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工业技术   4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1.
元素粉末冷轧成形及反应合成制备TiAl合金过滤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Al元素粉末为原料,通过冷轧成形和两阶段反应合成法,制备出孔隙度为38.3%~48.2%的Ti-46.5%Al(摩尔分数)金属间化合物过滤材料.具有最大孔隙度为48.2%的TiAl合金过滤材料的制备工艺为:冷轧压力35.3×104~43.1×104N(轧辊直径200mm),烧结过程升温速率0.33 K/s,分别在873和1 473 K温度下保温50和60 min.研究表明:真空烧结后,TiAl合金由TiAl和TiaAl两相组成,Ti3Al相含量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加;所制备的TiAl合金过滤材料的最可几孔径可达2.56μm,对应的最大孔径为11.8 μm,透气度为3.219×105m·Pa-1·s-1;原轧坯中的孔隙及Al元素偏扩散造孔是形成过滤材料孔隙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粉末粒度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末粒度对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孔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粉末粒径在60μm以上时,随着粉末粒径的增加,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总孔隙度和开孔隙度变化不大,即粉末粒度不是决定FeAl多孔材料孔隙度的主要因素;粉末粒度是决定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最大孔径的主要因素,在18~125μm的粒度范围内,多孔体最大孔径与粉末粒径之间严格遵循dm=0.4·d.的直线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元素粉末冷轧成形及反应合成制备Ti-Al合金板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Al元素粉末为原料,在粉末轧机上无包套冷轧成尺寸为500 mm×230 mm×1.5 mm的板坯,其相对密度达85.9%.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对Ti、Al元素粉末轧制板材的影响.取小样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真空无压烧结,研究了板坯的真空烧结行为.结果表明:Ti、Al元素粉末冷轧过程要求适中的粉末流动性、低的轧制速度以及一定大小且较稳定的轧制压力.真空烧结后,Ti-Al合金由Ti-Al和Ti3Al两相组成,Ti3Al相含量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加.烧结坯孔隙度大幅度增加,增加量为21%~32%.原板坯中的孔隙及偏扩散是造成烧结坯孔隙的主要原因.低压(<10 kPa)真空烧结过程中,外压仅有效作用于短暂的液相阶段,粉末粒度越粗,烧结温度越高,烧结坯孔隙度受这种低压强的影响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14.
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Fe、Al粉末为原料,用反应合成工艺制备FeAl金屑间化合物多孔材料,表征了孔结构.结果表明,在Fe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过程中烧结坯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在1000℃以下,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FeAl烧结坯的孔隙度和最大孔径增大;经1000℃烧结后FeAl多孔材料的孔隙度为35.3%,最大孔径为2.0 μm;造孔机理是Kirkendall效应造孔、反应造孔以及粉末颗粒间隙孔的演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Al粉和Ni粉中加入不同含量的(NH4)2CO3共同混合,进行模压成形和分段反应烧结法制备出大通量、性能优良的Ni3Al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系统地研究(NH4)2CO3添加量对多孔Ni3Al的物相、孔隙形貌与尺寸、通量、膨胀性能、开孔隙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阿基米德法、泡压法和万能试验机,分别研究多孔Ni3Al材料的开孔隙度、孔径、通量和抗拉强度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NH4)2CO3添加量增加,多孔Ni3Al材料的开孔隙度、平均孔径和通量增大,而力学性能降低,孔形貌向疏松且不规则结构发展。(NH4)2CO3的加入可有效地提高多孔Ni3Al的通量。  相似文献   
16.
氢气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小芹  贺跃辉  江垚  张丰收 《材料导报》2005,19(8):33-35,39
高纯氢气的制取已经成为21世纪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而氢气分离技术作为制取高纯氢气的一个关键环节,尤为引人注目.介绍了氢气分离方法的原理、特点、应用和研究现状,探讨了氢气分离方法的现存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探讨经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分离筛选的大黄蛰虫方抗血栓形成机理。将通过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分离筛选的大黄蛰虫方干预大鼠,收集血液、血栓。结果表明,钛铝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能有效分离筛选大黄蛰虫方,以孔径为15μm的效果最优。大黄蜇虫方能升高6-keto-PGF1α,降低TXD2,降低血小板含量,有良好的抗动脉血栓形成作用。多孔材料处理过的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球磨混合和预氧化活化烧结法制备新型粉末冶金M3:2高速钢,重点研究球磨时间和预氧化方式对其致密度、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FEI Quanta 250 FEG型扫描电镜对高速钢组织进行显微分析,同时测试样品硬度、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球磨72 h且负压干燥时,M3:2高速钢具有最优的碳含量、致密度和力学性能组合。烧结后的抗弯强度最高为3 092 MPa,热处理后的弯曲强度为4 786 MPa。经过干燥增氧之后,负压干燥粉末具有较低的氧含量,烧结后的氧含量最低可降到17×10-6,表现出更好的致密度和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海绵钛为原料,采用经过氢化破碎、阻止剂包覆、真空脱氢以及阻止剂脱除的方法制备超细钛粉。采用TEM、SEM以及激光粒度测试等手段研究制备过程中工艺参数对钛粉形貌、粒度及氧含量的影响,探讨阻止剂的晶粒长大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海绵钛在700℃、2 h渗氢后经过球磨5 h,粉末中位径(D50)达到2.61μm,以NaCl为阻止剂对氢化粉末进行包覆,经630℃、2 h脱氢并脱除阻止剂后,制得的超细钛粉呈不规则形状,中位径达6.16μm,氧含量为0.89%(质量分数);阻止剂的引入造成钛粉氧含量的微量增加;通过阻止剂包覆,在粉末颗粒表面形成厚度为5~10 nm的隔离层,阻碍了加热过程中Ti颗粒表面的原子扩散,从而阻止加热脱氢过程中粉末颗粒的长大。  相似文献   
20.
膜分离技术在苛刻工况条件下所选择的材料和工艺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产品品质、环境状况、生产安全。YT金属间化合物多孔材料非对称膜滤芯能很好满足各种苛刻工况服役的性能要求,在煤化工、铁合金、湿法炼锌等行业运用中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