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1 毫秒
71.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结合钬激光治疗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8年9月至2011年4月应用胆道镜治疗胆道残余结石病例142例进行分析,并对胆道镜及必要时联合应用钬激光处理残余结石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应用胆道镜进行术后探查并取石共142例,取净结石131例,取净率92.25%。其中1次取净结石90例,2次取净结石20例,3次取净结石18例,4次取净结石3例,5次及5次以上仍未取净结石者11例。术中遇结石嵌顿无法取出,使用钬激光碎石病例45例,应用后取净结石病例40例,取净率88.89%。结论常规胆道取石术后应用胆道镜取石疗效确切,结石彻底取净概率高;对嵌顿性结石联合应用钬激光进行碎石后取出为一种更加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由于缺乏特异症状及体征 ,故早期诊断困难 ,手术切除率低 ,预后差。有文献报道早期胆囊癌术后 5a生存率可达 10 0 % ,而晚期只有 5%左右[1] 。可见早期诊断并予以手术切除是改善胆囊癌预后的关键。尽管近年来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有所进展 ,但胆囊癌尤其是中晚期胆囊癌的疗效依然令人失望 ,如何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率及 5a生存率 ,仍是当今外科有待探索的一个难题。本文就我院自1990年 1月至 1998年 1月收治的 4 5例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 4 5…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B超引导经皮及腹腔镜下射频消融(Radio 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利用RF-2000射频治疗系统,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对30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35个病灶及经腹腔镜下对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个病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并用彩色超声及CT检查以了解RFA的效果。结果每例患者均1次完成治疗,均无出血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5 a,所有病灶缩小均在50%以上,无一例复发。结论应用RF-2000射频治疗仪在超声引导下经皮或腹腔镜下热损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并发症低,安全性高,效果好,是肝脏血管瘤治疗的又一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经皮微创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例小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积极术前准备,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同时行肿瘤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注射治疗,术后随访肝功能、血常规、甲胎蛋白等。结果除1例脾切除术后出现胰漏,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冲洗、置管引流后恢复,所有患者行脾切除及微创治疗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8~30d出院。结论对于重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患者,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的同时行射频消融及无水酒精沣射治疗.早一种寄伞可行的治疗方洪。  相似文献   
75.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miR-145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 HCC). We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of miR-145 in human embryonic hepatocytes ( L02 cells),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MHCC97 ,SMMC7721) ,HCC tissues and normal liver. Methods We detected the expressions of miR-145 in human embryonic hepatocyt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 MHCC97,SMMC7721) ,HCC tissues,cancer organizations and normal liver by real-time PCR. Result The expression of miR-145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 lines ( MHCC97,SMMC7721)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human embryonic hepatocytes ( 0. 312 ± 0. 025,0. 396 ± 0. 076,0. 954 ± 0. 037, P < 0. 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cancer organizations and normal liver,the expression of miR-145 in HCC tissues i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0. 162 ±0.002,0. 972 ±0.054,0.956 ±0. 018,P<0. 05).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iR-145 probably involved in HCC pathogenesis and was the indicator of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the HCC.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至2008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医学院太和医院手术治疗的22例胰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77%(17/22),CT检查为89%(17/19),MRCP检查(3/3)和ERCP检查(5/5)均为100%.6例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例采用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吻合术,2例采用胰尾切除术.全组2例确诊胰腺癌,无手术死亡,3例出现手术并发症.21例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1例腹泻加重,血糖增高;3例患者结石复发.结论 联合影像学检查对胰管结石的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作用;本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方式根据结石位置和是否合并胰腺肿瘤决定.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肝门部胆管癌手术切除后两种胆肠吻合方式适应证。方法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将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手术切除的32例肝门部胆管癌分为A(传统吻合组)、B(新型吻合组)两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传统吻合方式的有14例,采用新型吻合方式者18例,两组术后发生暂时性胆漏的例数分别为6例(42.9%)和2例(11.1%);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22.0±42.5)min和(162.6±24.0)min,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6.82±10.97)个月和(26.17±8.85)个月(P0.05)。结论对于切除范围较大的肝门部胆管癌病人,采用新型胆肠吻合方式简单有效,可有效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降低胆漏发生率。  相似文献   
78.
腔镜意外胆囊癌的处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应峰  李恒  兰明银  江斌  狄茂军  周猛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201-1202,120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有效诊治意外胆囊癌(unsuspected gallbladder carcinoma,UGC)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133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5例意外胆囊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有128例怀疑为胆囊癌而行冰冻切片检查,有4例被诊断为胆囊癌。1例Ⅲ期,放弃治疗,3个月后死亡。2例Ⅱ期胆囊癌病人中转开腹行根治术后分别于25和13个月后死亡。1例Ⅲ期胆囊癌病人中转开腹行根治术后8个月死亡。在余下的1203例中,1例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胆囊癌Ⅰ期,随访3a,仍存活。结论胆囊癌存活期短,预后差。腹腔镜术中仔细操作是减少切口转移的关键。及时根治是切除延长UGC患者术后生存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9.
80.
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重建正常的纤维软骨移行带是恢复肌肉-肌腱-骨关节间动力传导功能的关键.纤维软骨带结构复杂,再生能力较差,致使骨-肌腱结合部的再生十分困难而缓慢.研究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中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机制,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术后康复锻炼具有深远意义.影响骨-肌腱结合部愈合过程的因素很多,手术重接技术、局部固定方法、局部生物力学环境、术后康复锻炼方案等,均对骨-肌腱结合部愈合及纤维软骨移行带重建产生重要影响.该文就近年骨-肌腱结合部愈合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