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医药卫生   18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目的 设计及构建肾素(前体)受体微小干扰核糖核酸(miRNA)质粒,并鉴定出有效干扰质粒.方法 设计及构建4对肾素(前体)受体的pcDNATM6·2-GW/EmGFPmiR miRNA及1对阴性对照miRNA干扰质粒,通过测序鉴定.将干扰质粒用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顺时转染获得细胞系,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及流式细胞术确定转染效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4对干扰质粒、阴性对照质粒肾素(前体)受体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测序显示肾素(前体)受体干扰序列及读框完全正确,倒置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干扰质粒瞬时转染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系的转染效率均在60%以上.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X2-2-3、X2-3-3干扰质粒对肾素(前体)受体 mRNA及蛋白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结论 成功构建了肾素(前体)受体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筛选出有效干扰质粒,为进一步研究肾素(前体)受体在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对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氢诱导建立氧化应激模型.经硫氢化钠和LY294002预处理探讨硫化氢对过氧化氢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乳酸脱氢酶、丙二醛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结果 过氧化氢可引起乳鼠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含量升高,Akt磷酸化水平下降,Bcl-2/Bad比值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硫氢化钠预处理能减轻过氧化氢引起的心肌细胞损伤,乳酸脱氢酶、丙二醛含量下降,Akt磷酸化水平升高,Bcl-2/Bad比值升高,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PDK/Akt特异性阻断剂LY294002能部分减轻硫氢化钠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 硫氢化钠预处理能使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Bcl-2/Bad比值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硫化氢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1-7)对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原代THP-1细胞,取5~8代细胞用佛波酯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将细胞分成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不同浓度(0.1、1、10μmol/L)血管紧张素-(1-7)组和不同浓度(0.1、1、5和10μmol/L)血管紧张素Ⅱ组加入相应处理因素培养48 h后,RT-PCR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1-7)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比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而且随着血管紧张素-(1-7)浓度的升高,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也升高(P<0.05);而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且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mRNA及蛋白表达随着血管紧张素Ⅱ浓度的升高而降低(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1-7)呈浓度依赖性促进THP-1巨噬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表达;血管紧张素Ⅱ呈浓度依赖性抑制THP-1巨噬细胞过氧...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MPVL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有无复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因急性STEMI住院并于发病12 h内行直接PCI的患者304例。收集入选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术前血常规参数计算得出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率(MPVLR)。按PCI术中冠状动脉有无复流分为正常血流组及无复流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无复流组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正常血流组(P0.05);无复流组平均血小板体积、PLR、MPVLR、高敏C反应蛋白、术中使用替罗非班、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病变长度显著高于正常血流组(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MPVLR及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是预测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PLR、MPVLR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6、0.795,预测的敏感性分别为73.8%、88.7%,特异性分别为69.1%、64.1%。结论 MPVLR能够有效预测急性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无复流的发生,其作为血常规常见指标的计算值,获取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5.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病因涉及多种危险因素和疾病,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炎症反应激活,诱导特殊细胞凋亡等是AS的特征。糖尿病、脂代谢紊乱、高半胱氨酸等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被证明部分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ERS)而诱发AS[1]。  相似文献   
76.
目的 观察在体条件下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途径.方法 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并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结果 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与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血浆肌钙蛋白I及MDA的含量均降低(P〈0.05),血浆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心肌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在体条件下,比较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观察两种保护性处理是否有叠加效应。方法建立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预适应加缺血后处理组,于再灌注末测定心肌组织梗死面积,测定心肌酶。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浆肌钙蛋白I明显降低(P〈0.05),但缺血后处理组、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后处理加缺血预适应组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均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相似的心肌保护效应。这两种保护作用无叠加效应,提示缺血后处理与缺血预适应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8.
<正>脂联素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糖脂代谢、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本实验以缺血再灌注大鼠为模型,观察给予外源性脂联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影响及对再灌注后大鼠心肌功能的保护性作用,并探讨其作用的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9.
目的: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并构建聚乙二醇(PEG)化壳聚糖质粒纳米粒,研究其对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的转染能力及细胞毒性.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应用喷金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壳聚糖纳米粒粒径的分布与形态;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连接上pGenesil-1质粒(报告基岗);对壳聚糖质粒纳米粒进行PEG化的修饰;应用PEG化壳聚糖质粒纳米粒转染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壳聚糖纳米粒对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喷金扫描电镜检测显示壳聚糖纳米粒呈均匀分散的球形颗粒,平均直径为5 nm;PEG化壳聚糖质粒纳米粒能转染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MTT结果显示壳聚糖纳米粒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壳聚糖质粒纳米粒对内皮细胞的转染效率为26%,PEG修饰壳聚糖质粒纳米粒转染细胞,转染率为63.4%.结论:对壳聚糖质粒纳米粒进行化学修饰不仅能提高其转染效率,且对细胞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设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IR + GLP-1(0.030 nmol/L、0.16 nmol/L和0.30 nmol/L)组,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 h,Evan’s blue-TTC法检测心肌梗死范围;取左心室游离壁心肌组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同时测定心肌组织中氧化-抗氧化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培养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单纯缺氧复氧组(HR)、HR + GLP-1(1 μmol/L、5 μmol/L和10 μmol/L)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测定乳酸脱氢酶(LDH)释放、SOD活性、MDA含量、活性氧簇(ROS)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 与IR组相比,IR+GLP-1(0.03 nmol/L、0.16 nmol/L和0.30 nmol/L)组剂量依赖性地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减轻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及细胞凋亡,增加SOD活性,减少MDA含量(P<0.05 或P<0.01);与HR组相比,HR+GLP-1(1 μmol/L、5 μmol/L和10 μmol/L)组剂量依赖性地逆转HR诱导的细胞损伤,增加SOD活性,减少MDA含量,降低ROS水平,减轻HR诱导的MMP降低(P<0.05或P<0.01)。结论: GLP-1可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及保护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