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51.
为了开发稀土冶炼及沉淀废水处理方法的清洁生产工艺,本文针对稀土元素分离过程中,以氨皂化工艺为前提,萃取分离混合或单一稀土元素时所产生的RE_x(CO_3)_y沉淀废水进行研究,将RE_x(CO_3)_y沉淀废水采用电解的方法处理后,将电解产物进行资源转化研究。废水电解处理的主要产物为HCl和NH3,NH3迅速溶于电解溶液中,研究将NH3从电解溶液中分离并与CO2生成NH4HCO3,电解后的水经净化处理形成的纯水,应用于冶炼生产,形成可资源转化的循环利用工艺。文章剖析了资源化研究(N2吹脱NH3·H2O,NH3·H2O分离和NH4HCO3形成)的原理;设计了资源化实验方法;确定最佳实验条件;验证了资源化应用的产品效果。所研究的资源化工艺只引入CO2气体,不产生其他污染物。按本文提出工艺处理生产的RE_x(CO_3)_y产品与原工艺生产的RE_x(CO_3)_y产品无差别,资源化研究工艺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渴望为RE_x(CO_3)_y冶炼的实际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2.
分析实践教学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以北京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气污染与控制工程实践教学为例,提出实践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手段多元化、考核方式全面化的改革措施,从而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53.
介绍了煤中Hg的含量、不同燃烧时段的形态及其转化,并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开发的燃煤烟气汞污染物脱除技术,其中着重介绍了活性炭吸附技术和催化氧化技术,最终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利用电场作用辅助催化脱除NO是目前颇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脱硝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电辅助催化脱除NO技术的基本技术原理,并分别探讨了电极形态、电压、O2-的传导过程等因素对NO脱除效率及反应机理的影响。电辅助催化的反应器结构、电源等是影响该技术的主要因素,因此优化反应器结构和对其电压、电流的精确控制,调整电辅助催化剂以及电解质电极体系的电流效率是该技术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55.
NO在等离子体中氧化分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热等离子体方法分解去除烟气中的NO,在高能电子的作用下将NO分解成无毒无害的N2。试验结果表明,非热等离子体技术能有效地促进NO的分解。等离子体输入功率为42W,温度为25℃,NO体积比为500μL/L,O2体积为3%,其余为N2;在流速为200mL/min条件下,NO的去除率达到了99%;随着输入功率的增加,NO去除率逐渐增大,流速和进口NO浓度对NO的去除率影响不大;O2浓度对NO的分解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O2浓度为1%~5%范围时,NO的去除率均可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5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化学催化净化NO所用反应器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电极材料和反应器结构两个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展望了电化学反应器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7.
论述了脱除羰基硫的各种方法,包括还原法、水解法、吸收法、吸附法、光解法及氧化法等,展望了COS脱除技术的研究趋势。指出ZrO2与TiO2、Al2O3混合制备新的多组分催化剂,以及引入铁一类助剂来降低催化剂表面的亲水性进而降低催化剂的失活程度是COS脱除技术研究可能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58.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脱除NO_x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脱除氮氧化物(NOx)是目前比较有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技术。本文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协同催化脱除NOx技术的反应机理及研究现状。分别讨论了等离子体的外加电压、等离子体内部结构、温度、还原剂和氧化剂、气体组分以及系统优化等因素对NOx脱除效率的影响,并对该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为回收工业废气中的PH3并资源化,通过容积法对比了2种活性炭在25℃下对PH3的饱和吸附容量,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3气体在AC1上的等温吸附行为,利用Boehm滴定法测试了2种活性炭的表面酸性基团。结果表明,含酸性基团较多的AC1更有利于PH3的吸附,在实验条件范围内25℃、40℃、55℃、70℃下PH3在AC1上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4.247 mg/g,2.750 mg/g,2.088 mg/g和1.527 mg/g。由Clausius-Clapeyron方程计算而得的等量吸附热很好地预测了各实验温度下的吸附等温线。PH3气体在AC1上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大而减小,表明AC1表面能量的不均匀性。在实验条件下,PH3的等量吸附热小于30 kJ/mol,过程为物理吸附,便于PH3气体的解吸。  相似文献   
60.
体相超疏水材料因其优异的疏水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工业防锈、管道运输、光电材料、建筑材料、纺织等领域,成为目前功能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首先针对体相超疏水材料的结构特性及制备方法进行了综述。其次,针对体相超疏水材料在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NOx和二氧化硫(SO2)的净化与检测、对二氧化碳(CO2)的捕集和还原等大气污染检测与控制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行了概述。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对现有典型气体污染物控制技术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体相超疏水材料与现有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相结合所具备的优势进行了阐述;另一方面,对超疏水材料目前存在的耐久性差、制备过程复杂、制备原料昂贵且污染大等缺点,对体相超疏水材料的改进及应用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