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65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江四清  赵德明 《安徽医学》2009,30(3):347-349
1概述癫癎是一个复杂的神经科临床综合征,作为一种多发病、常见病,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健康。目前癫癎的治疗主要是依靠西药治疗,包括传统的抗癫癎药物(如卡马西平、丙戊酸等)和新型抗癫癎药物(如托吡酯、奥卡西平等)。抗癫癎治疗的总体目标是确保癫癎患者拥有尽可能好的生活质量,使他们能够和癫癎以及相关的精神和身体障碍和谐共处。癫癎的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是很复杂的。目前常用的抗癫癎药物共有十几种,如何安全、有效、个体化的抗癫癎药物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抗癫癎药物临床使用时间长,疗效确切,价格低廉,目前仍是临床抗癫癎治疗一线用药。但是传统抗癫癎药物由于副作用大,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多,患者不易耐受等缺点,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国际抗癫癎联盟(ILAE)指南认为,在儿童和老年患者由于存在耐受性或药物间相互作用等潜在问题,因此对这些特殊人群推荐首选新型抗癫癎药物。认知是大脑的高级神经活动,包括理解、记忆、学习能力、注意力、警觉性和知觉等。抗癫癎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因其对病变部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维持正常认知功能神经元的兴奋性有同样的降低作用,故抗癫癎药物导致的认知损害在一定程度上以减少痫性发作来代偿。影响癫癎认知功...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复苏方法对院前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初期疗效,寻找最佳的CPR方法。方法:对42例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CPR,根据采用复苏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组(ACD—CPR,21例)和标准心肺复苏组(STD-CPR,21例);比较两组患者CPR进行后1、5、10、15、30分钟的收缩期动脉血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和住院率的差异。结果: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标准心肺复苏组。结论:主动按压减压心肺复苏术初期效果优于标准心肺复苏术。  相似文献   
53.
偏瘫型偏头痛为偏头痛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较少见,报道不多,现报告1例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38岁,农民,因“发作性恶心呕吐伴肢体活动障碍3年余加重10余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发病后2d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不伴有明显头痛。  相似文献   
54.
肛门括约肌肌电图对多系统萎缩诊断价值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系统萎缩(MSA)是一种少见的,散发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MSA出现骶髓前角选择性的细胞脱失,同时伴有残留运动神经元的侧枝芽生。肛门括约肌肌电图(EAS-EMG)表现为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出现自发电位或卫星电位等神经源性损害的改变。在怀疑MSA时该项检查可作为常规的电生理检查方法。本文就近年EAS-EMG在MSA诊断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5.
当今,对本病所有期别的治疗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放疗,但对原位癌偶用局部性切除,对ⅣA 则用放射与手术的联合治疗。本文报告马利兰大学医院1957~1975年88例患者主要应用放疗的经验。年龄26~87岁,中位与平均年龄60岁。鳞癌95%,腺癌5%。早期病变者仅用短距离治疗(Brachytherapy),晚期者应用内外照射联合治疗。O 期:用 Bloedorn 阴道施用器作腔内镭疗,表面量80~100Gy/5~6天.Ⅰ期:常用长镭针(有效长度4.5cm)以及个别用~(192)铱作间质短距离治疗,TD55~60Gy/4天,对表浅病灶(<0.5cm)用Bloedorn 施用器,剂量与 O 期同.Ⅱ、Ⅲ及Ⅳ期:先行盆腔外照射40Gy/4周。宫旁增加10~15/1~  相似文献   
56.
直肠癌不管手术能否切除,盆部的放射治疗比化疗更重要。但由于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往往使病人中途停止放疗,达不到治疗目的。我们在完成Miles式手术后,修复盆底时,从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800~1000ml,使膀胱充盈达骶骨岬水平,将前后左右腹壁腹膜与膀胱顶部腹膜缝合,将盆底升至真骨  相似文献   
57.
背景:重视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的治疗不但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有助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目的:观察丁螺环酮对PSD患者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分析。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内科。对象:PSD患者来自2002-09/2004-04本院神经内科住院及专家门诊的患者,均符合CCMD-2-R有关抑郁症诊断标准。入组标准:①均为脑出血或脑梗死后患者,CT结果阳性,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至少一个肢体肌力为3级或3级以下。②意识清,检查合作,无严重智能障碍或失语。③无精神病史或…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后截瘫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硬膜外麻醉后截瘫患者的临床、电生理、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3例中1例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出现神经根损伤,致1侧下肢弛缓性瘫痪。1例剖宫产硬膜外麻醉后出现腰骶神经根炎,致2下肢弛缓性瘫痪。另一例腰椎间盘脱出、椎管狭窄行L4/5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后出现两下肢弛缓性瘫痪。经治疗1例痊愈,2例好转。结论硬膜外麻醉后截瘫的发生率低,但预后差,早发现、早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9.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管癌根治术后肝脏多处转移一例报告谭厚生,王朝俊,王修杰,徐祖砚,唐昌炯华西医科大学(610041)赵德明成都军区总医院放射科(610083)肝外胆管癌手术切除困难时,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望延长病人生命。本例为总胆管下段低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60.
作者报道了1977~1990年麻萨诸塞州总医院25例用放疗的经验。单纯内翻乳头状瘤(IP)7例,伴鳞状细胞癌(IP/SCC)18例。全组诊断时年龄21~79岁(平均52.3),IP30~79岁(平均46.7),IP/SCC21~73岁(平均54.5)。全组男女比4.2:1。放疗前均属浸润性局部晚期,肿瘤侵犯至少2个~6个分离的解剖部位(平均3.3个),IP与IP/SCC受累部位平均数无差别。多累及鼻腔(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