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脂代谢紊乱及体质量指数等与青年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生发展的关系,并观察夏枯草口服液治疗对青年女性乳腺增生患者临床疗效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测定50位青年女性乳腺增生患者及50位青年女性正常对照者的血脂四项(CHOL,TG,LDL-C,HDL-C)和体质量指数(BMI),分析血脂及肥胖与青年女性乳腺增生发生的关系;进而对所选取的上述女性乳腺增生患者实施2个月的夏枯草口服液的治疗,观察患者的血脂含量、乳房B超的声像图及临床症状在用药前后的变化,分析夏枯草对乳腺增生患者血脂和疗效的影响。结果:乳腺增生组患者血清HDL-C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TG、LDL-C及BM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MI及血脂水平与青年女性乳腺增生发生的关系,显示TG、LDL-C及BMI升高加大了青年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HDL-C是乳腺增生的保护性因素。夏枯草治疗后,乳腺增生患者症状体征、乳房超声声像图及血脂代谢紊乱有所改善。结论:青年女性乳腺增生的发病风险可能源于血脂代谢紊乱和肥胖,夏枯草治疗明显地改善了青年女性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乳房B超的声像图,其机制之一可能是夏枯草通过调节血脂代谢进而改善乳腺增生的临床症状及乳腺超声声像图。  相似文献   
22.
灾难性事件可以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国人民解放军是“5·12”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的中坚力量,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此次汶川大地震震级空前,损伤惨重,部队官兵长时间执勤,心理困扰非常明显。为了了解地震对执勤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对执行任务的某集团军官兵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3.
甲胎蛋白抗肝细胞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特异高效表达。将外源治疗基因(如自杀基因、免疫基因等)置于AFP启动子/增强子下游,构建靶向特异性转录载体,靶向基因治疗HCC。AFP基因编码的抗原表位多肽可激活人体细胞免疫机制,诱导特异性CTL产生,杀伤HCC细胞。因此AFP完全有可能被利用作为HCC免疫及基因治疗的有效靶向途径。  相似文献   
24.
苦参碱对体外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苦参碱 (Matrine)是苦参、山豆根等中药中的主要药效成分 ,为四环喹嗪啶 (quinoilizidine)类衍生物 ,属于生物碱类。临床上用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1] 。近年来 ,随着对细胞凋亡研究的不断深入 ,人们发现 :各种急、慢性肝病的发生、发展及肝脏恶性肿瘤的形成与肝细胞的异常凋亡密切相关。本研究即是从肝细胞凋亡的角度 ,观察MT对TNF -α和ActD所诱导的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影响 ,以期探讨其治疗肝病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抑制肝细胞凋亡有关。1 材料1 1 仪器 CO2 孵箱 (日本SANYO公司 ) ,流式细胞仪 (…  相似文献   
25.
震后灾区居民胃肠道应激症状现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12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居民应激性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分别抽取汶川县及都江堰等重灾区受灾居民3006人进行横断面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震后当地居民应激性胃肠道反应的患病率为31.21%,其中少年儿童(≤14岁)为30.25%,青年(15~45岁)为29.48%,中年(46~59岁)为34.99%,老年(≥60岁)为32.68%。分层分析发现,年龄因素与应激性胃肠道反应没有明显统计学关联(X2=6.66,P〉0.05);除少年儿童组外,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女性居民胃肠道应激症状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突发性灾难事件可对受灾居民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注。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急诊应用盐酸关附甲素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PSV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胺碘酮组50例和关附甲素50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关附甲素静脉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二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胺碘酮组和关附甲素组在1h内转复率分别为62.0%和8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物后观察24h内胺碘酮组复发率9.68%(3/31),关附甲素组4.76%(2/42)。结论关附甲素可作为PSVT的一线治疗用药,疗效确切且较安全。  相似文献   
27.
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加综合征是由肝静脉和/或膈段下腔静脉阻塞导致门静脉高压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为表现的一种综合征,目前临床相对少见。我科近2年运用球囊扩张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成功治疗18例,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1例血清HBV DNA长期阳性但HBsAg阴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类病毒感染(OBI)患者HBV S基因突变特点,揭示S基因突变与OBI发生及肝脏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该患者不同时间点的4份血清样本,扩增HBV S基因并进行克隆测序,挑选代表性突变株病毒基因构建重组载体并进行表型分析。结果从该患者4份血清样本中检出多种S基因突变形式,包括前S1区大片段缺失、s126–127"RPCMNCTI"插入突变、sQ129N、s131–133 TSM→NST和经典的sG145R突变等,其中s131–133 TSM→NST在前后4份动态样本的检测病毒克隆中所占比例分别为0%、26%、59%和74%;前S1区大片段缺失在4份样本检测病毒克隆中始终存在,所占比例分别为26%、17%、15%和21%。表型分析发现,sQ129N和s131–133 TSM→NST可以降低抗体对HBsAg的亲和力,增加病毒分泌;与野生株相比,前S1区大片段(nt 3046–3177)缺失病毒株复制力下降了43.7%,表面抗原启动子Ⅱ(SPⅡ)活性下降了97.2%;sG145R可降低病毒的分泌能力。结论此例HBV感染患者的长期OBI临床表现是由于其感染有多种S基因突变病毒株引起,其中一些S基因突变可以影响病毒的表型特点,可能与肝脏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克隆并表达HDAg基因,确定HDAg蛋白在细胞内定位。方法常规分子克隆、错配PCR、Western blot、RT-PCR及免疫细胞化学等。结果通过RT-PCR及错配PCR方法从1例HBV/HDV重叠感染患者血清中成功克隆出HDAg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证实其来源于我国流行的基因I型河南株。将HDAg基因克隆于真核载体转染肝细胞,证实两种不同形式的HDAg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结论 HDAg定位于细胞核可能是其发挥相应生物学作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索巨噬细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中的作用、机制和治疗价值。方法:通过给予8周龄雄性Alms突变( foz/ foz)小鼠高脂饮食6、8和10周,给予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蛋氨酸胆碱缺乏(MCD)饮食7 d、3周和4周分别构建NASH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分别给予普通饮食和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