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研究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手段。方法:应用股外侧肌骨瓣移植与加压螺纹钉骨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25例,进行2年以上随访。结果:骨折愈合率92%。切取该肌骨瓣不影响下肢功能。结论:青壮年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可首选此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降低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重症新生儿破伤风,采用联合应用止痉药,辅助使用酚妥拉明、东莨菪碱,配合积极抗感染、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结果:抢救成功率93.7%(治愈率87.1%,好转率6.2%),死亡率6.2%。结论:在积极抗感染、支持疗法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强调联合应用止痉药,辅助使用酚妥拉明、东莨菪碱及痉挛期禁食,可显著降低重症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AF复位固定术中造影对判断椎管减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AF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术中造影的意义。方法总结应用AF系统对伤椎进行复位及内固定,术中结合椎管造影决定是否直接开放椎管减压的28例病例,从影像学、手术操作过程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方面分析疗效。结果伤椎高度从46.1%恢复到正常的94.2%,水平移位完全恢复,Cobb氏角由术前21.6°恢复到术后3.7°。椎管受压程度:删除椎管开放减压的5例病例,受压面积从术前41%恢复到术后16%,受压的矢状径从术前54.7%恢复到80.8%。脊髓神经功能恢复依照Frankel分级标准有1级以上改善。结论AF系统对胸腰段爆裂型骨折治疗效果良好,对其合理选用并结合术中造影可以达到优于其它固定方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应用带垫片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骨科对23例Meyers Mckeever ZaricznyjⅡ、Ⅲ、Ⅳ的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应用带垫片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同时处理半月板损伤等关节内合并伤。术后随访患者恢复情况,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全部患者在术后4个月内骨性愈合,无感染、切口愈合迟缓、不愈合等并发症,按相关标准评定疗效,总优良率为95.7%(22/23)。结论关节镜下应用带垫片空心拉力螺钉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创伤小,复位固定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安全有效,术后恢复快,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自我血糖监测(SMBG)是指患者通过自行测定血糖,随时随地了解自己体内血糖的波动情况,以便配合医生进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1].SMBG已成为糠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核心环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大幅度提升,约在9200多万,农村居民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8.2%[2].临床发现来自农村患者往往血糖监测知识缺乏,导致血糖监测的准确性差[3].为了解并更好的改善农村整体的健康水平,我们采用自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院的农村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血糖监测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严重上肢离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肩部离断、3例上臂及1例双前臂离断的治疗过程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上肢离断再植均获成活。高位断肢并发症多,功能恢复较差。但患者仍能接受。结论:严重上肢离断伤经过细致、合理的再植手术,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腿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和俄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小腿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和/或骨缺损的病例,采用腓肠神经或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腓肠肌内外侧肌皮瓣、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游离腓骨移植等及骨折内外固定方法治疗。结果:获随访43例,随访时间1~3年,除1例骨髓炎及2例截肢外,其余40例骨折及创面均愈合。结论:对严重小腿开放性骨折的病例,应早期底清创,选择适当固定,尽早修复软组织和骨缺损,促进骨折及创面均愈合,必要时可行截肢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导引点穴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应用小针刀联合推拿治疗,研究组应用导引点穴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时间和费用。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时间和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导引点穴手法结合小针刀治疗颈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时间短,所耗费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AK1)对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方法 建立TDI哮喘小鼠模型,为探讨TAK1在TDI哮喘模型中的作用,将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AOO+5Z-7-Oxozeaenol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为进一步探讨RIPK1在体内模型的作用,将另外32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8只/组):AOO组,TDI组,TDI+5Z-7-Oxozeaenol组,TDI+5Z-7-Oxozeaenol+Necrostatin-1组。每次激发前使用TAK1抑制剂(5Z-7-Oxozeaenol,5 mg/kg)和/或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5 mg/kg)。检测各组小鼠气道反应性、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等指标。体外实验:配制TDI-人血清白蛋白(TDI-HSA)复合物联合TAK1抑制剂处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通过CCK8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各组TA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受体相互作用丝/苏氨酸蛋白酶1(RIPK1)相关信号通路分子表达情况;使用RIPK1抑制剂进一步评估对细胞活力及TDI哮喘模型的影响。结果 与单独TDI致敏激发哮喘小鼠相比,TAK1抑制剂加重了小鼠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及气道重塑(P<0.05)。抑制TAK1降低了RAW264.7细胞活力,与TDI-HSA共同处理进一步降低(P<0.05)。抑制TAK1降低了TDI-HSA诱导的TAK1磷酸化水平及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P<0.05)。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后,RIPK1磷酸化水平升高,同时Caspase 8持续活化(P<0.05);使用RIPK1抑制剂可以恢复TAK1抑制剂与TDI-HSA共同处理引起的细胞活力的减低(P<0.05)。体内RIPK1抑制剂亦可以减轻TAK1抑制剂对TDI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加重(P<0.05)。结论 抑制TAK1可能通过增加RIPK1的活性,引起Caspase 8的持续活化而增加巨噬细胞的死亡,参与促进TDI诱导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20.
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38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经验,结果26例采用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术患者中,优18例(69.3%),良5例(19.2%),差3例(11.5%),优良率为88.5%。骨折不连接3例(11.5%(,其中2例为Ⅲ型,1例为Ⅳ型;头颈型2例,头下型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7.75)Ⅲ、Ⅳ型各1例;头颈型及头下型各1例。12例采用切开复位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加股外侧肌骨瓣移植术治疗,其中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100%。说明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是一种治疗青壮年股骨颈基底部骨折或GardenⅠ、Ⅱ型骨折的简单、有效方法、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加股外侧肌骨瓣移植能改善局部血运,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下型,头颈型、移位明显、GardenⅢ、Ⅳ型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