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21.
为了解长期低浓度苯作业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笔者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了苯作业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淋巴细胞、CD4+ -T 细胞(CD4+)、CD8+-T细胞(CD8+)、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绝对值及百分比含量,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2.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8岁。因近一月来“癫痫样”发作3次,于1990年6月1日来所求治。患者系某农药研究所技术员,于今年2月参加试制生产“毒鼠强”灭鼠药。5月25日傍晚,患者于骑车回家途中,突然人事不知,自车上跌下,四肢屈曲、抽搐,被人急  相似文献   
23.
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正己烷中毒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5例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的治疗,观察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疗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患者不适症状,深、浅感觉,肌力,腱反射及神经-肌电图检查明显改善,6个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恢复正常,与未用或病程后期使用NGF者比较,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24.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及预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慢性正已烷中毒患者及不同正己烷浓度接触工人的观察,探讨正 己烷中毒的诊断标准及预后,提出正己烷生产或限值(TLV)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慢性苯中毒远期白细胞恢复与CYP2E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诊断级别的慢性苯中毒者白细胞远期恢复水平与CYP2E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对51名曾经住院治疗慢性苯中毒者(包括观察对象),按诊断级别分为3组,使用调查表和查看病历收集基本情况、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CYP2E1基因多态性检测,比较3组间治疗前后白细胞数及目前白细胞数差异,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白细胞数远期恢复水平影响因素及与CYP2E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 慢性中重度组入院首次白细胞数低、接苯工龄短,与观察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目前白细胞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入院首次白细胞数及CYP2E1 DraIDC(CC)基因型与目前白细胞数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苯中毒者白细胞远期恢复与诊断级别无相关关系,CYP2E1 DraIDC(CC)基因型及接苯时间可能影响白细胞远期恢复.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我省发生多宗皮革制造业、制衣厂二甲基甲酰胺(DMF)中毒的案例。急性中毒时肝脏损害常较为突出。但本次中毒案例以胃炎为主要表现,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7.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男,21岁,因厌食、肢体进行性消瘦、乏力20余天.于 1996年8月 22日急诊入院。 患者为某节能灯厂配料工,专业工龄3个月,每天工作4小时,操作室无通风设施(空调),无个人防护,仅其一人操作(因故无法进行环境监测)。1.2工艺过程1.3症状 20余天前始,患者感失眠、厌食、腹胀、餐后腹绞痛、口渴多饮、四肢无力。近十天来上述症状加剧,并出现无汗、躁热、肢体疼痛、指趾麻木以至卧床不起,尿量增多,每天约2500ml。曾于当地住院治疗一周,疗效不佳,转来本院。既往体健,否认本…  相似文献   
28.
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慢性苯中毒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慢性苯中毒工人在长期脱离苯作业后健康恢复情况的追踪研究很少。我们在研究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和苯中毒易感性关系时 ,发现相当一部分早已脱离接触的苯中毒工人的白细胞依然在 4× 10 9/L以下。本研究结合工人中毒时的年龄、工龄、体质指数 (BMI)、生活方式 ,及遗传因素如毒物代谢酶CYP2E1、NQO1、MPO、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等方面探讨慢性苯中毒工人在脱离苯作业后白细胞水平仍然低下的影响恢复的因素。 [方法 ]对 12 0例曾经苯中毒者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为 <4× 10 9/L和≥ 4× 10 9/L两组 ,比较两组之诊断年龄、接触苯工龄、BMI均数和CYP2E1、MPO、NQO1、GSTM1和GSTT1各基因型的构成比 ,并用logistic回归构建苯中毒预后的危险模型。 [结果 ]白细胞低于 4× 10 9/L的苯中毒工人的BMI较白细胞高于 4× 10 9/L的苯中毒工人的BMI为低 ( 2 1 40± 2 76vs 2 3 0 9± 3 36 ,P =0 0 1)。logistic回归模型表明GSTT1缺失型的个体接触苯时苯中毒的危险性是GSTT1阳性型的 4 45倍( 95 %CI :1 1313~ 17 5 45 9)。 [结论 ]苯作业工龄、BMI和GSTT1基因型是慢性苯中毒工人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2(XRCC2)、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3(XRCC3)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设计,以152名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152名接触苯而没有中毒表现的工人为对照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PCR-RFLP)检测XRCC2c.188和XRCC3c.241位点的多态性.结果未检测到XRCC2c.188的突变基因型,XRCC3c.241基因各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XRCC2c.188和XRCC3c.241位点的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病风险没有关系,它们其他位点的多态与慢性苯中毒易感性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CYP2E1基因多态性与苯中毒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苯中毒组和苯接触组工人共142名,进行健康及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调查、内科体检、外周血常规检验;PCR扩增基因DNA CYP2E1 5'端上游调节区RsaI、PstI位点以及第六内含子区DraI位点片断,限制性内切酶检测基因多态性;现场空气苯浓度测定。结果 苯中毒组男性携带c1/c2基因型者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为c1/c1型的3.5倍(95% CI 1.010—12.382),携带CD基因型者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是DD基因型的4.0倍(95% CI l.704—15.374)。男性携带c1/c2或CD联合基因型患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为c1/c1 DD联合基因型的7.8—13倍。苯中毒组接苯工龄高于苯接触组,防护措施状况差于接触组,差异有显著性。饮酒、吸烟对CYP2E1有诱导或促进作用,本次观察尚未发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慢性苯中毒发生是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男性携带c1/c2和CD基因型者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度增大,可能与性别、遗传、生理状况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有关。苯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对工人的保护作用相当重要,接苯工龄越长,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将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