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医药卫生   46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33.
目的 研究海军某部官兵各部位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重叠情况,为该人群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11月-2007年4月,采用罗马Ⅲ调查问卷对3个不同服役地域的8600名海军官兵进行多级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问卷调查,记录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采用EpiData3.02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13.0软件对各部位FGIDs的重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7574份.两部位及以上FGIDs重叠率为46.7%.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FGD)+功能性肠病(FBD)重叠占两部位FGIDs重叠的比例最高,为51.2%(339/662);其次为功能性食管病(FED)+FBD,为15.4%(102/662).三部位FGIDs重叠中,FED+FGD+FBD的比例最高,为44.4%(151/340);其次为FGD+FB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FAPS)重叠,占20.3%(69/340).四部位FGIDs重叠中,最常见的是FED+FGD+FBD+FAPS重叠,占57.7%(94/163).五部位FGIDs重叠只有FED+FGD+FBD+FAPS+功能性肛门直肠病(FAD)一种形式.南区服役的海军官兵FGIDs患病率为49.8%(987/1983),较北区[31.8%(1064/3351)]和东区[23.8%(533/2240)]高.南区单部位FGIDs患病率为44.9%,较东区(59.0%)和北区(58.4%)低,但南区2~5个部位的FGIDs重叠率均高于东区和北区.结论 海军官兵中各部位FGIDs重叠常见,其中FGD+FBD重叠率最高.不同服役地域各部位FGIDs重叠存在差异.应当重视海军官兵各部位FGIDs重叠的预防和诊治.  相似文献   
34.
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与ERCP对接术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的技术特点和临床效果。方法总结因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ERCP失败后,实施PTBD与ERCP对接胆道支架植入术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效果。结果17例PTBD与ERCP对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均获得成功。其中采取右侧肝管穿刺8例,左侧肝管9例;一次性对接成功14例,分次进行3例;术后4天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46.89%;血清直接胆红素水平下降43.05%。主要并发症为围手术期的胆道感染。结论PTBD与ERCP对接术是治疗ERCP失败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另一新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本文应用转铁蛋白受体(TFR)的单克隆抗体OkT9,以后蜡切片ABC法研究了67例食管鳞癌、66例不典型增生及29例正常食管鳞状上皮(对照组)TFR的表达。结果表明,鳞癌组TFR染色强度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P<0.005)和对照组(P<0.025);鳞癌组和不典型增生组TFR染色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对照组TFR阳性染色仅见于基底层或基底层和棘细胞层,不典型增生组TFR阳性染色见于上皮全层或中下层,鳞癌组TFR阳性染色见于上皮内已癌变的细胞和侵入肌层的癌细胞。三组中,间质TFR染色均阴性。由此提出,TFR在三组染色强度和阳性率的差异,可能为应用TFR动态监测鳞状上皮细胞癌变提供了新的指标;可能用于食管鳞癌的普查与筛选以及作为生物导向诊断与治疗的一种潜在靶抗原。  相似文献   
36.
郭旭  杨云生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2):3357-3359
胃食管返流病(G astroesophagea l R eflux D isease,GERD)是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慢性的不正常的返流进入食管,并且引起严重的持续不适感。GERD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或食物返流,它可引起食管糜烂、溃疡、出血、狭窄等[1~3],类似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常见疾病一样,可以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4],GERD还有增加发展为B arrett食管及食管癌的危险[5~6]。目前GERD的治疗主要分为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及内镜下治疗等三种方法。内科药物治疗主要依靠胃肠动力药物及抑酸药,后者包括H2受体阻滞剂及质子泵…  相似文献   
37.
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肺心病心衰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应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治疗肺心病心衰36例,总有效率为91.67%,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综合疗法。探讨酚妥拉明与多巴胺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8.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内镜发展迅速,在消化病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主导作用。在70年代,内镜已经成为必要的诊断工具;80年代是治疗内镜创新发展阶段;到90年代治疗技术日益成熟,使许多过去需要外科手术的疾病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得以治疗。进入21世纪,治疗内镜的发展更加迅猛,尤其是麻醉技术的引入(无痛内镜),使得消化内、外科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随着内镜技术在消化领域应用的日益普及,尤其是治疗内镜临床应用的逐年增多,在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其风险也在逐渐增大。现代治疗内镜技术对病人的术前准备和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和充分了解所要完成的内镜操作给患者带来的利弊,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9.
热休克蛋白70在人胃癌中呈过度表达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郭建成  张学庸  杨云生 《癌症》1999,18(1):45-46,92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抗人HSP70单克隆抗体对190例手术及胃镜活检胃癌及非癌胃粘膜病变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HSP70的表达。结果:HSP70在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3%、32.5%、66%及72%;地表达率分别为56%、5.8%、29.2%及33.33%。HSP70在肠上皮化生、不典型  相似文献   
40.
正生物样本库主要是指标准化采集、处理、储存和应用健康和疾病生物体的器官、组织、细胞、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生物大分子衍生物等各种生物样本,以及与这些样本相关的临床、检验、病理、影像、治疗、随访、患者知情同意等信息,包括质量控制、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人类消化道生存着众多微生物,包括细菌、古生菌、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