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128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21世纪的钢铁工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寿荣 《中国冶金》2000,(1):9-20,24
从性能、资源、可回收利用以及人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钢仍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结构材料。60年代以来,钢铁工业科技进步加速,目前已形成传统工艺流程的化及新工艺流程开发两大进步趋势。重组与重构是世界钢铁工业目前发展的主流。21世纪世界钢产量仍将逐渐增长。并将在技术进步推动下形成新一代的钢铁工业。  相似文献   
32.
第十届McMaster大学炼钢、炼铁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5月25日至27日在加拿大汉密尔顿市举行.主办者为以Stelco Inc.的Lepp, H.J.以及McMaster大学的卢维高教授所组成的委员会.讨论题目为"高炉炉衬寿命的最佳化".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卢森堡、西德、法国、澳大利亚、瑞典、日本、英国、荷兰、比利时以及中国等约百余人.会议宣读论文共有19篇.  相似文献   
33.
张寿荣 《炼铁》1993,12(5):1-6
武钢新3号高炉的建设是该公司实现年产生铁700万吨重点项目。该高炉建设的主导思想旨在利用国产焦煤和矿石,寻找高炉大型化的途径。设计采用了如下一些新技术:入炉前焦炭整粒,烧结矿过筛,炉顶压力可达0.25MPa的无钏炉顶,内燃式高风温热风炉,喷吹煤粉等冶炼技术;水冷全碳砖薄炉底,全立式冷却壁全密闭软水冷却工艺等延长高炉寿命技术;INBA炉渣炉前粒化工艺,环形出铁场,炉前除尘采用静电除尘器等改善高炉工作  相似文献   
34.
21世纪头20年中国炼铁工业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寿荣  银汉 《炼铁》2007,26(1):1-6
对21世纪头20年中国炼铁工业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阐述.认为中国的生铁产量尽管在2005年已经达到了33040万t,但是中国炼铁工业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诸如:高炉的结构有待合理调整;能源消耗太高;炼铁工业的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铁矿资源和能源短缺将成制约中国炼铁工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中国炼铁工业必须面向国内市场,优先解决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中国炼铁工业在21世纪的健康发展取决于中国在21世纪的头20年如何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35.
本文叙述了武钢三高炉结瘤,并讨论了炉瘤成因。武钢烧结矿粉末多,含碱量高,每吨生铁碱金属负荷7~8kg,给高炉操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使高炉正常操作,必须维护合理操作炉型,因而必须避免结瘤。增大排碱能力防止碱积累是很重要的,武钢经验证明:降低炉渣碱度,用MgO代CaO对炉渣排碱及冶炼低硫低硅生铁有利。结瘤原因很多。根据原料特性通过试验找出合适的操作制度是使高炉操作正常的关键。在调剂过程中必须注意维护高炉合理操作炉型。  相似文献   
36.
1982年5月25~27日,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召开了“第十届麦克马斯特炼钢炼铁学术讨论年会”。会上发表了十九篇论文,中心议题是高炉寿命最佳化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欧洲、亚洲。澳大利亚和北美的近百名专家、学者。我国鞍钢、武钢各有一名代表参加会议,并宣读了学术论文。这次会议选择这个议题反映了世界各国对延长高炉寿命的重视。六十年代后期,以日本为代表的主要产钢国家高炉向大型化发展,一方面大大提高了生铁产量,同时加重了设备和内衬的工作负荷,因此延长炉龄面  相似文献   
37.
国务院最近明确提出,一九九一年为质量品种效益年。国务院这一决定是对武钢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的肯定。武钢提出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实质上是企业的经营战略。这一经营战略的核心是以产品的质量求企业的效益,以工作的质量求产品的优质,  相似文献   
38.
1951年以后,鞍钢生铁的含硫量普遍升高,时常有超过规格上限的现象。含硫量的升高是随着高炉产量的增长而发生的,其原因很多。为了挽救高硫铁,采取了炉外脱硫的办法。1954年铁水炉外脱硫最严重,个别月份高炉生产的铁水有60%以上经过炉外脱硫,以个别高炉而论,月平均脱硫率曾达到99%。1955年下半年起情况好转,脱硫率下降至10%以下,但是并未消减。  相似文献   
39.
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创新前景广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寿荣 《炼钢》2006,22(1):1-2,44
2005年我国将成为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产钢量最高的国家。文章认为,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创新前景广阔,2010年以前,有望成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40.
受国家科技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委托,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于10月29~3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高技术新材料发展与产业化战略研讨会”。会议由两院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师昌绪先生主持。有关的工程院院士及专家6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目的是为科技部和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制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材料科技和材料工业发展咨询报告。周廉院士、杨武总工程师、张寿荣院士、袁晴棠院士、顾真安院士、段镇基院士、梁骏吾院士、罗益锋研究员、戚立昌高工分别就有色金属材料、机械工业中材料应用技术、钢铁工业、合成材料、建材工业、轻工业、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特种纤维及高技术新材料发展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作了有深度、有见解的报告。 为使广大读者便于了解我国材料科技与产业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全貌,本刊将陆续选登上述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材料导报》本期刊登的研究报告是张寿荣院士的“中国钢铁工业领域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