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84岁。因"腹痛腹胀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2 d"入院。患者于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阵发性疼痛,以脐周为重,无放射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间断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血性物质,无隔夜宿食。症状逐渐加剧,当地诊所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急诊。查腹部平片示:两侧隔下未见游离气体,中上腹可见多枚气液平,肠管扩张,呈阶梯状改变。B超示:腹腔肠管明显  相似文献   
52.
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因素和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2例急性心肌梗塞中,21例发生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发生率为9.9%(21/212),多发生在梗塞后2~8d.高危因素有:各种部位的前壁心肌梗塞,梗塞后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以上,大、小便用力及活动增加等.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心电图特征为:ST段再度抬高;R波丢失和进展性Q波.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可能因素,为判断患者病情和制定诊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7月~2013年7月兴化市人民医院收治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63例GIST的临床资料,记录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相关检查、肿瘤性质、CD117、CD34、S-100、NSE、Ki-67指数等信息,分析其与GIST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临床多见的症状为腹痛,肿瘤最多见发生部位为胃,其次为小肠。免疫组化检测CD117、CD34、S-100、NSE、Ki-6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4.2%,11.9%,32.6%,57.1%。影响总体生存时间的因素是肿瘤大于5cm、有丝分裂数>5/50HPF、肿瘤转移、手术切除不完全、Ki-67过度表达。结论①GIST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诊断依靠常规病理与免疫组化的联合检测,CD117是特异性指标,在大多数胃肠间质瘤中表达;②GIST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肿瘤应尽可能完整切除,避免肿瘤破裂,Imatinib可明显改善GIST预后;③影响GIST预后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有丝分裂、转移、能否完全切除、Ki-67的表达。  相似文献   
54.
目的 优选解郁胶囊中白芍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项下方法测定芍药苷含量,以乙醇体积分数、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芍药苷提取率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白芍提取工艺;以比吸附量和洗脱率为指标,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对其进行纯化.结果 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体积分数50%乙醇,8倍量,提取2次,每次2.0 h;纯化工艺条件为:选用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调节上样溶液芍药苷质量浓度为19.94 mg·mL-1,最大上样体积为1.5 BV(BV为树脂体积),上样流速为1.0 mL·min-1,以1 BV水洗去杂,体积分数50%乙醇3 BV洗脱,洗脱流速为2.0 mL·min-1.结论 优选的提取、纯化工艺条件有效成分提取率高,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55.
延迟性脾破裂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迟性脾破裂 (Delayedsplenicrupture ,DSR )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 ,约占脾外伤的14 %~ 2 0 % [1] 。因其伤情隐匿、病情急、变化快的特点 ,易导致误诊而造成严重后果 ,其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一般的脾破裂。故早期诊断和及时手术治疗是治愈本病的关键。我院自 1993年 7月至 2 0 0 0年 7月收治延迟性脾破裂 2 0例 ,现将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17例 ,女性 3例 ,年龄 12~ 6 5岁 ,平均 35岁。致伤原因 :车祸伤 8例 ,左季肋部或左上腹钝击伤 7例 ,坠落伤 …  相似文献   
56.
Onik等[1] 报道肝脏冷冻手术时体温下降明显 ,有时不得不中断冷冻或使用升温装置 (BairHugger)来恢复或维持体温。作者观察了 2 8例肝癌患者冷冻和 (或 )手术治疗过程中体温与血压、心率的变化。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2 8例肝癌择期手术患者 ,男 17例 ,女 11例 ,平均年龄 (5 3± 6 5 )岁 ,术前ASAⅠ~Ⅱ级 ,无明显心、肺、内分泌及发热性疾病 ,术前经B超、CT或MRI诊断为肝癌。根据癌肿浸润情况分为手术冷冻组和单纯手术组 ,手术冷冻组 16例患者 ,肿块直径大于 6cm ,边界不清楚 ,接受肝癌手术切除加冷冻治疗 ;单纯…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脾切除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及前列地尔对肝功能保护及门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作用。方法选取从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病人%例,部分联合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根据术后不同抗凝方案,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20例)、术后早期单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肝素组、27例)、前列地尔治疗组(前列地尔组、18例)、低分子肝素及前列地尔联合治疗组(联合组、31例)4组,比较4组间术后肝功能变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引流量及出血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在术后12周随访中,共发现门静脉血栓10例,其中对照组5例(25.0%),肝素组2例(7.4%),前列地尔组2例(11.1%),联合组1例(3.2%),联合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监测指标中,与其他组相比,联合组的引流量明显减少,肝功能损害明显减轻。结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断流术后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和前列地尔安全有效,既能降低门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又可显著促进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8.
目的:评价直肠腔内局部麻醉(IRLA)和前列腺周围神经阻滞麻醉(PPNB)在不同体积前列腺患者首次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术(TRUS-PB)中疼痛控制的有效性,探讨针对不同前列腺体积的患者行TRUS-PB的合理麻醉镇痛方案。方法: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1月为明确诊断而行首次TRUS-PB的患者253例按照前列腺体积分成50 ml、50~100 ml、100 ml 3组,每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IRLA组、PPNB组3个亚组。各组患者麻醉后行系统性TRUS-PB。穿刺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穿刺过程进行疼痛评分。本研究中,前列腺穿刺术者、VAS评分者与数据统计者实施盲法。结果:前列腺体积50 ml组内各亚组的VAS评分分别为(4.39±0.87)、(3.51±0.84)、(3.43±1.07)分,其中IRLA亚组与空白对照亚组、PPNB亚组与空白对照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RLA亚组与PPNB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50~100 ml组内各亚组的VAS评分分别为(4.50±1.05)、(4.38±1.13)、(3.38±1.44)分,其中IRLA亚组与空白对照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NB亚组与空白对照亚组、PPNB亚组与IRLA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体积100 ml组内各亚组的VAS评分分别为(5.19±1.05)、(5.00±1.25)、(4.19±0.91)分,IRLA亚组与空白对照亚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NB亚组与空白对照亚组、PPNB亚组与IRLA亚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首次TRUS-PB的患者,如前列腺体积50 ml,建议行IRLA或PPNB麻醉;对于前列腺体积50~100 ml,推荐行PPNB麻醉;对于前列腺体积100 ml,建议PPNB麻醉联合口服镇痛或IRLA。  相似文献   
59.
背景:骨腱结合部组织结构复杂,损伤愈合过程相对缓慢,其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促进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对腱骨结合部愈合进行评估。方法: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骨膜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不植入骨膜。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对比Safranin’O染色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显示骨膜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骨膜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说明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同时,组织学检测可以很好地判断腱骨结合部的愈合。  相似文献   
60.
背景:骨腱结合部组织结构复杂,损伤愈合过程相对缓慢,其愈合过程中的关键在于促进特征性结构纤维软骨移行带的修复.目的:通过组织学方法对腱骨结合部愈合进行评估.方法:1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骨膜组将骨膜游离并植入兔髌骨部分切除模型中骨-肌腱结点中,对照组不植入骨膜.术后4,8,12周行组织学染色观察,对比Safranin'O染色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显示骨膜组术后4,8周骨-肌腱结合部组织愈合明显,以从松质骨再生和骨-肌腱愈合接点纤维软骨带的再生为特征,较对照组迅速,提示早期骨膜组恢复较对照组迅速.说明骨膜可以促进骨-肌腱结合部位细胞增生,增加细胞基质合成,促进新生骨和纤维软骨移行带形成,促进其愈合.同时,组织学检测可以很好地判断腱骨结合部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