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对8例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并给予术前健康教育,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膨宫液出入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结果7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肌瘤数目过多,患者年龄较轻且未婚,仅切除绝大多数肌瘤.术后随访2~26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有轻微宫腔粘连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正常妊娠.提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保留子宫,而恰当的护理配合是预防并发症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卡前列甲酯栓终止中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18例确诊为妊娠的妇女,妊娠天数≤144d,口服米非司酮配伍阴道置卡前列甲酯栓,观察终止妊娠效果。结果:显示完全流产率9434%,不完全流产率566%,置卡前列甲酯栓后6h内排出胎囊占940%。结论:反复间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宫缩作用增强,并未加重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致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2月间我院经宫腔镜结合超声对6例青春期少女进行检查、诊断,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临床表现:6例患者均以原发性痛经为主要表现,其中1例先天无阴道患者表现为周期性腹痛。②宫腔镜结合超声检查:6例病例中诊断盲角子宫3例,残角子宫3例,其中5例合并与病侧子宫同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③手术方式:以切除残角或盲角子宫为基本术式,盲角子宫者行大部盲角子宫切除术,术中完全切除盲角子宫内子宫内膜,合并卵巢巧克力囊肿者均行囊肿核除术、保留正常卵巢组织及另侧子宫,最终旨在保留正常生育功能。结论:宫腔镜结合B超检查可在术前早期明确诊断青春期少女子宫畸形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保证青春期少女的生育功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妇科肿瘤,也是临床上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治疗仍是改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关键所在.随着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各种检测设备的完善,人们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也逐步深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已不再是临床诊断中唯一的肿瘤标志物,对其相关分子的研究使其测定值具有了更精确的意义,先进的影像学设备的应用能够发现较隐蔽的微小病灶.对这类疾病形态学及分子水平方面所做的研究,能对这类疾病能够作出早期而准确的诊断,现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临床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8例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并给予术前健康教育,术中严密观察患者出血情况、膨宫液出入量及药物不良反应,术后随访等护理措施。结果7例一次成功完成手术,1例因肌瘤数目过多,患者年龄较轻且未婚,仅切除绝大多数肌瘤。术后随访2~26个月,除2例患者术后有轻微宫腔粘连外,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所有患者月经异常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后正常妊娠。提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多发性微小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恢复快,可保留子宫,而恰当的护理配合是预防并发症和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40岁以下妇女宫颈癌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为  迟绍荣 《吉林医学》1995,16(3):136-138
为了了解40岁及其以下的年青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点,我们选择在我院经广泛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除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22例,其中≤40岁者29例,以同期>40岁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研究,并经1~7年随访观察。其结果表明:≤40岁者宫颈癌发生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结婚年龄较晚,孕产次较少。临床表现:≤40岁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症状,以菜花型为主要类型。淋巴结转移率,术后复发率及一年内复发率在≤40岁组均高,差异显著,说明较年轻组妇女宫颈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输卵管快速插管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宫腔镜输卵管插管方法。方法 :采用一麻、二换、三旋进的改良方法。结果 :改进前后插管所用时间、疼痛程度、内膜要求条件及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0 1 )。结论 :采用一麻、二换、三旋进的输卵管快速插管法 ,能提高插管成功率 ,缩短插管时间 ,减轻病人痛苦 ,降低消耗 ,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改良式盆底重建术在女性盆腔脏器脱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治疗女性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7年4月~2008年12月对经盆腔脏器脱垂定量分期法(POP-Q)诊断为盆腔脏器脱垂的18例患者进行改良式盆底重建术,应用自制聚丙烯网片行阴式子宫切除术+前盆底悬吊术+阴道顶端固定术+阴道后壁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并观察疗效。结果:1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78min,术中平均出血200ml,住院时间7~10天,术后1、3、6、9、12月随访,18例患者因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脱垂引起的不良症状全部消失,其中1例出现左下肢轻度疼痛,给予局部热敷理疗治疗2周后疼痛消失,2例出现膀胱颈过度活动症,留置尿管1周后消失,其余未见明显并发症出现。结论:改良式盆底重建术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安全微创、经济可行、减少复发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短期效果满意,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正> 前置胎盘对孕产妇及胎儿健康威胁极大,尤其是完全性及部分性前置胎盘,发病时间早,出血多,易诱发早产。为了控制出血,减少早产儿出生,我们对1986~1990年在我院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49例)试用舒喘灵防治早产(30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资料(一)诊断1.均有妊娠中、晚期无痛性阴道流血。2.均经1~3次B 超检查,证实胎盘覆盖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患者,女,26岁,孕0产0.因停经33 d,腹痛3 d加重1 d,于2002年12月7日急诊入院.末次月经为人院前33 d.3 d前无任何诱因左下腹疼痛,于个体诊所静点抗生素2 d未见好转,人院当日下腹痛明显加重,伴恶心、呕吐、肛门坠胀感、心悸、周身乏力,无发热、转移性下腹痛、腹泄、阴道流血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