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工业技术   41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52 毫秒
31.
为探究车辆与轨道参数多目标优化问题,基于RBF(Ra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对车辆/轨道参数实现多目标优化以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通过构建高速列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仿真模型,借助UM与Isight联合仿真技术分析车辆与轨道参数对动力学性能的灵敏度影响,以灵敏度占比最大的8个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动力学性能为响应建立RBF神经网络代理模型,在代理模型的基础上对车辆/轨道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结果 表明,车辆与轨道参数在优化后,最优解对脱轨系数的优化率达到13.14%,且对轮重减载率的优化率达到14.63%,可见优化效果显著,车辆的动力学性能获得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2.
罗超  ;倪国友 《华中建筑》2014,(7):113-117
以"保护优先、旅游先导、适度开发"为基本原则,以街区为研究单元,在GIS技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对环磁湖环境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挖掘,结合对现状和规划的深入分析,分别从城市功能调整、交通系统梳理、生态格局构建、建设强度引导等方面提出对策,为构建一个格局清晰、整体有序的环磁湖城市空间形态结构澄清发展理念和建设思路,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控制导则。  相似文献   
33.
在岩石料场开挖中,时常有裂隙构成潜在滑移面,影响料场开挖时及开挖后的坡体稳定性。文中通过分析料场开挖坡体的形成特点,构建计算模型,有针对性地分析坡角及坡高与坡体稳定性的关系,并结合实例分析具备滑移破坏形式的坡体开挖设计时,坡角及坡高的设计取值,使岩石料场的开挖在保证安全性的同时,更提高其使用率。  相似文献   
34.
罗超 《中国科技博览》2014,(30):299-300
在火力发电厂的建设过程中,焊接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内容,而火力发电厂工程的建设质量直接和受热面的焊接质量、工程的建设速率和工程投入运行之后机组能够安全运行等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提高受热面的焊接质最,就需要从焊接技术、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管理等环节人手,不断加强焊接技术人员、焊接材料和焊接设备等方面的管理,从而确保火力发电厂工程的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35.
装备制造业需要加快升级转型,增强企业快速交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及时服务等方面的竞争力。为此,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装备制造企业应统一规划实施装备制造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简称PDM),以实现研发设计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协同化,提高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设计效率。从系统层、功能层、管理层和决策层4个方面阐述了PDM系统的总体架构及其具体功能,从提升研发设计规范化水平、签审效率及降低研发成本几个方面说明了PDM系统应用的明显效果。研究内容可为促进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提升研发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蒙承  李志军  陈岑  罗超  尤启东  贾敏 《中国矿业》2021,30(S2):158-165
煤体结构的定量识别是煤和煤层气等资源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本次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A地区煤岩为研究对象,选取5条常规测井曲线井径CAL、自然伽马GR、声波时差AC、补偿中子CNL和密度DEN曲线,构建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煤体结构识别模型,实现了煤体结构的定量识别。研究表明:随着煤层被破坏程度的增大,构造煤具有DEN曲线和GR曲线值偏低,AC曲线、CNL曲线和CAL曲线值偏大的特征;LSTM网络模型参数是影响模型识别准确度的重要因素,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网络训练的迭代次数(Epoch)、LSTM神经网络包含的隐藏单元数(numHiddenUits)和数据最小分块尺寸(MinBatchSize)参数的最优值分别为800、32和28;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煤体结构识别模型准确度达到85.5%,并且利用未参与模型构建的验证井进行可靠性的验证,认为该方法可有效识别煤体结构,基本满足实际生产的需求,对于相似地区煤体结构的识别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7.
为解决高应力红页岩巷道的维护难题,以平安磷矿二矿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室内测试及工业性试验等方法,研究了红页岩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巷道失稳机理。研究表明:红页岩内部孔隙孔径主要集中在0~50nm与10~200μm的范围内。自然状态下孔径在10~200μm的微孔隙占总孔隙体积的37.45%,吸水后占比增加至45.82%,吸水后引发的岩石强度弱化是红页岩巷道失稳破坏的重要原因。提出了高强锚注+格栅拱架+小孔径锚索的高应力红页岩巷道支护对策,该支护结构能够适应红页岩巷道初期的变形要求,有效限制巷道出现过大的变形,并充分调动深部围岩的承载能力。现场监测表明红页岩巷道两帮最大变形量在100mm以内,顶板下沉量控制在40mm以内,锚索受力在100~120kN并趋于稳定,表明新方案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8.
为提高致密砂岩油藏水驱基质动用程度,以鄂尔多斯盆地A83区块长8储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在线扫描的岩心水驱渗吸实验,研究了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水驱开发中基质的动用特征,从孔隙尺度定量评价了3类孔隙的采出程度,并对影响渗吸效率的4个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驱动态渗吸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驱替作用下大孔隙采出程度快速增加、渗吸作用下微小孔隙采出程度缓慢增加、动态渗吸达到平衡。渗吸过程中微小孔隙动用程度最大,对总采出程度的贡献率最高,中孔隙作为连接微小孔隙和大孔隙的流动通道,动用程度最小。整个动态渗吸过程就如同一个有机体,想要最大程度提高总采出程度,就必须控制好驱替速度(0.1 mL/min)、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05%)和焖井时间(占总时间75%),最大程度地发挥渗吸和驱替2种采油方式的作用,确保在提高微小孔隙采出程度的同时也尽可能地增大大孔隙的采出程度。  相似文献   
39.
40.
针对目前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使用技术规范和依据模式化,影响评价分析不精准和不全面,公众参与性不强、环保意识较弱,建设项目监理监督职责不到位等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