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9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股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患之一,随着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由于股骨转子部血运丰富,正确的术后处理骨折极少不愈合,保守治疗易发生髋内翻,且高龄患者若行保守治疗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较多。因此,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目前国内外均主张手术治疗以减少各种并发症和降低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我科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1月用粗隆骨骨折手术内固定(PFNA)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4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2.
背景:细胞的培养时间、数量及纯度是影响干细胞移植的关键因素,优化体外细胞培养模式可以提高移植的成效。目的:观察不同的首次换液模式、相同的后期换液条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时间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按首次换液方式分为以下6组:24h半量换液组、24h全量换液组48h半量换液组、48h全量换液组、72h半量换液组、72h全量换液组,以后每4h全量换液。记录各组第0~3代培养时间及细胞纯度。结果与结论:各组培养总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46.455,P〈0.05),48h全量换液组最短,24h全量换液组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4h全量换液组各代细胞纯度均最高,72h半量换液组各代细胞纯度均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所获细胞CD29、CD90阳性,CD34、CD45阴性,可以向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结果显示首次换液方式能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周期及其纯度,48h半量换液为最佳首次换液方式。  相似文献   
73.
目的 了解不同年代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为问题的变化以及行为问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1988年2月1日-5月31日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A组,共159例;1998年同期住院患者设为B组,共159例;2008年同期住院患者设为C组,共167例.统计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行为问题、临床疗效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三组患者首次住院年龄差异无显著性(P>0.05),首次住院病程、受教育年限、住院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C组受教育年限、病程均显著高于A组(P<0.05),B、C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A组(P<0.01).三组患者消极言语、消极行为、冲动行为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出走行为和进食行为差异有极显著性(X2=12.14、19.53,P<0.01).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X2=74.64,P<0.01),其中A、B组痊愈率显著高于C组,总有效率则显著低于C组(P<0.05或0.01).三组伴与不伴消极行为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年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仍然存在诸多相同的行为问题,且伴与小伴消极行为与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性;临床医师仍然要重视患者的行为问题,加强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与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依据尿蛋白排泄率(UAER)结果分为单纯糖尿病组(SDM组)38例:UAER〈30mg/24h;糖尿病肾脏病组(DKD组)69例:UAER≥30mg/24h。DKD组依据肾小球滤过率(GFR)水平分为2组,DKD早中期组34例:GFR〉30ml/min;DKD中晚期组35例:GFR≤30ml/min。测定血清SAA及CCA-IMT水平,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DKD组SAA水平、CCA-IMT较SDM组高;DKD中晚期组SAA水平、CCA-IMT较SDM组、DKD早中期组升高。SAA水平与腰臀比、CAEA-IMT、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年龄、SAA及UAER是影响CCA-IMT的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清SAA明显升高,并与CCA-IMT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对比18F-FDG PET-CT脑显像与EEG对颞叶癫痫灶术前定位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我院神经外科癫痫中心临床诊断为颞叶癫痫的患者152例,所有患者术前行18F-FDG PET-CT脑显像、长程/视频EEG检查,其中29例定位仍不确切者行颅内电极EEG检查,手术切除组织术后送病理检查,比较结果。结果 (1)本组152例患者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的准确率为80.92%(123/152),长程或视频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43.42%(66/152),两种检查方法定位致痫灶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P〈0.01);(2)本组29例患者颅内电极EEG定位致痫灶准确率为100%。结论发作间期18F-FDG PET-CT脑显像定位致痫灶灵敏、有效,其价值优于长程/视频EEG;18F-FDG PET-CT脑显像对颅内电极埋置有指导价值,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致痫灶定位准确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不同年代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药物应用状况.方法 将1989年度、1999年度、2009年度在我院首次住院的心境障碍患者分别设为A组(77例)、B组(136例)、C组(136例),统计3组患者的药物应用状况.结果 3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情绪稳定剂及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应用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新型抗精神病药物、新型抗抑郁剂、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及情绪稳定剂丙戊酸钠应用频率显著升高.结论 首次住院心境障碍患者新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抑郁剂及苯二氮艹卓类药物应用频率有明显增加趋势,而情绪稳定剂中单用丙戊酸钠及丙戊酸钠联合碳酸锂治疗明显增加,临床用药状况趋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77.
78.
目前临床上应用降低门静脉压的药物 ,硝苯吡啶、心得安等 ,虽有一定疗效 ,但其副作用亦较多 ,如诱发低血压 ,心肌梗死 ,支气管哮喘等。前列腺素E1(PGE1)不仅有抗肝纤维化作用 ,而且具有扩张血管作用 ,副作用少等特点。我院于 1997~ 2 0 0 1年用PGE1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肝硬化并门脉高压症 5 4例。其中治疗组2 9例 ,男 18例 ,女 11例 ,年龄 2 6~ 6 2岁 ,平均 43 8岁 ,其中合并支气管哮喘 1例 ,心肌缺血 6例 ,高血压 2例 ,甲状腺机能亢进 1例。对照组 2 5例 ,男 16例 ,…  相似文献   
79.
归脾逍遥丸治疗神经衰弱2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脾逍遥丸治疗神经衰弱200例临床观察解放军第二—一医院王常勇,白伟,李莉,孙旗立,蔡爱玲(150080)神经衰弱为临床常见、多发的一种官能性疾病,临床无特效疗法。1989年2月~1994年2月,我们应用自行研制的中成药归脾逍遥丸治疗本病200例,并...  相似文献   
80.
白伟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7):315-315
温胃舒治疗氯氮平流涎副反应的临床观察白伟安徽省合肥市精神病医院分院(合肥230022)氯氮平在精神科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对精神分裂症者疗效尤其显著,但其流涎的副反应甚为常见,病人痛苦,医生处理棘手。为此,笔者于1994-07以来采用温胃舒试治氯氮平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