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4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氧化苦参碱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微血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OMT)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及肺微血管变化的影响,并探讨OMT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气管注射博来霉素制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将7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氧化苦参碱治疗组(简称治疗组),每组24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饲养;治疗组造模后第2天起腹腔注射氧化苦参碱注射液,直至处死;模型组造模后每天腹腔注射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在造模后第3,7,14,28天随机处死6只,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检测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计算机图形自动分析系统(CIAS)评估肺纤维化程度。通过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肺组织匀浆TNF-α含量。肺组织切片行CD-31免疫组化标记,通过CIAS评估肺微血管动态改变。结果模型组第14,28天肺HYP含量均高于同期正常组(P均<0.05),治疗组第28天肺HYP含量明显低于同期模型组(P<0.05);病理学半定量分析显示治疗组肺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及治疗组肺微血管密度(MVD)呈动态改变,在第3,7,14天2组肺组织MVD均高于正常组,在第28天时则明显低于正常组,其中模型组肺MVD第3,7天较治疗组均更高(P均<0.05);ELISA检测示模型组和治疗组各时间点肺组织匀浆TNF-α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治疗组第7,14天TNF-α较同期模型组均明显下调(P均<0.05)。结论在肺纤维化发展过程中存在肺组织微血管密度动态改变,早期大量新生血管形成,晚期微血管减少甚至消失,氧化苦参碱能一定程度阻止肺纤维化早期新生血管形成。氧化苦参碱治疗肺纤维化可能部分与抑制TNF-α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82.
概述 美国内科医师学会(ACP)发布此指南旨在为住院的非外科患者(内科患者和急性卒中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提供证据和提出临床推荐.方法 此指南是以1950年~2011年4月已发表的关于此主题的文献为基础,通过使用MEDLINE、Cochrane图书馆来检索,另外为确定更多的报道也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性综述的参考文...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变化与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8年5月- 2009年3月于仁济医院呼吸科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52例,分为轻度组(n=12)、中度组(n=12)、重度组(n=14)和极重度组(n=14);以26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为健康吸烟对照组(n=13)和健康不吸烟对照组(n=13).所有受试者接受肺功能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NO2-/NO3-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COPD组血清NO和VEGF浓度均低于健康不吸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O和VEGF浓度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呈正相关(r=0.767,P<0.01;r=0.658,P<0.01).COPD组血浆ET-1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ET-1浓度与FEV1呈负相关(r=-0.816,P<0.01).结论 COPD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4.
目的:比较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7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建立该颗粒剂与汤剂的指纹图谱并进行物质基础一致性评价。方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已建立的含量测定与指纹图谱方法对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黄柏碱,盐酸小檗碱,盐酸药根碱,(R,S)-告依春,落新妇苷,橙皮苷和白术内酯Ⅲ的含量进行测定,以盐酸小檗碱为参照峰,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对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颗粒剂与汤剂的相对峰面积进行差异性分析并进行拆方煎煮,从定性角度考察拆方对加味二妙传统汤剂指纹图谱的影响。结果: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中落新妇苷、盐酸药根碱、白术内酯Ⅲ的含量相差不大,且颗粒剂中黄柏碱、盐酸小檗碱、橙皮苷和(R,S)-告依春的含量高于传统汤剂。加味二妙颗粒剂确定了20个共有峰,传统汤剂确定了19个共有峰,颗粒剂与汤剂整体物质基础无明显变化,PCA结果表明加味二妙颗粒剂与传统汤剂的相对峰面积有一定差异,各拆方煎煮色谱图无新化合物产生。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体现了加味二妙颗粒剂和传统汤剂的整体物质基础,颗粒剂与汤剂的物质基础基本一致,7个指标成分的含量结合指纹图谱能较为全面地体现加味二妙传统颗粒剂与汤剂的内在质量,可为二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价DTI的相对各向异性(relative FA,rFA)、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elative ADC,rADC)对脊髓型颈椎病中颈髓压迫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颈髓不同压迫程度的脊髓型颈椎病98例和对照组17例健康志愿者,应用1.5T MR行常规和DTI检查,分别测量对照组(A组)C45、C65、C67节段和病变组(B7节段和病变组(BD组)病变节段FA值和ADC值,并与自身同层面C2节段颈髓比较,计算出rFA值和rADC值,分析组间的差异;观察各组在颈髓纤维束图的变化。结果:AD组)病变节段FA值和ADC值,并与自身同层面C2节段颈髓比较,计算出rFA值和rADC值,分析组间的差异;观察各组在颈髓纤维束图的变化。结果:AD组rFA值分别为0.92±0.06,0.89±0.07,0.76±0.10,0.58±0.09;rADC值分别为1.06±0.09,1.10±0.17,1.35±0.19,1.42±0.13。结论:DTI的参数变化能够量化脊髓型颈椎病颈髓受压后微细结构的变化,颈髓纤维束的图像重建能直观显示纤维束的完整性,可更加准确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损伤。  相似文献   
86.
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传播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婴儿院儿童及其母亲之间、全托儿童之间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菌)传播方式的研究,为儿童龋病预防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四川省实验婴儿院3~4岁的20名非全托儿童及其母亲和24名全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无菌牙签收集其菌斑样本,MSB培养基中培养48 h,每种表型菌落挑取一个代表株在TPY平板上次代纯培养,经形态学和微量生化鉴定后对分离的变链菌株行AP-PCR扩增,对不同个体出现相似基因型的变链菌株进行分析.结果44名儿童中,65.9%的儿童口腔内检出变链菌,20对母子中有10对均检出变链菌,44名儿童及20名母亲口腔中共分离出98株变链菌;均有变链菌检出的10对母子口腔中分辨出32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7对母子有相似基因型出现;24名全托儿童口腔中共分辨出29个不同的基因型,有2种基因型在13名全托儿童口腔中有重复检出.结论变链菌在婴儿院儿童中存在水平传播及垂直传播两种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87.
目的 :通过对混合牙列上下颌第一恒磨牙龋易感部位脱矿程度的定量测定 ,分析乳牙列龋病情况与第一恒磨牙早期脱矿之间有无相关性。方法 :随机抽取成都市 6~ 7岁儿童 169名 ,其中无龋儿童 (dmft=0 ) 84名 ,龋敏感儿童 (dmft≥ 5 ) 85名 ,采用KaVoDIAGNOdent激光荧光脱矿测定仪测定样本双侧上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舌沟以及双侧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颊沟的脱矿程度 ,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龋敏感儿童第一恒磨牙的早期脱矿明显大于无龋儿童第一恒磨牙的早期脱矿 (P <0 .0 0 1) ,两组儿童左右侧第一恒磨牙相同点位脱矿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双下颌第一恒磨牙中央窝的脱矿测定值明显高于其它各点位 (P <0 .0 0 1)。结论 :激光荧光法是一种有价值的定量诊断早期龋的方法。乳牙列龋病情况与第一恒磨牙早期龋之间有显著正相关 ,应对乳牙龋敏感儿童的年轻恒牙 ,特别是双下颌第一恒磨牙及早采取防龋措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用于老年慢性便秘患者安全及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以提高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拟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慢性便秘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50例;肠道准备:A组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采用番泻叶、甘露醇和口服补液盐,C组采用番泻叶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并详细记录肠道准备效果,肠镜检查中肠道清洁程度,患者的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C组的肠道清洁度有效率为94.0%,高于A组的66.0%和B组的74.0%;②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C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A组的26.0%和B组的30.0%。A组与B组在清洁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口服番泻叶和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老年慢性便秘者的肠道准备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小,可提高患者结肠镜检查的成功率,使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  相似文献   
89.
为了提高我科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改进参与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2008-03/2009-03我科为了减少输液患者亮红灯的现象,进行了持续质量改进,现报道如下。1存在的问题护理部及督导办老师下科检查发现:患者输液需要换瓶时都是等红灯亮了才去执行,很少主动下病房巡视,导致整个病房红灯此起彼伏。因此,患者不能很好休息,有些无陪人的患者怕输液完了会回血,思想高度紧张,也影响治疗,每月患者满意度调查中,总是“主动巡视病房”一项满意率较低,仅为80%。2原因分析2.1认识不足责任心有待进一步加强,依赖呼叫铃被动工作的思想严重,缺乏主动服务意识。2.2团结协作精神不够由于护理人员少,各班护士只顾忙于自己手头工作,呼叫铃响后,没有及时给予答复。2.3管理工作不优化科室工作没有进行科学合理安排,责任班书面记录过多和手术患者回病房的时间都集中在10:00~15:00,正值加药高峰期,而负责治疗的责护班护士只有一名,导致责护班过于忙乱,巡视不够。3制订相应的质量改进方案(1)加强对护士的教育,进一步提高护士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认真落实护理部组织开展的“加强病房巡视,减少红灯呼叫”护理服务部百日...  相似文献   
90.
内镜的发展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内镜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的诊断走向诊断与治疗相结合。尽管在传统胃肠镜术前做了各种准备工作,但是大多数患者术前多有紧张、恐惧和焦虑心理;术中仍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咳嗽、咽部不适、腹痛等,难以很好地合作而影响检查与治疗过程,也给患者留下痛苦的回忆。因此患者对疾病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