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目的:用贝氏柯克斯体感染小鼠,观察引起的病理学变化并检测贝氏柯克斯体的抗原分布和DNA在靶细胞中的表达,探讨Q热病变规律并建立特异性诊断方法。方法:腹腔注射贝氏柯克斯体悬液感染BAIB/c小鼠,发病后解剖,观察各脏器的主要病变;做脾触片染色后检查;取各脏器制作石蜡切片,于光镜下观察;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贝氏柯克斯体的抗原分布;利用原位杂交从分子水平检测贝氏柯克斯体。结果:剖检可见肝脏、脾脏有明显病变;脾触片染色后在油镜下可查见红色短杆状物质;光镜下肝脏、脾脏有非典型肉芽肿形成,肺多呈间质性肺炎。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阳性信号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胞浆内。结论:通过光镜观察感染贝氏柯克斯体小鼠发生的病理学变化,主要可见肝脏、脾脏有非典型肉芽肿,肺呈间质性肺炎,脑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原位杂交,分别从抗原、基因水平原位检测贝氏柯克斯体。显示阳性信号多位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胞浆内,建立了特异性的Q热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2.
恙虫病东方体Karp株47kDa蛋白成熟肽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克隆表达恙虫病东方体 (Orientiatsutsugamushi,Ot)Karp株 4 7kDa表面蛋白的成熟肽 ,探索其作为疫苗及诊断抗原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 OtKarp株菌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4 7kDa成熟蛋白基因片段 ,将该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 ,构建成重组质粒pQE30 4 7,转化大肠杆菌 (E coli) ,经IPTG诱导表达 ,SDS_PAGE和Western_blotting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获得长约 12 72bp的OtKarp株 4 7kDa外膜蛋白基因 ;②SDS_PAGE和免疫印迹显示该重组质粒转化的E coli有一相对分子量约为 4 3× 10 4 的独特蛋白带 ;③重组表达质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pQE30 4 7中插入的基因片段的序列与已报告的OtKarp株 4 7kDa外膜蛋白基因序列基本一致 ,并与已知序列相同。结论 :获得了OtKarp 4 7kDa蛋白基因 ,并在E coli中实现了表达 ,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23.
24.
25.
贝氏柯克斯体30kD外膜蛋白基因表达及免疫保护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氏柯克斯体可引起人类急、慢性Q热。急性Q热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和肌肉酸痛,并常伴有肺炎、肝炎等。慢性Q热常发展为Q热性心内膜炎、骨髓炎。Q热疫苗是预防Q热流行的最有效手段,目前人用Q热疫苗是灭活的柯克斯体。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很好,但注射该疫苗接种部位常出现不良反应。研究发现,在贝氏柯克斯体的Ⅰ相和Ⅱ相中含有相对分子质量(Mr)为30×10 3 的外膜蛋白,该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1〕。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制出贝氏柯克斯体Mr30×10 3 重组外膜蛋白,用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对其免…  相似文献   
26.
 脑膜炎球菌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仍缺少安全有效的疫苗用于控制和预防B群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感染。此文对B群脑膜炎球菌疫苗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7.
轮状病毒(RV)是引起全球5岁以下婴幼儿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之一,普遍流行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然而在发展中国家该病的病死率较高。由于目前RV腹泻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并且改善卫生条件对预防RV感染并无明显的效果。因此,疫苗是目前证实能预防和控制RV腹泻唯一有效的手段。尽管RV疫苗研制已取得很大的进展,由于轮状病毒毒株的多样化和流行分布很广,故而继续研制一种新的适合的安全、有效的RV疫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人RV疫苗的研究进展、质量控制、保护效力及安全性评价作一综述,以期促进后期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 表达恙虫病东方体 (Orientiatsutsugamushi) 5 6kD保护性抗原蛋白 ,探索其作为诊断抗原的可能性。 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O .tsutsugamushiKato株菌种基因组DNA中扩增出 5 6kD基因片段 ,将该片段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QE30 ,构建成重组质粒pQE 5 6 ,IPTG诱导表达 ,SDS PAGE检测有无蛋白的表达。结果  (1)获得长约 15 0 0bp的PCR片段 ,序列分析结果与已知Kato株 5 6kD基因序列相同 ;(2 )SDS PAGE检测表达产物 ,在相对分子量 5 6× 10 4处有表达带 ;(3)表达后菌体超声破碎后 ,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 获得了 5 6kD基因片段 ,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表达。  相似文献   
29.
普氏立克次体120kDa表面抗原N段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克隆和表达普氏立克次体 (Rickettsiaprowazekii) 12 0kDa外膜蛋白N段基因。 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普氏立克次体基因组中扩增其 12 0kDa表面抗原N段基因片段 ,将其与原核表达载体 pQE30连接 ,构建重组质粒 pQE30 /2 6kDa,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 ,用IPTG诱导大肠杆菌内的目的基因表达。结果 获得长为 717bp的PCR片段 ,序列分析结果与已知普氏立克次体 12 0kDa表面抗原基因一致 ;SDS -PAGE检测表达产物 ,在相对分子量 2 6 .3kDa处有一表达带 ;免疫印迹分析证明它能与普氏立克次体免疫兔血清反应 ;经双波长薄层扫描分析 ,目的蛋白占全菌体蛋白的 2 0 % ;提取表达菌体包涵体检查 ,证明目的蛋白主要存在于包涵体中。结论 普氏立克次体 12 0kDa表面抗原N段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高效表达 ,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将恙虫病东方体 (Orientiatsutsugamushi,Ot)Karp株的 5 6kDa和 4 7kDa外膜蛋白基因嵌合 ,并使嵌合基因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表达 ,产生双抗原融合蛋白。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OtKarp株基因组DNA中扩增 5 6kDa蛋白基因片段 ,将该片段分别与原核表达载体pQE30及 4 7kD蛋白基因重组质粒 pQE30 / 4 7连接 ,构建 pQE30 / 5 6及pQE30 / 5 6 - 4 7重组质粒 ;用IPTG诱导转入大肠杆菌内的重组质粒的目的基因表达。结果 SDS -PAGE显示 ,pQE30 / 5 6转化的大肠杆菌产生一约 4 5kDa的融合蛋白和 pQE30 / 5 6 - 4 7转化大肠杆菌产生一约 90kDa融合蛋白 (5 6 - 4 7融合蛋白 ) ,免疫印迹分析显示两融合蛋白均与OtKarp株感染鼠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 ,5 6 - 4 7融合蛋白分别与 4 7kDa、5 6kDa重组蛋白免疫的小鼠血清产生特异性反应 ,以及 5 6 - 4 7融合蛋白免疫血清与 5 6kDa和 4 7kDa重组蛋白反应。结论 OtKarp株的 5 6kDa与 4 7kDa外膜蛋白基因嵌合后在大肠杆菌细胞内实现了表达 ,表达的融合蛋白具有 5 6kDa和 4 7kDa外膜蛋白的抗原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