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3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血管再通,挽救缺血半 暗带。然而早期再通的效果存在个体差异,难以早期预测,且增加了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风险。为了 能够早期判断AIS患者早期血管再通的预后及出血转化风险,多年来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这方面预 测模型的研发及应用,相关评分预测模型也层出不穷。本文对近年一些相关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 行回顾,以期待对未来的临床工作及科学研究提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52.
正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在我国已超过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第一位死亡病因。循证医学表明,急性缺血性卒中最有效的治疗是在发病后的早期进行血管再通治疗,以挽救缺血半暗带,恢复神经功能。目前血管再通的方法主要有rt-PA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取栓及颅内动脉支架治疗等。血管再通治疗有其局限性,除了要求在发病后有效的时间窗内进行,还可能存在开通后血管再闭塞、出血转化甚至死亡等并发症。因此,若能在血管再通治疗前有效预测可能的预后和并发症,对  相似文献   
53.
1病例简介患者男,79岁,急诊以“右侧肢体轻度活动不利伴发作性双目无神19d”于2009年2月12日入院。现病史:2009年1月25日晚轻微活动中突发意识丧失、面色苍白,当时无肢体抽搐、两便失禁、两眼上翻,约10min自行清醒,立即来我院急诊,  相似文献   
54.
55.
本文报告128例中风患者发病时间的昼夜分布差异,发现脑血栓存在发病时间上昼夜分布差异,发病高峰时间为4:00-7:00,而脑栓塞及脑出血则缺乏此种昼夜节律性。文章对其发病要理进行了讨论,指出对老年中风高发人群进行发病高峰段提前进行预防治疗,对降低脑血栓发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6.
格林-巴利综合征一年后的临床与电生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格林 -巴利综合征 (GBS)一年后的电生理恢复情况 ;在GBS的恢复过程中 ,周围神经的远端与近端是否同步恢复。  方法 对 7例GBS患者在病初及病后一年进行了正中神经及胫后神经的F波 (Fw)、末端潜伏期 (ML)及其波幅 (Amp)的测定。  结果 病初 7例GBS患者电生理检测均有异常 ,一年后 6例仍有异常 ;一年后电生理检测异常项数较病初明显减少。病初Fw的异常项数与ML、Amp的异常项数无明显差异。一年后Fw异常项数较ML、Amp异常项数明显减少。  结论 一年后大部分GBS患者电生理仍未完全恢复到正常 ;在GBS的恢复过程中 ,其周围神经的近端比远端恢复得快。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慢性低灌注时,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 AQP4)的表达与构型变化在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通透性增高中的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2-vessel occlusion, 2VO)建立慢性低灌注模型,测定2VO术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伊文思蓝(evans blue, EB)含量,评价BBB通透性,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AQP4 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观察AQP4的构型变化。结果 2VO术后早期,BBB通透性迅速升高,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BBB通透性变化趋势一致,均在术后3d时达到高峰,1、2周时仍显著升高(P<0.01),随着慢性缺血时间的延长,无论是BBB通透性还是AQP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至3个月时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AQP4的功能构型OAPs与BBB通透性变化趋势呈负相关,2VO术后早期AQP4与GFAP共定位明显减少,随后逐渐增多,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慢性低灌注状态可引起BBB通透性升高,AQP4的表达与构型改变与BBB通透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司来吉兰联合复合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89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合多巴等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司来吉兰治疗,6个月为1个观察周期.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3、6个月采用PD统一评分量表(UPDRS)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除UPDRSⅢ评分降低外(P<0.01),UPDRSⅠ、Ⅱ、Ⅳ评分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3、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其UPDRSⅠ~Ⅳ评分均下降(P<0.01);治疗3、6个月时与治疗1个月时比较,UPDRS Ⅰ、Ⅲ、Ⅳ评分降低均降低(P<0.01,P<0.05);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3个月时相比,其UPDRS Ⅰ~Ⅳ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6个月时,治疗组UPDRSⅠ~Ⅳ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观察期内,两组患者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司来吉兰联用复合多巴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症状,且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试剂盒检测脑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水平。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脑组织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高,MDA含量和NOS合酶活性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开始增高,于3d达到高峰,于7d基本恢复正常;脑组织含水量于脑缺血再灌注后1d开始增高,于3d达到高峰,于7d时下降至大致正常水平;AQP-4的表达于脑缺血-再灌注后6h开始增高,于3d达到高峰,于7d时下降至大致正常水平。依达拉奉干预能显著降低MDA含量和NOS活性,降低脑组织的含水量,并使AQP-4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依达拉奉能通过清除自由基而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并通过抑制AQP-4的表达减轻脑水肿,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