧化过程不控制pH值时,硫化物氧化率为80.95%,金的浸出率为82.31%。氰化尾渣中硫化物包裹金占其中总金的53.53%,氧化废液中和可使各种有害金属离子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2.
杜涛  衷水平  钟文  吴星琳 《金属矿山》2021,50(4):207-214
综述了从锌浸出渣中回收银的工艺与研究现状,简述了各方法的原理以及银的最新回收技术。浸出渣 中银的赋存状态、银含量高低、物料处理的难易程度不同,锌浸出渣中银回收的方法也不同,主要包括:浮选法、浸出 法、火法、选冶联合法及溶剂冶金与微生物浸出等新兴技术。浮选法因低成本、工艺简单的优势广泛应用于选矿行业; 浸出法是先利用氰化物、氯盐、硫代硫酸盐等药剂,将锌浸出渣中的金、银等贵金属溶解,再通过离子交换、锌粉置换或 活性炭吸附等方法回收;由于浸出渣中银大多被铁钒包裹,难以直接浮选或直接浸出回收浸出渣中的银,需转变银的 赋存状态,对浸出渣进行预处理,主要有酸性焙烧、还原焙烧、酸性浸出、碱性转化等方法。火法的原理是利用浸出渣 中金属的沸点差异进行有价金属的分离,火法成本高,污染严重,不利于环保,难以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趋势。溶剂冶 金是指利用有机溶剂、离子液体、共晶溶剂(DESs)、无机溶剂等非水溶剂从锌渣中提取有价金属的过程;微生物浸出 是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溶浸矿石中有价金属的绿色环保技术;溶剂冶金与微生物浸出虽有着巨大的经济与社会 效益,但此类技术仍不太成熟,应加大其研究力度。单一的冶金或选矿方法虽然各有优势,但存在成本高、作业环境 差,不利于环保、金属回收率不理想等问题,指出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改进设备和优化工艺更为实际,例如,提高设备 热利用效率、抗腐蚀能力、自动化程度等;对银赋存状态十分复杂的浸出渣,优化选冶联合法的工艺是一种行之可效的 方法。此外,加大溶剂冶金与微生物浸出方面的研究,训化适宜于浸出渣有价金属回收的专属菌种,与化学浸出和浮 选组成联合流程,以期能高效、低成本、绿色环保地达到较好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3.
锌电积新型阳极与电积新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锌电积长期采用Pb-Ag合金为阳极.该阳极存在析氧过电位高、易腐蚀且污染阴极锌等问题,因此人们研究了各类新型阳极与电积新工艺.综述了铅基多元合金阳极、复合电催化铅基阳极和钛基电催化阳极及Zn-NaClO4联合电解和H2扩散阳极电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展望了锌电积新型阳极与电积新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4.
针对含银难处理金精矿,研究焙烧过程添加剂种类及其用量、焙烧工艺主要参数包括温度、时间等对金、银、铜浸出率的影响,并对焙烧反应热力学及银物相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2%氢氧化钠作为添加剂,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2h,银浸出率由43.62%显著提高至75.65%,金、铜的浸出率亦有不同程度提高,其浸出率分别为91.73%、92.50%。焙烧反应热力学及银物相分析表明,加入氢氧化钠焙烧可降低硅酸盐对银的包裹。生产实践表明,焙烧过程添加氢氧化钠作为添加剂可取得良好技术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35.
某难处理金精矿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难处理金精矿,采用焙烧—氰化提金工艺。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金精矿粒度为-0.043 mm占52.85%,一段焙烧温度为450℃,焙烧时间为1 h(炉门关闭),二段焙烧温度为700℃(炉门稍开),焙烧时间为0.5 h;初始Na CN浓度为0.5‰,L/S=4,氰化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硫、砷的脱除率分别为99.99%和52.56%,金的浸出率为88.92%。  相似文献   
36.
采用烷基羟肟酸作为捕收剂对细粒锡石进行浮选,并对其溶液化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种烷基羟肟酸在碱性条件下对细粒锡石有较好的捕收能力,且适宜的浮选pH随着捕收剂碳链的加长而升高。金属离子对锡石浮选的影响主要由矿浆pH决定,金属离子浓度对锡石浮选也有影响。计算基团电负性得出烷基羟肟酸作为锡石捕收剂的适合烷基碳链长度大约为7。由溶液的组分浓度对数分布图(lgc—pH)分析可知,捕收剂以分子-离子共吸附模式作用于矿物表面。动电位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吸附反应中涉及到电荷作用力、氢键力和络合作用力,其最终产物可以表示为锡石的O,O-五元环结构的螯合物。  相似文献   
37.
采用双氧水常压氧化浸出富铼渣,考察液固比、双氧水用量、硫酸浓度、浸出温度和时间对铼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液固比2∶1,双氧水体积为水2倍,硫酸浓度20g/L,室温下搅拌浸出2h的最优条件下,富铼渣中铼的综合平均浸出率达到96.52%。  相似文献   
38.
采用氯酸钠+硫酸浸铜、氢氧化钠浸碲、中和沉碲的方法从碲化亚铜渣中制取二氧化碲。在氯酸钠∶碲化亚铜渣=0.5、硫酸70g/L、反应温度80℃、液固比5∶1、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铜和碲的浸出率分别为99.33%、10.58%。酸浸渣在反应温度90℃、NaOH 100g/L、液固比5∶1、反应时间2h的条件下进行碱性浸出,碲浸出率为99.13%。利用浓硫酸调节碱浸液pH至5.5,碲沉淀率为100%,沉淀产物为TeO2,碲含量为75.76%。  相似文献   
39.
银电解后液旋流电积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银电解后液铜粉置换工艺存在的铜粉消耗大、流程积压、占用卡尔多炉产能等问题,采用"旋流电积(EMEW)—中和沉淀"处理新工艺,经二段旋流电积后,电解液中银离子浓度由83g/L降低至2.8g/L,铜离子浓度保持在14g/L基本不变,电积银粉纯度大于99.9%;粗银粉可返银电解造液工序,电积尾液经中和处理后直接送环保车间,中和渣可返阳极泥酸浸工序。  相似文献   
40.
本文基于紫金铜业稀贵厂的工艺实践,分析了铜阳极泥预处理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介绍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取得的成效。通过工艺设备优化和改进,70%以上的硫酸钡可在预处理阶段脱除,铜阳极泥铜含量可降至0.6%以下,并大幅减少金银损失,保证了后续卡尔多炉系统稳定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