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评价静脉溶栓(IVT)、动脉溶栓(IAT)、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IVT+MT)和动静脉联合溶栓(IVT+IAT)4种血管再通策略治疗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成本效果,为中国相关决策者选择治疗策略和制订相应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从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角度进行成本效果分析。运用决策树模型和Markov模型分别评价4种措施干预后短期(治疗后90 d)和长期(治疗后20年)的成本效果,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确定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该研究的时间周期设定为20年,用以模拟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全生命周期,贴现率为3%。疾病状态分为功能独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残疾(mRS评分3~5分)和死亡(mRS评分6分)。4种治疗策略的效果指标为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采用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评价IAT、IVT+MT和IVT+IAT分别与IVT相比,每增加1个QALY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以2018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65000元计算,ICER<195000元/QALY的意愿支付阈值认为某种血管再通策略具有成本效果。结果(1)对4种血管内治疗策略的治疗费由低到高为IVT(10062.46元)、IAT(25099.24元)、IVT+IAT(29730.92元)、IVT+MT(53330.99元)。(2)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1年,IAT、IVT+IAT和IVT+MT与单独IVT相比均不具有成本效果;术后第3年,IVT+IAT和IAT仍不具有成本效果,而IVT+MT则略小于195000元/QALY元的意愿支付阈值;术后第20年,IVT+MT具有明显的成本效果,每增加1个QALY需要支付71102.03元。当模拟1000人研究队列,20年后,IVT+MT与IVT相比,能够增加18例术后功能独立,避免4例残疾和13例死亡。(3)确定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验证了该结果的稳定性。结论对于具有IVT适应证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采取IVT+MT策略具有长期成本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为加强北京市定点三级医院监管提出合理化建议,保障新农合基金安全。方法选取北京市7个区县与6个三甲医院,收集相关数据,与区县卫生局与医院相关人员进行定性访谈,了解北京市新农合定点三级医院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各区县新农合管理机构对定点三级医院均无相应的管理措施,发生在三级医院的资金长期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新农合基金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结论必须从市卫生局和三级医院两方面入手,通过制定相应政策与新农合管理部门改革等方式,加强新农合定点三级医院监管。  相似文献   
83.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立场和复杂关系,以利于明晰改革的进程和可能面临的一些阻力。研究表明:利益关系是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最复杂和敏感的关系,过分依赖政府主导的利益均衡和协调机制决定了改革的非剧变性和长期性。就此提出可行性解决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84.
目的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乡镇卫生院的人力资源现状,考察现有乡镇卫生院在人才吸引和人才培养上的缺陷,探究其原因并提供合理的应对措施。方法从北京市选取五个郊区县,分层抽取25所乡镇卫生院,了解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和工作现状等。结果 25所乡镇卫生院376名医务人员对现有收入水平"很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分别占总人数的30.9%和24.2%。影响乡镇卫生院人才吸引的因素按其所选频数由高到低排列,前三位依次是:工资收入、地理位置和福利保障。结论乡镇卫生院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水平的提高,因此,乡镇卫生院及各主管单位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有的放矢,推动乡镇卫生院的整体发展,发挥乡镇卫生院的枢纽作用,满足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  相似文献   
85.
目的:在参照点契约理论的框架下,运用实验经济学的方法初步探讨医疗机构管理者对医疗服务体系纵向整合利益分配的选择和反应。方法:利用z-tree软件编写实验程序,招募40名卫生管理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作为受试者进行实验,收集分成比例(整合收益中社区的分成占比)、努力程度等数据,利用Excel 2007、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医院方选择分配给社区的比例的中位数是35.00%,社区方选择努力程度的中位数是8.00;选择的分成比例≤50%的比重占98.00%,选择的努力程度为10的比重占23.50%;医院选择的分成比例和社区选择的努力程度呈显著的相关关系(P0.05)。结论:整合中努力程度与收益分配比例相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努力程度上存在折减行为。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索构建北京市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为北京市医保发展效果的客观评价和持续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结合国家和北京“十四五”提出的医疗保障发展目标,在前期文献研究与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经两轮德尔菲法咨询构建指标体系。结果:形成了由公平、安全、智慧、协同和价值5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及其权重构成的北京市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70、0.79。结论:北京市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制定及实施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相关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7.
目的设计一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的评估指标体系, 为开展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的评估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21年8月至2023年3月有关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文献, 并结合政策逻辑分析、专家咨询法构建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的评估指标, 设定评估指标阈值, 并对指标阈值分档赋分。结果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的评估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和35个三级指标, 经赋分后5个一级指标分数分别为12、24、35、21、8分。基于百分制评分法, 将评估标准划分为特优、优秀、良好、中等和较差5个等级。结论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机制的评估指标体系,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但由于新时代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要根据试点城市改革的实践经验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利用流程优化方法,优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就医流程管理,提高患者就医效率。方法 通过六西格玛DMAIC模型并结合ESIA法,对目标医院AIS患者急诊就医流程进行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关键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AIS患者急诊就医流程优化后,就诊环节减少,六西格玛水平提高1.03δ,入院至接受溶栓治疗时间(Door-To-Needle Time,DNT)显著减少至22 min,在45 min内的比例提高至94.52%,患者费用未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使用DMAIC模型和ESIA法能持续有效优化患者就医流程,有利于患者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