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PDCA循环是目前应用广泛的质量管理理论,麻醉科运用PDCA质量管理方法,对17名带教师资进行管理改革。经过18个月的培训、改进,利用PDCA循环往复的管理属性,基本解决麻醉科师资带教积极性不高、水平层参差不齐、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的问题,提升了我科师资教学水平。师资管理取得部分成效,实现了循环往复,不断提高,提供持续质量管理,及时反馈,重点改进,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Smad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子宫组(NE组,n=61)和宫颈癌组(CC组,n=53)组织中Smad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Smad2蛋白在NE组的表达阳性率是39.3%,在CC组的表达阳性率是77.4%,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癌高分化和中低分化者的阳性率分别为52.6%和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癌细胞浸润程度的越高≤1/2和>1/2者阳性率分别是66.7%和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d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与宫颈癌浸润程度、癌细胞分化程度密切相关,通过检测Smad2蛋白提供临床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研究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镇痛于妇科盆腔手术术后镇痛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子宫切除术病人80例,随机分为病人自控蛛网膜下腔镇痛组(PCSA,n=40),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n=40),均以吗啡为镇痛药物采用相应浓度进行患者自控镇痛。观察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点镇痛情况及术后50h总体镇痛评价。记录两组所用吗啡剂量、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镇痛效果满意,除术后6h外无明显差异;两组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PCEA组吗啡使用剂量及按压次数较PCSA组多。结论: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可达到较硬膜外镇痛更满意的镇痛效果,用药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曲马多复合芬太尼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在全身麻醉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分为曲马多(T)组、芬太尼(F)组和曲马多+芬太尼(TF)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行术后PCIA,采用负荷剂量+背景剂量+PCA给药模式。术后6、12、24、48h分别观察BP、HR、RR、镇痛效果VAS评分,记录术后24h镇静程度评分、48h用药量和PCA平均按压有效次数,观察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间BP、HR、RR、镇痛效果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hPCA平均按压有效次数T组(14±3)次,F组(12±3)次,TF组(8±2)次,TF组与其他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用药量:T组曲马多(17·9±1·5)mg/kg、F组芬太尼(16·8±1·5)μg/kg、TF组曲马多(11·5±0·7)mg/kg+芬太尼(9·1±0·7)μg/kg,TF组与T组、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镇静评分F组与T组、T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恶心呕吐的发生率T组高于其他两组,T组与F组、T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马多和芬太尼用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PCIA可提供同样满意的镇痛效果,但曲马多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而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发生率高;曲马多联合少量芬太尼能提供满意的镇痛且具有用药量少和不良反应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昂丹司琼联合甲氧氯普胺对手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相关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随机将180例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三组,每组60例:昂丹司琼(Ⅰ)组;甲氧氯普胺(Ⅱ)组;昂丹司琼、甲氧氯普胺联合(Ⅲ)组。三组患者手术后均行PCEA,并通过PCA泵分别将不同止吐药注入硬膜外腔。观察患者术后24h镇痛效果、镇静程度和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镇痛效果评分、镇静程度评分和吗啡用药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8%,显著低于Ⅰ组(28%和20%)和Ⅱ组(32%和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与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昂丹司琼和甲氧氮普胺单独应用均能有效防治患者手术后PCEA相关的恶心呕吐,两药联合应用能进一步减少患者手术后PCEA相关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7.
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自控静脉镇痛致恶心呕吐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比较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上PCIA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国内2000年1月~2004年12月研究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PCIA致恶心呕吐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OR),评价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PCIA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篇,总样本量280例。其中氯诺昔康组140例,发生恶心呕吐20例;曲马多组140例,发生恶心呕吐62例。合并OR是0.21,95%的可信区间为0.12~0.38。结论氯诺昔康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是曲马多组的0.21倍,采用氯诺昔康进行PCIA在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方面较曲马多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