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通过胃镜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反流性食管炎(RE)的诊断。方法按Savary、Tytgat以及我国消化内镜学会1992年拟定的内镜诊断标准诊断RE,通过电子胃镜进行分析。结果RE内镜下以Ⅰ-Ⅱ级为主,反流性食管炎与Child分级、食管静脉曲张(EV)呈正向关系,临床表现反酸、烧心为主,胸骨后疼痛次之。结论内镜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RE的诊断准确性,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02.
椎管内麻醉后发生寒战是临床麻醉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 ,其发生率可达 2 0~ 5 0 % [1] 。剧烈的寒战可使患者不适 ,影响手术操作和临床监测 ,而且使机体耗氧量增加 ,特别对老年、体弱、孕妇或合并有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利 ,因此 ,有必要对麻醉后寒战进行及时处理。临床研究证实 ,曲马多用于预防全麻后寒战效果良好[2 ] 。但对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引起的寒战未见报道。本研究对曲马多经静脉注射治疗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后寒战的效果进行临床观察。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 2 0 0 0年 10月~ 2 0 0 3年 12月施行腰麻联…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与生长发育监测研究,探讨半量强化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对14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照出院后个体化营养强化方式(半量强化母乳、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分为两组,监测纠正周龄40周、52周时身长、体质量、头围生长发育情况。结果 143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纠正周龄40周时体质量、身长、头围宫外生长发育迟缓率分别为35.25%、32.43%、14.41%;纠正周龄52周时分别为9.52%、10.81%、2.7%;半量强化母乳组与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组生长发育比较,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纠正周龄40周、52周、56周时,分别有18.67%、56.0%和68.75%的病例停用强化营养,改为普通配方奶或纯母乳喂养。结论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营养强化管理能更快实现追赶生长,半量强化母乳与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体格发育影响无差异。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微创给药(LISA)技术与传统的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拔管(INSURE)技术治疗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187例NRDS早产儿(胎龄24~31+6周, 且出生体重<1 500 g)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矫正年龄1岁内的随访资料, 使用LISA注入PS的纳入LISA组, 使用INSURE注入PS的纳入INSURE组, 其中LISA组144例, INSURE组43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对组间混杂因素进行矫正, 获得组间协变量均衡样本(2组各39例)。采用t检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方法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体格发育、听力和视力发育、神经系统发育、呼吸系统疾病等预后情况。结果 1.与INSURE组相比, LISA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12例(33.3%)比23例(63.9%)]和视网膜病变(ROP)[13例(36.1%)比26例(72.2%)]发生率较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7, P=0.009;χ2=...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了解胱抑素C(CysC)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变化.方法 10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高胆组,根据其血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重3组,各28、58、18例;同时选择4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非高胆组.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CysC,并比较高胆组与非高胆组,以及轻、中、重高胆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血总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 高胆组和非高胆组新生儿的BUN、Cr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胆组新生儿的CysC高于非高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轻、中、重度高胆组新生儿的CysC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9,P < 0.05).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水平与CysC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 = 0.3,P < 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时,新生儿的CysC增高并随着血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加剧,可能成为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顺铂为主的新辅助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54例局部进展性膀胱癌患者中,其中22例术前予MVAC新辅助化疗方案(甲氨喋呤30 mg/m2,第2、15、22天;长春花碱3 mg/m2第2、15、22天;阿霉素30 mg/m2,第2天;和顺铂70 mg/m2第2天)治疗;18例术前接受GC新辅助化疗方案(吉西他滨1000 mg/m2第l,8,15天;顺铂70 mg/m2第2天)治疗;14例患者术前予以DC新辅助化疗(多西紫杉醇75 mg/m2,第1天和顺铂75 mg/m2第2天)方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3个周期的新辅助化疗后接受膀胱切术。结果 54例患者中,治疗后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7例,稳定18例,进展9例,有效率为50%(27/54)。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10.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4.8个月。主要毒副作用为贫血和白细胞减少,其中Ⅲ~Ⅳ度贫血发生率占48.1%,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6.3%。结论 顺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性膀胱癌疗效确切,毒性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07.
胰腺癌是指胰腺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为消化系常见肿瘤,相对胃癌、食管癌、肝癌发病率低。因胰腺位于腹膜后,被多个脏器覆盖,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为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失去治疗最佳时机。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治疗胰腺癌的关键,所以对其误诊分析尤为重要。现对我院内科2009年8月收治的1例胰腺癌早期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物酵母样真菌的菌群分布与药敏结果回顾性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1 796例妊娠期妇女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的343株酵母样真菌,采用AP I-20Aux和ATBFUN GUS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43株酵母样真菌中,分离率最高的前2位是白色念珠菌(80.8% )和光滑念珠菌( 10.5% ).酵母样真菌对5-氟胞嘧啶(5-FC)、两性霉素B(AMB)和制霉菌素(NYS)敏感率最高,达91.5%、98.5%和98.9% .咪康唑(MIC)、益康唑(ECO)和酮康唑(KET)分别为77.6%、63.8%和72.0%.结论 妊娠妇女阴道分泌物酵母样真菌性阴道炎主要以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感染为主.感染的酵母样真菌对5-FC、AMB和NYS的药物敏感性较高,对唑类抗真菌药则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了解微量元素铅、镉、铜在儿童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2 094例儿童微量元素铅、镉、铜水平。结果:幼儿组铅含量最高,阳性率为14.43%;学龄组镉含量最高,阳性率为7.09%;幼儿组缺铜比例最高,其次为学龄前组、学龄组。结论:不同年龄的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显著。针对与年龄相关的各种高危因素进行早期预防、监测与治疗,可以降低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异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检测25羟维生素D3[25(OH)D3]在浸润性乳腺癌外周血中的水平,探讨其在浸润性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5年1~1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22例(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4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体检者40例(健康对照组),乳腺癌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采集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25(OH)D3的水平;同时收集122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采用免疫组织染色法测定组织的石蜡切片中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2)和p53蛋白(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25(OH)D3的关系.结果 (1)乳腺癌组、乳腺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的25(OH)D3的水平分别为(34.9±12.8)nmol/L、(46.9±11.3)nmol/L和(51.4±13.2)nmol/L,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中25(OH)D3的水平明显低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和健康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25(OH)D3水平与年龄、PR、VEGF和临床分期有显著性相关(P<0.05),而与淋巴结是否转移、肿瘤大小、ER、Cerb-2和p53无显著性相关(P>0.05).结论 25(OH)D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