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2篇
  免费   274篇
  国内免费   146篇
医药卫生   382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91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178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11.
112.
目的探讨落新妇甙对小鼠心脏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将心脏移植后的48只小鼠分为四组:A组心脏移植后每天用生理盐水1ml灌胃,B组心脏移植后每天用环孢素A5mg/kg灌胃,C组心脏移植后每天用落新妇甙1ml/kg灌胃,D组心脏移植后每天用环孢素A2.5mg/kg及落新妇甙1ml/kg灌胃。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及心脏跳动情况。结果B组、C组及D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均较A组显著延长(P<0.01);D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最长,优于C组(P<0.05)和B组(P<0.01)。结论落新妇甙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与环孢素A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验证国内研发的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在栓塞颅内动脉瘤临床应用中的非劣效性。方法试验为前瞻性、多中心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案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定。选择Hunt-Hess0~Ⅲ级的非宽颈颅内动脉瘤患者134例,其中使用Jasper弹簧圈(试验组)64例,使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和Sapphire弹簧圈(对照组)70例。评估手术操作过程中,弹簧圈的临床性能(输送系统推送、定位、释放和回撤等操作的方便性与可靠性)及置入的成功率;术后1、6个月行改良Rankin评分;对术后即刻和6个月的造影结果进行评定;观察不良事件发生、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的发生率。结果①试验组共使用345枚Jasper弹簧圈,置入成功率为99.3%(344/345)。对照组为100%(304/304),两组弹簧圈的置入成功率和临床性能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试验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弹簧圈脱落、血管痉挛、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血管穿孔等并发症。②改良Rankin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和卒中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试验组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闭塞率为(95.4±6.4)%,不完全闭塞6例(9.4%),完全闭塞58例(90.6%);对照组术后动脉瘤闭塞率为(94.8±5.5)%,不完全闭塞5例(7.1%),完全闭塞65例(92.9%),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2例术后6个月获得血管造影随访。动脉瘤闭塞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Jasper颅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与目前国外同类成熟产品相同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4.
影响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探讨影响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拟建立一个判断其预后的多因素评分系统 ,为临床治疗决策、合理利用医疗资源提供参考意见。研究了 170例重型肝炎患者 (存活组 4 5例 ,死亡组 12 5例 )的 2 0个临床指标 ,应用SPSS统计软件首先做单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以回归分析后P <0 0 5的指标为参数 ,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一个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多因素评分系统。单因素分析发现 ,代谢性酸中毒、血清 [Na+ ]、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红素、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血清尿素氮、自发性腹膜炎等 9个指标与重型肝炎的预后有关 (P <0 0 5~ 0 0 0 1) ;Logistic回归分析 ,血清 [Na+ ]、凝血酶原活动度、临床分型、肝性脑病是判断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以该 4项指标建立评分系统。总分≥ 5为判断患者死亡的临界值。应用该评分系统回顾性判断 17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符合率为 80 %。此评分系统对于早期判断、评估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 ,积极的预防、治疗其危险因素 ,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5.
充气止血带使用不当导致肢体损伤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0年 10月~ 2 0 0 0年 ,我院曾收治因应用充气止血带不当导致的肢体损伤患者 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4~ 75岁 ,平均 36 .8岁。其中腕部离断再植 1例 ,腕部切割伤 1例 ,断指再植 2例 ,下肢慢性骨髓炎置管冲洗 1例。均在应用充气止血带止血时  相似文献   
116.
CD28基因启动子-372G/A多态性与慢性乙型肝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刺激分子CD28在机体抗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CD28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HBV感染结局并可能与乙型肝炎慢性化有关.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分析CD2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乙型肝炎慢性化的关系,为探索慢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和抗性基因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对大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大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65.18±6.28)min、住院时间(9.15±3.41)d、排气时间(6.41±7.52)h均短于对照组的(100.35±13.24)min、(12.74±6.35)d、(35.41±8.12)h,术中出血量(135.32±18.15)ml少于对照组的(165.25±20.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大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改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腹腔镜手术治疗方法不会影响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8.
目的对比分析吉非替尼不同序贯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学治疗晚期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型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EGFR突变型肺腺癌98例,根据吉非替尼不同序贯化学治疗方案将其分为A组(48例)和B组(50例)两组。A组采用吉非替尼序贯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学治疗,B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序贯吉非替尼化学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结束后临床效果,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随访3年无疾病进展时间(PFS)。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及有效(RR)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进展(PD)率低于A组,疾病控制(DCR)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以肝功能异常、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恶心、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和脱发多见。A组恶心Ⅰ或Ⅱ度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为3年或死亡,A组中位PFS为9.79个月,B组中位PFS为19.21个月,两组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序贯吉非替尼化学治疗晚期EGFR突变型肺腺癌可提高DCR率,且在改善患者PFS中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19.
120.
目的 帕金森病(PD)纹状体神经元损伤是否牵涉到氧化应激因素一直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行为学分析探讨褪黑素(MT)对纹状体不同神经元活性氧自由基(ROS)反应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24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对照组、6OHDA组和6OHDA+MT处理组,实验借助行为学、组化、免疫组化技术对PD大鼠模型予以探察.结果 ①如同本实验室前期研究,6-羟基多巴胺(6OHDA)致使实验大鼠的学习记忆及肌张力改变,MT的使用明显改善其变化.②二氢乙锭(DHE)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作为氧化应激反应产物的ROS主要定位于纹状体投射神经元(NeuN+),同时可见一些单染色的ROS+以及NeuN+神经元.6OHDA组纹状体的ROS出现在NeuN+神经元的百分率(ROS-NeuN/ROS)以及NeuN+神经元呈现ROS+反应百分率(NeuN-ROS/NeuN)[分别为(80.34±1.75)%、(89.08±2.86)%]皆高于其对照组[分别为(68.67±2.57)%、(61.24±1.52)%](P<0.05),而使用MT明显遏制由6OHDA诱导升高的百分率[6OHDA+MT组分别为(71.78±3.19)%、(64.64±2.97)%](P<0.05)o③ROS-Parv双标记实验显示,作为纹状体主要类型的小清蛋白(Parv)中间神经元呈现ROS阳性反应,其百分率在60HDA组(91.62±8.63)%高于它的对照组(68.66±7.52)%(P<0.05),MT对6OHDA诱导升高的百分率显示抑制效应(71.83±1.45)%(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氧化应激因素可能牵涉到PD纹状体神经元损伤的病理过程,而MT对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