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7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398篇
工业技术   8441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93篇
  2022年   278篇
  2021年   233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24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95篇
  2014年   490篇
  2013年   320篇
  2012年   349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288篇
  2009年   328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350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49篇
  2004年   285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173篇
  1998年   192篇
  1997年   184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65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1篇
  1977年   12篇
  1964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灌浆作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中尤为重要的一项技术,其灌浆质量评价是工程建设中面临的重要科学难题,合理有效的灌浆质量评价对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灌浆质量评价的研究未考虑评价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且缺乏多指标综合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AHP-可变模糊集的灌浆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首先,系统分析影响灌浆质量的相关因素,将灌浆质量综合评价分为灌前可灌性评价、设计及施工合理性评价和灌后质量评价3部分;然后,选取岩体属性、浆液性质、设计参数、施工参数、浆液压力、渗透性、密实性、耐久性等8个指标以构建评级指标体系;其次,基于AHP方法求取指标体系的各指标权重;再次,考虑灌浆质量综合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利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评价等级与评价指标之间的不确定映射;最后,将基于AHP-可变模糊集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灌浆工程中,为灌浆质量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2.
在减缓金属腐蚀的研究中,为了缓解在酸性溶液、碱性溶液以及大气、土壤等介质中金属腐蚀较为严重的问题,对咪唑啉类缓蚀剂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采用静态失重法研究了碳钢在加入了缓蚀剂的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在最佳合成条件下苯甲酸与二乙烯三胺最佳摩尔比为1∶1.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2%,环化时间为1 h,咪唑啉中间体与氯化苄的最佳摩尔比为1∶1.1,季铵化反应时间为1 h,季铵化反应温度为70 ℃,缓蚀剂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最终缓蚀率可以达到99.37%.  相似文献   
103.
TA15合金的热变形行为及加工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TA15合金的热模拟压缩实验。结果表明: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减小使峰值应力和稳态应力显著降低,变形温度会影响进入稳态流动所需变形量。以热模拟压缩实验为基础,建立的加工图表明:TA15合金高温变形时存在2个非稳定区域,一个是变形温度1300K以上和应变速率10.0s^-1以上的区域,另一个是变形温度1200K以下和应变速率0.006s^-1~1.995s^-1之间的区域。同时,建立的TA15合金高温变形时的流动应力模型表征了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变形程度对流动应力的影响,模型的计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机械法、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机械法、木聚糖酶预处理/机械法制备得到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通过分析形态与结构特性探索了酶预处理过程对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切葡聚糖酶/机械法制备的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具有最高的保水值(564%)、最优的比表面积(173.71 m2/g)和最稳定的Zeta电位(-45.43 mV).内切葡聚糖酶预处理能够疏松木质纤维微观结构,利于后续机械研磨分离出更细小的纤丝.  相似文献   
105.
以反丁烯二酸、十六醇、十八醇与二十六醇的混合物(混合醇)、苯乙烯为原料,采用先酯化后聚合的方法,合成蜡油的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以降凝效果为评价目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得到合成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共聚物的最佳条件.通过凝点效果实验,考察影响降凝剂对蜡油降凝效果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共聚物质量分数为0.4 %(基于蜡油的质量)、热处理温度70 ℃、热处理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降凝剂反丁烯二酸混合酯-苯乙烯可使蜡油凝点降低17 ℃.  相似文献   
106.
为解决金属腐蚀问题,合成了高效、低成本的金属缓蚀剂.首先,通过酰胺反应和环化反应合成单体化合物,并通过单体和氯化苄合成一种优异的咪唑啉类缓蚀剂.其次,将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的结果进行条件筛选.最后,得出月桂酸类缓蚀剂的最佳合成条件.最佳合成条件为:月桂酸与二乙烯三胺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1,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3 %,环化时间为2 h,中间体与氯化苄的最佳物质的量比为1∶1.2,季铵化反应时间为2 h,季铵化反应温度为60 ℃,最终缓蚀率可以达到97.74 %以上.  相似文献   
107.
通过采用苦参精油和广藿香精油与二氯苄醇和伞花烃-o-5醇复配,制备得到除螨抑菌微乳。经测试分析,除螨抑菌微乳水溶性好,稳定性强,对各个菌种的最低抑制浓度为1 000 ~5 000 mg/L;0.35%除螨微乳对螨虫灭杀作用24 h,其灭杀率高达95%,将0.35%除螨微乳添加到洗衣液和沐浴露中,灭杀作用48 h,对螨虫灭杀率约100%。  相似文献   
108.
The hydrotalcite-type cobalt compounds were prepared through oxidation of Co(OH)2 gel using NH4OH as precipitating agent and H2O2 as oxidant. These hydrotalcite-type cobalt compounds were transformed into Co3O4 through hydrothermal decomposition with nanostructural deformation. The precursor and product were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um, X-ray diffractometry(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as-prepared nanosized Co3O4 as anode material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were tested by charge-discharge test in the voltage range of 0-3.0 V. The influence of morphology of Co3O4 particle on the capacity and cycling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pe and size of the final product can be controlled by altering cobalt sources. The irregular cubic Co3O4 with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about 10 nm shows the bes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After 10 charge-discharge cycles, the specific charge capacity retains 555 mA.h/g.  相似文献   
109.
采用Mossbauer、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实验方法,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非晶态FeCuCrVSiB合金及期经过不同温度退火后的晶化特性和微观组织的变化,介绍了实验方法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10.
An electrically heated microgroove vaporizer was proposed. The vaporizer mainly comprised an outer tube, an inner tube and an electrical heater cartridge. Microgrooves were fabricated o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by micro-cutting method, which formed the flow passage for fluid between the external surface of the inner tube and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the outer tube. Experiments related to the temperature rise response of water and the 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vaporizer were done to estimate the influences of microgroove's direction, feed flow rate and input voltage on the performances of the vaporizer.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crogroove's direction dominates the vaporizer performance at a lower input voltage. The longitudinal microgroove vaporizer exhibits the best performances for the temperature rise response of water and therm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vaporizer. For a moderate input voltage, the microgroove's direction and the feed flow rate of water together govern the vaporizer performances. The input voltage becomes the key influencing factor when the vaporizer works at a high input voltage, resulting in the similar performances of longitudinal, oblique and latitudinal microgroove vaporiz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