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调查上海市白鹤社区农村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情况,为制定MS防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白鹤社区14个行政村2962名40~70岁本地村民进行MS筛查及相关知识和不良生活方式调查。结果白鹤社区农村中老年人MS的患病率为20.08%,性别间无差异(P〉0.05),糖尿病患病率不存在年龄差异(P〉0.05),50岁以上年龄组MS、高血压、超重或肥胖、三酰甘油增高及向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50岁以下年龄组(P〈0.01)。初中及以上文化人群慢性病知识知晓率高于初中以下人群,但与MS及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无关(P〉0.05)。结论白鹤社区的MS患病率较高,预防MS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控制腰围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适合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模式,提高患者血糖监测率以便及时掌握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并调整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3预期起建立基于政务网的糖尿病网络化监测管理模式,实现多网点、跨网点实时监测方式进行监测管理。结果通过网络化监测管理,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率由实施前的58.3%上升至目前的77.15%,60岁以上人群及远中心地区的血糖监测率较网络化监测实施前有明显的提高(P<0.01)。结论建立基于政务网的糖尿病网络化监测是提高农村地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率的有效方法,在社区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误诊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原因及减少误诊率的措施.方法:笔者将本科室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为表现的 MM 误诊为 OVCF 患者进行系统地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局灶性椎体骨折患者,均无椎体外骨质破坏,表现有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增高,行骨刺证实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局灶性的骨质疏松及破坏可以是 MM 早期的唯一表现,注意血清免疫球蛋白增高是在 MM 早期诊断中的一个“有效信号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目前有限元构建模型主要是基于医学图像的建模方法,骨水泥注入主要是人为假设的,而文章中治疗前后的数据直接来源于CT扫描,可靠性更高. 目的:构建骨水泥注入前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治疗前后病椎及邻椎的应力变化. 方法:选取1例75岁骨质疏松性L2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经双侧椎弓根注入少量骨水泥获得良好疗效,随访2年病椎及邻椎无新发骨折,局部无疼痛.根据其治疗前后的腰椎CT数据,构建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腰椎屈伸、左右侧屈、旋转等运动,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同一运动状态下的应力变化. 结果与结论:建立了腰椎压缩骨折骨水泥注入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生成222727个单元.骨水泥注入增加了L2椎体(病椎)屈、伸、侧屈各运动时的应力(P 〈0.05),对其旋转时的应力无明显影响(P 〉0.05);对L1,L3椎体(邻椎)在屈、伸、侧屈及旋转时的应力亦无影响(P 〉0.05).提示少量骨水泥注入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可增加病椎强度及应力,但不改变相邻椎体应力.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白鹤社区在政府主导下通过成立糖尿病管理小组、落实积分管理措施来提高糖尿病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的热情,配合家庭医生服务,提高医患互动的具体做法;分析了积分制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各项行为学和生理学指标的差异状况;提出了建立一套适合农村地区的糖尿病管理办法并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社区志愿者在家庭医师制服务模式中的作用,为广泛推广社区志愿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白鹤镇所辖23个行政村中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随机抽取两个行政村,其中一个村作为实验组村,另外一个作为对照组村,对实验组村实施社区志愿者工作,让志愿者全面参与到家庭医师制服务模式中,对照组村实施常规家庭医师制服务,一年后,比较两个村居民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家庭医师认知水平。结果实施社区志愿者工作前,两村居民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家庭医师认知水平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实验组村实施志愿者工作后,实验组村居民的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家庭医师认知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家庭医师制服务过程中,通过志愿者的参与,能加强对家庭医师制服务和健康知识的宣传,让家庭医师能方便的为居民提供所需的服务,同时让居民能更好的接受家庭医师提供的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传统后路椎板双侧开窗减压术与显微外科微创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腰椎管狭窄症采用显微镜下椎板开窗减压术60例和传统后路椎板双侧开窗减压术68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疗效.结果 1例传统术式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予缝合修复.所有患者经10~34个月的随访,传统术式术后10个月JOA评分(23.0±1.6)分,优良率为86.8%.显微外科术式术后10个月JOA评分(23.2±1.8)分,优良率为88.3%.结论 显微技术下椎板开窗减压术与传统后路椎板双侧开窗减压术疗效相近,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手术效果确切等优点,具有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干扰很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背景:国内腰椎髓核摘除后有限元模型多是建立在正常椎体模型的基础上,去除了完整的髓核组织,但是没有考虑到实际手术过程中髓核只是部分摘除以及椎板开窗同时对脊柱力学产生的影响。 目的:精确建立腰椎L4/5节段显微镜辅助下不同比例髓核摘除模型,比较髓核摘除前后的力学特征。 方法:选择1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获取术前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再获取术后CT数据并构建显微镜辅助下椎板单纯开窗、开窗+髓核摘除1/3及开窗+髓核全部摘除共4种模型,给予特定加载条件下比较其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6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征。 结果与结论:精确构建了显微镜下不同比例髓核摘除后腰椎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力学特征分析得知,显微镜下不同比例髓核摘除后腰椎在屈伸状态下的稳定性明显降低,应力趋向关节突、椎板峡部等后柱结构集中,在屈伸及椎板开窗对侧弯曲活动时影响较大,髓核摘除程度与其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改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9月至2008年5月,对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7例,均应用吻合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改进法修复,切取皮瓣范围6cm×4cm~16cm×12cm。结果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8—32个月,平均24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感觉功能良好,结论吻合小隐静脉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改进法是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