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187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沈家铺油田枣Ⅴ油组储层热解参数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详细阐述了储层热解参数的地球化学含义及地质意义,并结合沈家铺地区储层热解参数特征,分析了沈家铺地区原油的性质和纵向上储层含油性的变化,指出了枣V油组的主力油层,检验了射孔的有效性,提出了补射层段。分析结果表明,沈家铺地区原油密度高、粘度大,属重质稠油 ;纵向上随深度增加储层含油性逐渐变差,由油层—油水同层—水层。   相似文献   
62.
根据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对查干凹陷白垩系巴音戈壁组二段烃源岩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生烃潜力法对巴二段的排烃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排烃强度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巴二段烃源岩层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但东西部次凹差别较大;巴二段烃源岩的排烃门限和排烃高峰分别对应于1600m和2700m;平均排烃效率为55%,最大可达80%;平均排烃强度为200×104t/km2.展现了良好的资源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63.
辽中凹陷优质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是由烃源岩中的有机质生成的,因此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及成熟度决定了生烃的潜力,辽中凹陷是辽东湾地区生烃潜力最大的凹陷,具有很大的油气开采价值。通过有机质的含量、热解、镜检及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来评价辽中凹陷烃源岩的基本地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沙一段、沙三段和东三段这3套地层中好一最好的烃源岩占到了岩样总数的70%,有机质类型主要发育为Ⅱ1和Ⅱ2型,生烃门限在2500m左右深处、  相似文献   
64.
利用FLUENT软件对波纹管、缩放管和光管夹套间空气对流传热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波纹管有较好的综合强化传热性能。应用场协同理论分析了波纹管、缩放管强化传热机理,发现在波纹管波峰下游处,温度梯度和速度场之间的夹角变小,纵向速度场和温度梯度场更加均匀,协同程度最好,从而强化传热。通过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5.
退火温度对ZnO薄膜结构和发光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采用常压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法在(0001)Al2O3衬底上生长出高质量ZnO单晶膜,在空气中进行了710~860℃不同温度的退火处理.用X射线双晶衍射、光致发光法研究了退火温度对ZnO薄膜的结构、发光性能的影响.ZnO(002)面X射线双晶ω扫描曲线的半高宽(FWHM) 随退火温度的升高变小,770℃后基本保持不变,ZnO(102)面双晶ω扫描曲线的FWHM一直变小.770℃退火后ZnO样品X射线ω-2θ扫描曲线中出现ZnO2(200)衍射峰.同时,光致发光测试表明,随着退火温度升高,带边发光强度减弱,与深能级有关的绿带发光出现并逐渐增强.通过ICP刻蚀,去除退火后样品的表面层,ω-2θ扫描曲线中ZnO2(200)衍射峰和PL谱中绿带发光均消失,表明ZnO2相和深能级缺陷在样品表面.  相似文献   
66.
近年来,广州市及珠三角市政建设和重点工程广泛应用抗震钢筋,对热轧带肋钢筋的强度和抗震性能均有较高的要求。广钢电炉厂已开发生产了各个牌号抗震钢筋钢,并一次性通过国家抗震钢筋生产许可认证。为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市场需求,通过生产实践,在转炉成功开发了HRB500E抗震钢筋钢并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解决了电炉生产抗震钢筋钢成本偏高、规模化生产受到限制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7.
为探讨辽西低凸起JZ25-1S太古界潜山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来源,分析了太古界潜山原油物性、族组分、稳定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并与古近系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研究。该区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要为轻质和中质原油;族组分具有中等饱和烃、高芳香烃、高非烃+沥青质的特征;原油碳同位素分布在-26.2‰~-24.4‰,族组分同位素分馏效应小;色谱曲线明显见到生物降解形成的“鼓包”,单高峰—后峰态为主,Pr/Ph一般在1.3左右,Pr/nC17、Ph/nC18均为高值;原油的甾萜烷特征表现出伽马蜡烷丰度较高、C27重排甾烷和4-甲基甾烷含量中等,甲藻甾烷含量低,规则甾烷C27、C28、C29指纹呈不对称的偏“V”或“L”型分布。但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原油与上述原油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JZ25-1S地区古近系和太古界潜山原油主体为辽西凹陷沙三段、辽中凹陷沙一段烃源岩混合来源,其母质来源于具有一定盐度的弱还原环境,以藻类等浮游动植物输入为主,且原油成熟度较高,受生物降解严重。JZ25-1S-4D井和JZ25-1-10D井太古界潜山原油来源于辽西凹陷沙三段烃源岩,为淡水弱还原环境,原油成熟度高,受生物降解较弱。   相似文献   
68.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凹陷西次洼油气资源丰富,在浅层新近系、古近系以及深层中生界均有油气被发现,但目前对其油气聚集成藏过程以及与浅层油气藏的配置关系等尚不清楚。为了给渤中凹陷周缘的油气勘探奠定基础,运用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生烃演化盆地模拟、流体包裹体分布特征及均一温度测定等方法和手段,结合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析,基于区域构造背景,恢复了渤中凹陷西次洼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存着在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东营组二段下共计3套烃源岩,周缘凸起带油气储层为中生界火山岩及太古界变质岩、古近系-新近系三角洲-河流相孔隙性砂岩,该洼陷生成的油气沿断层-不整合面向斜坡带运移至周缘构造带内聚集成藏,形成了3套油气成藏组合,具有复式油气聚集带成藏的特点;②沙三段烃源岩为该洼陷内的主力烃源岩层;③上述3套组合分别经历了4个阶段的油气成藏过程--距今11~1 Ma,纵向上呈现油气优先充注深层中生界及太古界古潜山储层,后依次向上运移充注浅层古近系及新近系储层,该区油气的成藏模式为高温流体多次短期快速充注。  相似文献   
69.
矩形膨胀节的应力和挠度与刚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EJMA标准中矩形膨胀节的应力、挠度和刚度算式作了推导与探讨,并且提出了一些补充和修正意见  相似文献   
70.
以型号为IPS24的波纹板壳式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应用CFD软件ANSYS FLUENT16.0进行流体流动及耦合换热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人字形波纹板结构对板壳式换热器传热性能有显著的增强,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结垢;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总对流传热系数增加,但也会导致压力损失增加,在流速为1.0 m/s时总传热系数达到1 519 W/(m~2·K),冷、热流体进出口压降也分别高达81.2和83.1 k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