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07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粒径重构旋流器通过入口结构来实现大、 小粒径油滴的重新排列,再通过内嵌式结构对大、 小粒径的油滴进行高效分离.为了进一步提高旋流器的油水分离效率,在旋流器入口位置最佳弯管角为180°的基础上,研究了切向入口高度、 内层溢流管直径及内锥段长度等参数对旋流器内油滴粒径分布、 油相体积分数与分离效率的影响,并利用CFD数值模...  相似文献   
102.
一山容二虎     
在病毒、蠕虫、木马猖獗的今天,若在同一系统中能同时安装两种具有不同优势的反病毒软件,无疑是明智的选择。可一山不容二虎,许多人都有惨痛的教训:在一个系统里同时安装两种反病毒软件,结果两种反病毒软件发生冲突而导致系统不可用。如在Widows XP里同时安装瑞星和卡巴斯基,重新启动机器,系统会不能正常运行,或者蓝屏瘫痪或者运行缓慢,最后只能选择重装系统,并且只能选择使用一种反病毒软件。  相似文献   
103.
富氧助燃技术提高天然气汽车动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天然气汽车(NGV)是汽车油车改装的天然气/汽油双燃料汽车,由于采用缸外预混合供气方式,导至发动机功率损失和动力性能下降,这是NGV推广应用的技术难题。本文提出了采用膜法富氧助燃技术提高NGV动力性能的观点。研究表明,应用膜法富氧助燃技术,在NGV上使用含氧量为25%的富氧空气,能够改善CNG燃料的燃烧特性,完全恢复NGV发动机的功率和动力性能,提高发动机机械效率1.7%~6.7%,降低CNG消耗  相似文献   
104.
针对充电拓扑存在开关工作频率范围过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蓄电池充电的IPOS双LLC谐振变换器,并针对其恒压恒流输出特性展开了研究。所提变换器包含两组LLC谐振腔,通过辅助开关管S的开闭改变其中一组谐振电容参数,从而实现变换器的恒压和恒流输出转换。恒压恒流模式下所提变换器均定频工作:在恒压模式(S闭合),两组谐振腔工作在LC串联谐振点处;在恒流模式(S断开),一组谐振腔工作在LLC谐振点处实现恒流输出而另一组仍恒压输出。所提变换器实现软开关的同时实现了原边开关管和副边整流二极管的复用,并详细介绍了其工作原理、电压电流增益、设计方法和控制方案。最后,通过实验和仿真验证了所提变换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5.
为探索海上非常规稠油多轮次热采吞吐后有效接替开发方式,以渤海A油田Bm井组为例首次开展了海上油田水平井蒸汽驱先导试验。针对蒸汽驱开发面临井筒安全控制要求高、汽窜防治难度大、设备吊装摆放困难等问题,开展了水平井蒸汽驱关键工艺研究,包括水平井蒸汽驱注热安全控制工艺、高温堵调工艺等,并试制了一套适用于海上的小型化/分段卧式过热蒸汽锅炉及配套水处理设备。水平井蒸汽驱先导试验项目于2020年6月进行现场实施,过热锅炉及配套水处理设备运行平稳,水平井蒸汽驱井口、井下管柱工具性能稳定,现场通过注入泡沫段塞实现了液流调控和化学堵调增效的目的。截至2022年12月底,先导试验累产油20.70×104m3、累增油5.97×104m3,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为后续渤海油田蒸汽驱扩大应用奠定了基础,可为海上稠油热采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6.
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由于含有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等物质,使油珠界面膜强度增强、油滴聚并空间位阻增大,体系呈现高稳定状态,因此,开发出一种适合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体系的新型絮凝剂,使体系脱稳、油珠聚并,成为油田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以聚丙烯酰胺(PAM)为主链骨架,丙烯酸丁酯(B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利用水溶液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制备P(AM-DMDAAC-BA)功能化阳离子絮凝剂。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表征其基团和分子结构;利用分形维数和絮体粒径来确定絮凝剂最佳投量;利用絮凝实验考察絮凝剂对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处理效能;利用反演法探究絮凝机制。结果表明:P(AM-DMDAAC-BA)功能化阳离子絮凝剂具有超疏水功能,其疏水基团分子结构是BA分子中C=C双键与AM母体的亚甲基通过C—C键相连;絮凝剂最佳投加量为40.0 mg/L,沉降时间为8.0~10.0 h,絮体粒径可达677.0μm以上,絮体分形维数为1.502,絮体结构紧密,沉降性能良好,油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在86.4%以上,比油田在用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7.
即时通信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其安全性和易用性是使用者关心的核心问题。分析了国内外主流即时通信的安全通信模型,并详细讨论了其中的消息加密和发送流程。易用性方面,给出了不同加密模式下群聊和多设备端在线场景中的消息转发原理,设计了端到端加密模式下的安全通信模型。最后分析了各种安全通信模型的适用场景,并提出了相应的选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