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5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自2006年以来,我院引进法国赛特力公司超声骨刀手术系统,对44例牙颌面畸形患者进行了手术矫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涎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489例涎腺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涎腺恶性上皮性肿瘤840例,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居其前3位;涎腺良性上皮性肿瘤1649例,多形性腺瘤、Warthin瘤、基底细胞腺瘤居其前3位。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男女之比为1.13∶1和0.99∶1;平均发病年龄47.86岁和44.86岁;腮腺和腭部为好发部位。结论:腺样囊性癌和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涎腺恶性、良性上皮性肿瘤。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胶原膜复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CM)促进兔颅顶部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方法:建立兔颅顶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2cm×2cm)。将5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3组:胶原复合bFGF组(bFGFCM)、胶原组(CM)和空白对照组(Control)。分别于术后1、2、4周处死实验动物,采用大体观察、石蜡切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评价创面愈合状况。结果:术后1周,胶原复合bFGF组创面显著缩小(P〈0.05),肉芽组织增生及胶原合成明显;胶原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无明显肉芽增生及胶原合成。术后2周,胶原复合bFGF组创面愈合率仍较另外两组显著(P〈0.05),肉芽组织成熟程度较高,胶原合成量大;胶原组次之;空白对照组最小。术后4周,各组实验动物创面基本愈合,胶原复合bFGF组瘢痕挛缩较另两组轻。镜下观,胶原复合bFGF组表皮及真皮层发育较另两组成熟,空白对照组胶原纤维的状态和排列似瘢痕组织。结论:胶原复合bFGF膜比单纯胶原膜能更有效的促进兔皮肤缺损后的再生并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74.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面颈部静脉-微静脉畸形19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小儿面颈部静脉-微静脉畸形(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01~2005-01,用PYM注射治疗小儿面颈部静脉-微静脉畸形197例(244个瘤体),男性70例,女性127例,男女之比为1∶1.81,年龄1个月~12岁。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治愈率60.41%,基本治愈率35.53%,好转4.06%,总有效率为100%。按瘤体个数统计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6.31%。结论:PYM治疗静脉-微静脉畸形疗效高,疗程较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筛选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口腔鳞癌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10 例口腔鳞癌组织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进行二维电泳,选择在表达差异量较大的29 个点进行质谱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所分析的蛋白质类型. 结果: 口腔鳞癌及相应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凝胶的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2 325±390和2 487±281.双向凝胶电泳图显示,口腔鳞癌及正常口腔黏膜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数为29 个,这29 个点在癌组织中均为低表达,对其进行了质谱(PMF)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了其中的3 个点,它们是:β纤维蛋白(fibrin beta)、磷酸丙糖异构酶(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 TIM)、unknown蛋白.结论: β纤维蛋白、磷酸丙糖异构酶、unknown蛋白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改变,其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76.
鲁勇  石冰  郑谦  王志勇  胡勤刚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1):1279-1281
目的:探讨影响初期腭裂修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43例非综合征性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可能影响腭咽功能的因素如性别、手术年龄、手术方法、腭裂类型等通过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腭裂术后腭咽功能并无相关性(P>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手术年龄大于2岁后腭咽闭合不全的风险性增加(OR=2.69,P<0.05);腭帆提肌重建术相对于VonLangenbeck法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率降低(OR=0.22,P<0.05);单侧完全性腭裂(UCCLP)和软腭裂(SCP)患者术后腭咽闭合率分别高于双侧完全性腭裂(BCCLP)和硬软腭裂(HSCP)患者(P<0.05)。结论:手术年龄、腭裂类型以及腭裂修复方法是影响初期腭裂术后腭咽功能的主要因素。手术年龄适当提前、采用功能性腭帆提肌重建修复方法有助于提高腭咽闭合率。  相似文献   
77.
3次疗法加被动张口训练治疗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腔封闭、灌洗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即3次注射疗法)结合术后被动张口训练在治疗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中的作用。方法:将252例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150例,予以行3次注射疗法,术后配合被动张口训练;对照组的102例患者仅行3次注射疗法而不进行被动张口训练。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81.3%,对照组有效率为42.2%,经统计学检验: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关节腔内3次注射疗法结合被动张口训练在慢性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8.
提高胸大肌肌皮瓣修复效果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根治性和功能性外科的有机结合,缺损的即刻修复重建得到广泛的关注。就循方法简便、实用的原则和修复效果来评价,软组织缺损修复时首推胸大肌肌皮瓣。其既有足够的组织量修复缺损,充填腔隙;又可通过肌蒂遮盖颈部重要血管,放疗中能起到保护作...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nm23-H1、P53、PCNA的表达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淋巴结转移组和57例非淋巴结转移组肿瘤原发灶中nm23-H1、P53、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结果nm23-H1在非淋巴结转移组中的阳性率(86.0%)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组(27.8%),与转移呈负相关(P<0.05);淋巴结转移组中的P53阳性率(77.8%)和PCNA阳性指数(91.2±3.4%)显著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38.6%、70.7±2.2%),与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nm23-H1、P53、PCNA的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情况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即刻修复上颌骨部分洞穿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2004年至2008年收治的19例上颌部肿瘤患者,于切除肿瘤后即刻应用钛网支架修复骨质缺损,并以前臂游离皮瓣覆盖于钛网支架表面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结果 19例中16例患者术后功能与外形均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患者发音清晰,进食时无口鼻腔返流现象;有3例术后钛网支架部分外露、感染,遂去除钛网支架,将挛缩的前臂游离皮瓣重新展开,并缝合于缺损部位,口鼻腔瘘得到关闭,患者的发音、进食功能无明显影响,仅面中部有轻度塌陷.结论 应用钛网支架与前臂游离皮瓣修复上颌部缺损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吞咽与语言功能得到较好的维护,同时也获得了较为满意的面部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