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腹腔源性全身感染患者应用小剂量生长激素(GH)后病情严重程度的变化,评估GH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30例非肿瘤、既往无代谢性疾病病史的急性感染中毒性休克患者,按住院日期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例,治疗组20例,治疗组给予皮下注射GH8C/d,共7d;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两组患者第1、4、7天的血清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浓度及每天应用APACHE-Ⅱ和E1ebute & Stoner的Sepsis Score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进行坪分,术后第15天统计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前降钙素、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浓度均逐渐降低,除CRP外,治疗组第7天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分从第4天开始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从第5天开始,治疗组下降比对照组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d治疗组3例好转,17例治愈;对照组4例好转,6例治愈。结论 在清除感染病灶,纠正感染中毒性休克后使用小剂量生长激素能够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人住院患者营养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全院住院患者营养药品的使用率、使用结构变化,应用营养药品患者的疾病分布。结果:2011~2015年,住院患者的营养药品占住院药品总金额的比例维持稳定,肠外营养(PN)药品约占2.56%,肠内营养(EN)药品约占1.79%。PN用药人数占同期出院人数的比例自5.90%上升至6.31%,EN用药自1.53%上升至2.15%。PN药品的人均日用量自0.16瓶(袋)上升至0.23瓶(袋)。其中配置全合一三升袋占PN总使用人次的比例自6.55%上升至13.66%,多腔袋自28.84%增至36.58%,单瓶输注现象同比下降,降幅达36.11%。EN人均日用量稳定波动于0.11~0.13瓶(袋)。消化道恶性肿瘤、肠梗阻、梗阻性黄疸、血液肿瘤、急性胰腺炎等是PN的主要患者人群。脑血管疾病、呼吸衰竭、呼吸系统感染以及运动神经元病变等是使用EN的主要患者人群。结论:近5年我院营养药品的使用率逐步提高,不同类型营养制剂的结构变化表明临床选择基本合理。使用营养药品的患者人群符合指南推荐,并有我院特色。未来需进一步提高肠内营养制剂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1992年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ARDS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性医院ICU中收治的年龄12岁、持续ICU治疗超过24h的ARDS患者。结果 8482例患者中383例发生ARDS(4.5%),其中肺源性97例、肺外源性286例。脓毒症(21.7%)、肺炎(16.2%)、大手术(13.1%)、重症胰腺炎(12.8%)及严重创伤(10.7%)为ARDS最常见的原发病。ARDS总病死率52.0%,以APACHEⅡ评分对病死率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病死率无显著变化(P=0.085)。多因素分析显示,ARDS死亡危险因素有年龄、基础疾病、多器官功能障碍及住院时间。脓毒性休克(36.2%)与心功能衰竭(20.6%)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仅14.6%患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ARDS是北京地区ICU中的常见危重症,死亡率仍较高,且近年来未下降。脓毒性休克与心功能衰竭是ARDS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危重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谷氨酰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110例危重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5例患者给予常规标准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55例患者给予谷氨酰胺支持治疗,观察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和转铁蛋白(TR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PAB和TR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M(Ig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Ig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BW、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APACHEⅡ评分、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危重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谷氨酰胺,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咪唑安定对重度OSAS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期间的镇静效果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 :重度 OSAS患者 32例 ,全部行 UPPP手术 ,术后带经鼻气管插管 ,给予咪唑安定镇静 ,对用药前、用药期间、拔除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 O2 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 :使用咪唑安定 1小时以后至拔管 ,MAP、RR均明显低于使用前 (P <0 .0 5 ) ,使用咪唑安定 1小时、6小时 Sp O2 显著提高 (P <0 .0 5 )、p H调整至正常范围 ,而 PO2 和PCO2 无明显变化。结论 :重度 OSAS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期间使用咪唑安定作为镇静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不同临床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19, COVID-19)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2月8日至3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由三家援鄂医疗队负责的隔离病房收治的81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诊断标准,将患者的疾病状态分为普通型(35例)、重型(39例)、危重型(7例)。检测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比较不同临床亚型组患者间各指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绝对数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普通型及重型患者,且随疾病严重程度加重呈递减趋势。22例患者首次检测时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NK细胞绝对数、CD4+/CD8+六项指标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59例患者上述指标存在异常,以NK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减少最为常见(61%,56%)。将NK、CD8+T淋巴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患者作为一组,其余指标异常患者作为一组,前者危重型患者较多(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8:7 vs. 19:21:0,P=0.001),且死亡病例均在此组(6例 vs. 0例,P=0.001)。15例患者B淋巴细胞绝对数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余64例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减低组与正常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分别为4:7:4和30:31:3,减低组危重型患者比例多于正常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COVID-19患者临床亚型越危重淋巴细胞各亚群绝对数越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武汉某定点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区内的空气、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及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采样,并检测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以明确病区内SARS-CoV-2污染程度,指导感染控制,保证医务人员安全。方法:于2020年3月11—19日,使用便携式生物气溶胶采样器WA-15采集病区内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的空气样本,应用预湿无菌棉签涂抹法采集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最外层手套表面以及气管切开操作者正压呼吸防护头套和隔离衣表面),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SARS-CoV-2核酸。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对病区内工作过的医务人员行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测,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检测及胸部CT扫描明确医务人员COVID-19感染情况。结果:病区内90个清洁区、缓冲区及污染区空气样本,38个污染区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样本和16个医务人员防护服表面样本,均未检出SARS-CoV-2核酸。137位在病区参与COVID-19救治工作的医务人员咽拭子SARS-CoV-2核酸检查结果均阴性,血清SARS-CoV-2 IgM、IgG抗体均阴性,胸部CT检查均无COVID-19肺部影像学表现。结论:良好的通风条件、严格环境设施消毒、正确的患者生活习惯指导以及医务人员严格手卫生,是减少隔离病房内病毒气溶胶形成、降低气溶胶含量、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保证。面对未完全掌握的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医务人员按高级别防护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SARS是一种新的传染性疾病,可以借鉴的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极少。我院危重医学科在SARS危重症治疗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结合国内外的有关SARS的最新研究资料,探讨SARS危重患者的救治方法,供同道借鉴。  相似文献   
19.
万古霉素是临床常用的糖肽类抗菌药物,用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感染的一线治疗,具有治疗窗窄、肾毒性的特点[1]。2016年《中国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指南》[2]推荐对重症患者进行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对于重症成人患者推荐10~20 mg/L为目标谷浓度,并基于药代动力学原理和方法进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20.
咪唑安定对重度OSAS术后带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静  葛庆岗等 《耳鼻咽喉》2002,9(5):286-288
目的:探讨咪唑安定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术后带气管插管期间的镇静效果及其应用安全性,方法:重订OSAS患者32例,全部UPPP手术,术后带经鼻气管插管,给予咪唑安定镇静,对用药前,用药期间,拔除气管插管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SpO2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使用咪唑安定1小时以后至拔管,MAP、RR均明显低于使用前(P<0.05),使用咪唑安定1小时,6小时SpO2显著提高(P<0.05),PH调整至正常范围,而PO2和PCO2无明显变化,结论:重度OSAS患者术后管插管期间使用咪唑作为镇静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