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6篇
  免费   254篇
  国内免费   189篇
医药卫生   411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53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监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贯彻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保证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质量。本文以ADVANCE多中心临床试验为例,简介监查的程序和方法。提出监查员应当具有医药知识和临床试验经验,应当按程序到研究点去核查CRF,研究文件和有关资料。标准化的监查有助于提高多中心临床试验的质量。  相似文献   
92.
肺结核复发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湖北省涂阳肺结核愈后5年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湖北省10县(市)1995年登记的治愈涂阳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调查和痰菌复查,对影响结核病复发的有关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比值比(OR)。结果 湖北省1995年治愈的涂阳肺结核患者复发率为3.85%。非示范县、3个月末痰菌、结核病复治、化疗管理方式和就诊于非结防机构最终进入多因素分析的回归模型,OR值分别为0.15、4.62、3.68、5.88和6.47。结论 采取标准化、规范化的全程督导化疗方案,归口管理肺结核患者能降低涂阳肺结核的复发。  相似文献   
93.
研究不同Alpha角对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指导功能性IOL的应用。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6年12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潍坊眼科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MIOL植入术患者56例(74眼),根据Alpha角大小(角膜上视轴与光轴的距离α)分为3组: A组12眼(0 mm<α≤0.2 mm),B组38眼(0.2 mm<α≤0.4 mm),C组24眼(α>0.4 mm)。术后随访3个月,记录裸眼远、中、近视力以及调制传递函数、眩光、光晕等情况。数据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结果:B组和C组光晕和眩光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38.372,P=0.01); 3组间术后3个月远、中、近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间MTF值在0~30 c/d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远视、重影、混合焦点、星芒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当Alpha角大于0.4 mm时,植入MIOL会增加眩光和光晕的发生,所以Alpha角>0.4 需谨慎考虑使用MIOL。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用于三线及以上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66例三线及以上治疗使用阿帕替尼或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5例三线及以上治疗使用阿帕替尼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者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ERA21-1)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mPFS长于对照组(94 d比67 d,P=0.020),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68.6%比38.7%,P=0.015);观察组客观缓解率(ORR)为22.9%(8/35),对照组为16.1%(5/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和CYERA21-1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6/35),对照组为19.4%(6/3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可控,能够降低肿瘤标志物CEA、CYERA21-1水平。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探究肺肠合治法(麻黄汤+大承气汤)减轻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水肿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肺肠合治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采用LPS(10 mg·kg-1)腹腔注射复制ALI大鼠模型,造模后开始灌胃给药,正常组给予生理盐水(25 mL·kg-1),肺肠合治低(5 g·kg-1)、中(7.5 g·kg-1)、高(10 g·kg-1)剂量组分别给予(麻黄汤+大承气汤)灌胃,阳性药组给予地塞米松(5 mg·kg-1),分别于LPS注射后0、8、16 h给药,共3次。给药结束后取肺组织及血清,肺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进行肺水肿评分;计算各组大鼠肺组织干/湿(D/W)质量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水通道蛋白5(AQP5)、VIP、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蛋白激酶A(p-PKA)、蛋白激酶A(PKA)蛋白的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VIP 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损伤明显,水肿评分升高,肺组织D/W降低(P<0.01),肺组织AQP1、AQP5、cAMP、p-PKA/PKA明显降低(P<0.05,P<0.01),VIP含量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VIP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肺肠合治组大鼠肺损伤减轻,肺组织D/W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AQP1、AQP5、VIP、cAMP、p-PKA/PKA升高(P<0.05,P<0.01),肺组织VIP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 肺肠合治法能减轻急性肺损伤造成的肺组织水肿,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VIP/cAMP/PKA信号通路,进而促进水通道蛋白AQP1、AQP5的表达,增强肺组织的水液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6.
陶然乐无疆     
王文 《开卷有益》2013,(11):23-23
少小生故乡,喜闻泥土香。 房前院落里,花木尽琳琅。 今日买菜籽,明日购树秧。  相似文献   
97.
高血压管理日趋科学新医改已将高血压、糖尿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展.尽管起步工作困难不少,但成效总体不错.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社区已初步管理高血压患者4000万人,加上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估计有8000万人接受管理或治疗,占高血压人数的40%左右.虽然一些地方高血压管理缺乏科学性,治疗也不够规范,但毕竟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98.
共95例急性硬膜外血肿并早期脑疝形成患者随机行小骨窗(44例)或常规去骨瓣(51例)血肿清除术。结果显示,小骨窗组患者手术时间短(P=0.000),术中出血量(P=0.000)和输血量(P=0.031)少;而两组术后残留血肿量(P=0.141)、清醒时间(P=0.201)、大面积脑缺血(P=0.865)和脑水肿(P=0.879)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时Glasgow预后分级(P=0.60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小骨窗血肿清除术可有效清除血肿并解除脑疝,其手术效果及预后与常规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无明显差异,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
100.
目的探讨血清中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及早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24 h内均行脑CT检查明确脑出血诊断,根据1周内随访患者是否死亡将入组患者分为生存对照组与死亡病例组。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血肿量、中线移位距离、入院格拉斯哥评分(GCS评分)相关性及血清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12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死亡病例组24例,生存对照组104例。死亡病例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含量、出血量、脑CT中线移位距离、手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含量与患者脑出血血肿量(r=0.426)及中线移位距离(r=0.454)呈正相关性;与入院GCS评分(r=-0.486)呈负相关性(均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预测急性脑出血患者1周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08(P0.05),其临界值为450.50μg/L时,灵敏度为0.960,特异度为0.82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二聚体含量及中线移位距离是急性脑出血患者1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中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且与血肿量、中线移位距离、入院GCS评分呈显著相关性,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脑出血疾病严重程度判断指标之一,D-二聚体含量增高是急性脑出血患者1周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