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工业技术   6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1.
在自制的反应器上,以Fe^3+与磺基水杨酸为液相吸收液,进行低浓度硫化氢的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影响研究.在反应温度303~348K,硫化氢浓度为76~150mg/m^3,采用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H2S的液相催化氧化反应呈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Ea=36.67kJ/mol,指前因子A=10.805min^-1.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333~348K.  相似文献   
12.
低浓度硫化氢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制的反应器上,以Fe^3+与磺基水杨酸为液相吸收液,进行低浓度硫化氢的液相催化氧化动力学影响研究.在反应温度303~348K,硫化氢浓度为76~150mg/m^3,采用线性回归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H2S的液相催化氧化反应呈一级反应,反应活化能为Ea=36.67kJ/mol,指前因子A=10.805min^-1.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反应速率的提高,适宜的温度应控制在333~348K.  相似文献   
13.
A novel type of metal oxide/activated carbon 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sol-gel method for the hydrolysis of carbonyl sulfide (COS). The influences of the calcination temperature, additive content (2.5%–10.0% Fe2O3, mass fraction) and the basic density of the activation process were thoroughly investigated. The surface of catalysts was characterized by Boehm titration.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diffractometry (XRD)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talysts with 2.5%–5.0% Fe2O3 after calcining at 500 °C have superior activity. The conversion rate of CO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basic capacity loaded onto activated carbon(AC), and the activity follows the order: KOH>Na2CO3>NaHCO3. Boehm titration data clearly show that the total acidity increases (from 0.06 to 0.48 mmol/g) and the basic groups decrease (from 0.78 to 0.56 mmol/g) after COS hydrolysis and H2S adsorption. The XP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duct of H2S may be absorbed by the interaction with metal compounds and O2 to form sulfate (171.28 eV) and element sulfur (164.44 eV), which lead to catalysts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4.
氮氧化物(NO x )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是近年来烟气脱硝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炭基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等特点,在SCR脱硝方面被广泛用作催化剂载体。本文综述了炭基材料包括活性炭(焦)、活性炭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及碳包覆负载型催化剂在低温NH3-SCR脱硝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进展,阐述了表面官能团、反应条件及稀土元素等因素对炭基材料负载型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且讨论了炭基材料负载型催化剂的催化反应机理。指出采用多种手段改性催化剂,优化其中低温脱硝性能与稳定性,深入探究催化剂表面反应物种的吸附-活化行为和催化反应路径是炭基材料负载型低温NH3-SCR催化剂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新型的钢木结构装配式移动房屋为研究对象,基于作者近期的实践项目为例,从结构技术、材料和文化属性等方面分析了移动房屋的特性与发展优势。运用定性分析法和调查法,深入发掘装配式建筑的五行文化属性,从而实现新型移动房屋产品的文化属性分类,为移动房屋实现市场化探究形式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16.
对羰基硫水解催化剂、水解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等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指出添加抗中毒助剂制备高活性催化剂、将醇胺脱硫体系与水解法相结合以及采用水滑石吸附法同时脱除H2S和COS是未来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的发展进步,大气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末端污染治理迫在眉睫。催化剂作为催化反应的核心,其制备与构型成为大气环境催化领域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常规的单一催化剂存在成本高、易失活、使用条件严格等不足。核壳结构催化剂拥有单一催化剂所不具备的双功能甚至多功能催化特性,在环境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研究表明,核壳结构催化剂热稳定性较高,择形催化效果优异,在反应中的整体活性表现良好。但核壳结构的复合颗粒也存在团聚与分散不易调控、核壳分散厚度难以确定、结合强度有待提高等问题。目前已有学者将Mn系、Ce系等核壳材料应用于大气污染治理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催化效果,但是在核壳结构的构筑以及制备方法的选择上还存在不足,在特定领域的针对性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详细介绍了目前制备核壳材料所常用的水热合成法、沉淀法、模板法等主要方法,比较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同时,综述了不同类型的核壳材料(如金属基核壳材料、金属氧化物基核壳材料、分子筛、中空核壳以及摇铃核壳材料)在大气污染治理中NO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VOCs脱除以及高低浓度CO去除等主要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但实现机器人在家居环境中的接触式操作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为实现机器人自主整理鞋子的功能,提出利用实例分割网络和最小外接矩形识别鞋子和其朝向的方法,借助深度相机的点云信息,估计机器人的抓取位姿和放置位姿,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和余弦相似度对同一双鞋子进行配对,设计了一套基于三维视觉的机器人自主理鞋系统.对系统中鞋子朝向识别的准确率和鞋子匹配的准确率进行评估,并进行真实机器人的自主整理测试.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对鞋子朝向识别的准确率达到96.2%,加入VGG16网络后,鞋子匹配算法的匹配准确率从62.6%提升到87.4%.该方法能准确实现机器人对鞋子及其朝向的识别进而对鞋子进行匹配,提升了机器人鞋子整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利用等离子体处理催化剂是目前比较有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的技术.介绍了等离子体处理催化剂应用于大气污染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等离子体的处理对催化剂比表面积和孔径、分散性、稳定性、活性、其他结构等的影响,以及等离子体处理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等离子体技术在催化剂制备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柴油车尾气 NOx后处理技术对冷启动阶段 NOx净化效果较差,被动 NOx吸附剂(PNA)应运而生。分别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和离子交换法将 1% Pd 负载于 m(Si)/m(Al)为 11.5 的 ZSM-5 分子筛,获得 Pd/ZSM-5 PNA 材料。考察反应气氛(有无 O2和 H2O)对 2 种不同 Pd 负载方式 PNA 吸附-释放 NOx性能的影响。采用 X 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曲线测定、透射电子显微镜、原位漫反射 Fourier 变换红外光谱和 NH3程序升温脱附手段,从 Pd/ZSM-5 结构性质,Pd 物种形态和酸性质分析以上因素的影响作用机制,并进一步评价预处理气氛中 O2作用。结果表明:反应气和预处理气氛存在 O2及等体积浸渍法中存在更多 NO 活性吸附位点从而提高 Pd/ZSM-5 的 NO 吸附能力。此外,O2促进 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