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手术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ic cell carcinoma,PHCC)最重要的治疗措施,湖北省十堰市太和医院对17例不能一期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实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栓塞后二期切除肿瘤,并术后经门静脉行生物免疫化学治疗,效果满意,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2.
小范围肝切除治疗Bismuth-Corlette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围和大范围肝切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6%和87.0%、61.6%和62.0%、31.6%和33.0%,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小范围肝切除治疗Bismuth-Corlette Ⅲ型肝门部胆管癌可以获得较好的效果,新的肝肠吻合方法 可以解决多口胆肠吻合技术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3.
目的分析总结腹部手术后胰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7例腹部手术后胰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有25例根据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2例采用穿刺抽液检测淀粉酶确诊。4例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液,5例进行再次手术引流。15例患者采用肠内营养,6例采用全静脉营养,6例采用静脉加口服营养治疗。全组病死3例,均为静脉营养组患者。13例带管出院,其中出现假性囊肿再次手术2例,其他11例出院后平均带管时间(9.0±3.2)个月。采用口服、肠内和静脉营养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分别为(36.3±10.2)d、(57.6±17.3)d和(63.3±33.4)d,相差显著(F=3.49,P=0.049);采用和不采用生长抑素药物治疗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分别为(53.5±20.3)d和(51.5±21.0)d,无显著差异(t=0.207,P=0.838)。结论提高对胰瘘的认识,充分引流以及合理的营养是提高胰瘘治疗效果的最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44.
目的:针对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根据瑞芬太尼靶浓度的不同分为A组(4μg/L)、B组(6μg/L)及C组(8μg/L),观察并记录平卧10min(TO)、诱导后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切皮即刻(T4)、开胸探查(T5)、术毕(T7)时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T3及T4时A组在T2时的三项指标明显好于T0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胸外科手术麻醉采取6μg/L瑞芬太尼和3μg/L异丙酮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切除及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大肠癌患者采用亚甲蓝染法淋巴结示踪,寻找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切除后行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2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与前期直接行淋巴结清扫的60例患者对比。结果:60例中可识别前哨淋巴结者54例,检出率为90.0%,高于前期直接清扫组的24例(40%)(P<0.05);其中常规HE染色检出36例阳性,18例前哨淋巴结阴性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例检出有微转移灶,其阳性率大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亚甲蓝和细胞角蛋白20进行大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优于单用其中一种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方法;前哨淋巴结定位和微转移的检测对大肠癌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人群中腋臭的患病率,为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部分学生(汉族)和永州江华县清塘壮族自治乡的壮族人群进行调查。结果腋臭平均发病年龄14.5岁,汉族患病率为6、93%,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7.33%、6.31%;壮族人群患病率为13.0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为11.76%、14.91%。男、女间的患病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汉族与壮族间的患病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97%的患者承认有明显的家族史,1%的患者否认家族史,2%的患者对其家族史不清楚。结论腋臭的男、女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汉族与壮族存在显著性差异。家系分析表明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但需进一步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47.
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门静脉癌栓(PVTT)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等方法分别对HCC伴有和不伴有PVTT的组织标本252例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多种基因在PVTT形成中的意义。标本分为:A组,未发现转移和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78例;B组,伴PVTT的原发肝细胞癌组织,50例;C组,PVTT,92例;D组,癌旁组织。32例。结果 内皮钙黏附蛋白(E-CD)的表达为癌旁组织(D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其受体(uPAR)的表达规律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为门静脉癌栓组织(C组)>伴PVTT的原发癌组织(B组)>无转移肝癌组织(A组)(P均<0.01)。结论PVTT组织中VEGF、PCNA、uPA/uPAR高表达,E-CD低表达为共同参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48.
慢传输性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LC)是由于结肠蠕动减慢而导致的以腹胀、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多数患者可通过增加活动,调节饮食好转,部分顽固性病例需要住院治疗。近年来此病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对我院收治并取得随访的37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做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三峡库区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方法随机抽取监测点内15家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调查2005年1-3季度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和报告及时性。结果共查出乙、丙类传染病488例,漏报76例,漏报率15.57%,其中县级医院漏报率6.77%,乡镇卫生院35.33%,市级医院无漏报;丙类传染病漏报率35.92%(36/102),乙类传染病漏报率10.36%(40/386);报告及时率为75.00%。结论县、乡级基层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漏报率较高,需加大传染病报告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50.
目的描述研制的一种轴流泵式心脏辅助装置。方法自制的模拟循环台架,以35%甘油水溶液为循环介质,密度与黏滞性均接近于血液。测定泵的输入电流、电压、转速、输出流量、输出压力、泵效率等参数,通过回归推断各参数的相关特性。加等载荷超速运行,以泵的效率为反映泵特性的劣化程度,以流体力学特性下降1%为泵损坏标准,以此来推算泵的理论工作寿命。溶血实验采用健康羊血500 mL,根据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随循环时间延长而增加的数值来计算溶血指数(IH),判定溶血程度。结果轴流泵的流体力学特性良好,流量、压力与转速度均大体呈现正相关的关系。最佳的工况点位于100 mm Hg的输出压力附近。对血泵的溶血特性测定结果表明,每分钟5 L流量,输出压力为100 mm Hg条件下,溶血指数为0.025左右。溶血作用在实际应用范围内非常轻微。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各项性能指标已经达到了长期植入体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