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比较气管内全麻、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紧闭面罩吸入麻醉在腹腔镜胆囊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三组,Ⅰ组(n=30)采用气管内全麻;Ⅱ组(n=30)采用腰硬联合静脉麻醉;Ⅲ组(n=30)采用腰硬联合紧闭面罩吸入麻醉。结果Ⅰ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在麻醉诱导插管及拔管时波动大;Ⅱ组、Ⅲ组麻醉后气腹前SBP、DBP、HR的略有波动,气腹后恢复。Ⅰ组、Ⅲ组在气腹后PH值和PaCO2均在正常范围内;Ⅱ组在气腹后PH值略下降,PaCO2略升高,经面罩吸氧,辅助呼吸,恢复到正常范围内(P>0.05)。结论气管内全麻插管、腰硬联合静脉麻醉和腰硬联合吸入麻醉都可满足腹腔镜手术。腰硬联合吸入麻醉具有操作方便,刺激反应少,苏醒快,病人舒适、安静、无烦躁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药物对脊髓的镇痛作用、疼痛机制及相关药物对脊神经影响的实验中,常采用经大鼠脊髓蛛网膜下腔给药的方法。如需鞘内多次给药,只能蛛网膜下腔置管注药或反复蛛网膜下腔穿刺给药。任占杰等[1]通过比较麻醉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13.
郑良杰  张长椿  张舟 《山东医药》2013,53(29):74-76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PFN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60例择期行PFNA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20例,术中分别采用0.5%罗哌卡因1.5mL、0.5%罗哌卡因1.5 mL复合舒芬太尼2μg、0.5%罗哌卡因1.5 mL复合舒芬太尼5μg进行腰麻.记录各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到达时间、手术切口出现疼痛的时间、最高Bromage评分及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术后VAS评分.观察各组恶心、呕吐、瘙痒、低氧血症、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各组间比较,最高阻滞平面到达时间、最高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与A组相比,B、C组首次感觉疼痛时间延长(P均<0.05).与A组相比,B、C组2、4、8、12 h VAS评分降低(P均<0.05).麻醉患者不良反应随着舒芬太尼的剂量增加有增加的趋势.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腰麻能安全应用于高龄患者PFNA术,麻醉镇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横肌平面(TTMP)阻滞对经乳腔镜甲状腺术麻醉及术后镇痛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该院择期行经乳腔镜甲状腺术的女性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C组)与试验组(S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0.33% 罗哌卡因10 m L.S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TMP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和菱形肌-肋间肌阻滞(RI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术后康复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8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50~70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超声引导下TPVB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RIB组(B组),每组39例。全麻诱导前,A组、B组分别采用0.33%罗哌卡因25 ml行超声引导下TPVB和RIB。记录阻滞操作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记录术后2、6、24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记录PACU低氧血症、气胸、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局麻药中毒、术后谵妄、术后肺不张、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 B组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两组阻滞持续时间、不同时点静息和活动时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开始进食时间、开始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中,行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阻滞的患者术后恢复质量不差于行胸椎旁神经阻滞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护患共同完成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摆放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96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手术顺序分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研究组,每组各48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手术体位摆放由医生和护士一起完成,研究组采用医护患共同完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体位摆放前后血压、心率和与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体位摆放前后,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的组内比较,研究组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变化情况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较对照组平稳。研究组发生上肢和下肢疼痛、麻木等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体位摆放采用医护患共同完成,不仅保证患者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的平稳,而且降低了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科手消毒前免刷手与刷手两种方法对术中不同时点手带菌情况的影响.方法 以参加手术的外科医生和洗手护士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刷手组和无刷手组各20人,比较免刷手和传统刷手洗手法在使用同种新型消毒剂后及术中不同时段的手清洁消毒效果及手皮肤菌落种类.结果 经比较发现,2组手术人员术中不同时段手部存活菌落数比较无显著差异.无刷手组与刷手组各时段手皮肤均有细菌检出,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及肠球菌为主,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使用新型消毒剂进行外科手消毒,免刷手能够达到与传统刷手洗手法相当的清洁消毒效果,消毒作用能持续3h以上,免去刷手步骤,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对皮肤刺激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微泵输注持续腰麻在妇科盆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量输注泵(微泵)输注持续腰麻在妇科盆腔肿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妇科盆腔肿瘤根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持续注药腰麻组(Ⅰ组)和间断注药腰麻组(Ⅱ组)。Spinocath导管针行蛛网膜下隙穿刺置管后予0·5%重比重布比卡因行麻醉诱导,至阻滞平面达T4~T6。平面固定后,Ⅰ组用微泵注入0·375%等比重布比卡因2ml/h维持麻醉;Ⅱ组依手术情况及患者反应间断追加0·75%等比重布比卡因每次1ml。监测并记录相应时点ECG、MAP、HR及SpO2,记录局麻药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效果满意。Ⅰ组麻醉维持局麻药用量少于Ⅱ组(P<0·05)。诱导后两组MAP缓慢下降,20min时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但60min和90min时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微泵输注持续腰麻能得到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用系统评价的分析方法比较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上PCIA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集国内2000年1月~2004年12月研究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PCIA致恶心呕吐的相关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计算合并优势比(odds ratio,OR),评价氯诺昔康与曲马多在PCIA致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5篇,总样本量280例。其中氯诺昔康组140例,发生恶心呕吐20例;曲马多组140例,发生恶心呕吐62例。合并OR是0.21,95%的可信区间为0.1240.38。结论 氯诺昔康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是曲马多组的0.21倍,采用氯诺昔康进行PCIA在减少恶心呕吐发生方面较曲马多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全麻支气管插管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全麻支气管插管后与下呼吸道感染关系。方法对541例全麻双腔导管支气管插管患者(1组)和406例单腔气管插管患者(2组)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痰标本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1、2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别是26、18例,占4.81%和4.43%;痰标本中检出的非发酵菌占致病菌的86.36%,耐药率与下呼吸道感染率呈正比;感染率60~70岁组为9.56%、≤49岁组为2.04%;感染患者中麻醉时间≤3 h组占3.26%,≥3 h组占6.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与支气管插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概率接近,感染主要危险因素是细菌耐药、年龄与麻醉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